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创业史》与《平凡的世界》所采用的不同叙事方式体现了农村题材现实主义小说在“十七年”和“新时期”从集体化叙事到个人化叙事的转变。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文本结构的安排、“家”意象的讲述来看这一变迁,可以窥见“十七年”到“新时期”对于农村题材现实主义小说讲述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众最喜爱的小说联播”问卷调查中,《平凡的世界》名列榜首,在《出版广角》杂志社的“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评选中,它也成为3部有幸进榜的“新时期”小说之一。《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具有较为长久的艺术生命力,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作家在创作中注重凸显身处底层的平凡人物与苦难的顽强抗争,以及他们在逆境中奋起的不屈精神与挑战意识。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阐述了《平凡的世界》所展示出的“不平凡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寻欢作乐》作为毛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最欣赏的作品。但相比其它长篇小说,关于它的研究鲜少,回忆书写则更是从未有过的角度,实际上这是一条隐含的可以将小说艺术、思想蕴藉与审美人格相融合的叙事策略。从文化记忆视域下提出的回忆理论出发,可以考察小说如何通过非线性的回忆叙述、双聚焦的回忆视角、回忆时间层面的分与合以及借助矛盾... 相似文献
5.
在高云览的《小城春秋》中,作家通过爱情叙事修辞手段的巧妙应用,让其塑造的形象可信、可亲或可恶,并将政治价值观念等通过形象的修辞渗透到文本中,使读者产生审美的悦纳过程的同时,艺术性的完成了对革命历史的叙事及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的肯定。 相似文献
6.
概然律指人物与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性与发生率。《平凡的世界》存在理想化的人物与现实主义追求之间的矛盾,小说中部分人与事的概然律不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部小说的现实性。文学作品的现实性不能只考虑可然律与必然律,还需考虑概然律。概然律是衡量文学作品现实性的重要标准之一。概然律与文学作品的现实性有着密切的成正比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作品中人与事的概然律高,作品的现实性就强,反之就弱。《活着》《阿Q正传》《静静的顿河》《第六病室》都是严格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描写的现实主义作品,但《活着》中的人与事的概然律不高,因此其现实性与其他三部作品相比也要低一些。 相似文献
7.
迟子建,女,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伪满洲国》《白银那》《清水洗尘》《雾月牛栏》《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等多部。曾获鲁迅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项。 相似文献
8.
9.
北村小说集《周渔的喊叫》以独特的叙事方式表现了当下物质化情境中现代人对于爱情的困惑与焦虑,其对爱情真谛的寻求与思索表达了另一种爱与生的言说。 相似文献
10.
作为建国后十七年时期的权威文学期刊,《人民文学》集中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文学风貌。透过十七年间《人民文学》的英雄塑造和爱情描写,我们发现,通过“大众化”、“典型化”以及“两结合”等一系列叙事策略的转型,解放区文艺的创作原则和叙事范式得以确立,并在之后的文学实践中得到了彻底的贯彻和实施。 相似文献
11.
《聊斋》再现了一个时代的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婚恋世界,在丑与美、洁与污、爱与妒、喜与悲、正与谑的对比中,流露着他的不尽的悲愁。以一种极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呈现一个冷峻悲凄的美学风貌。在蒲松龄看来,孝子父母,恩及子女,是爱情应肩负的一个崇高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尘埃落定》的神秘主义叙事与藏族苯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探寻《尘埃落定》的神秘主义叙事出现的原因时,研究者普遍认为这是阿来受魔幻现实主义思潮影响,借鉴欧美小说艺术表现手法的结果,从而忽略了藏族苯教文化中的巫术观念、灵魂观念和征兆观念在《尘埃落定》神秘主义叙事建构中的美学意义。研究发现,《尘埃落定》中的神秘主义叙事更多的是来源于藏族苯教文化,本土民族文化资源是作品神秘主义叙事的根基。 相似文献
13.
吴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4):123-125
《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使其具有超越历史时空的独特魅力,被誉为具有超验性的文本。本文即从其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及叙事结构入手,探析《呼啸山庄》文本叙事之魅力产生的缘由,及其叙事中隐含的深厚的历史叙事内核。 相似文献
14.
朱崇科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0,31(3):52-56
在全球化的大潮冲击下,在多元种族的混杂中,身份认同(identity)无疑是身居其间的人们密切关注乃至是感同身受的关键词。鄢然的《角色无界》中,由于添加了性别建构的因素,而更让身份认同探寻变得复杂而有趣。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其身份认同与叙事策略实践的双重裂合,一方面是通过与外在他者的比较或梳理,探勘文化谱系(父辈与汉藏关系),或通过对自身意识的挖掘与激发(双性取向);另一方面,在叙事上,也是采用“变脸”和“出窍”进行整合,并最终实现了身份认同探寻与叙事策略的双重裂合。 相似文献
15.
故事歌《方四娘》是青甘地区较为流行的一首故事歌,情节曲折,感人至深。唱述人在唱述的时候,经常运用毁灭与重生的叙事模式,演绎故事歌情节内容、主人公生活的跌宕起伏以及悲剧命运的体现,通过以乐景衬哀情、于琐屑中见苦情、在毁灭中重生等悲剧叙事,实现了该故事歌哀而不伤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当代英国文坛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昂斯沃斯及其作品以历史为媒介,生动地展示了各个时期人类社会的生活画卷,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与压迫、以及人性的贪婪与邪恶.本文拟从复式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及其转换等层面探究代表作《神圣的渴望》的叙事策略及其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陈洪绶《水浒叶子》当属《水浒传》乃至中国古代小说图像的典范,但小说与图像之间并非简单的“再现”关系。孙二娘在《水浒叶子》中首先出场,《水浒传》小说正文将其塑造成美丽的“鬼母”,插增诗词却把她描述为不堪入目的“夜叉精”。对于小说正文及其插增诗词对人物反差巨大的造型描述,陈洪绶的图绘并没有单纯摹仿文学语象,而是撷取孙二娘缝制用于盛放度牒的锦袋这一细节,并沿用了自己在观音题材人物像方面的惯习。进一步研究表明,《水浒叶子》的独立叙事仅仅是相对而言,因为在没有榜题提示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图像无法唤醒读者关于《水浒传》的叙事记忆,这种叙事逃逸最终导致《水浒叶子》“仅仅成了故事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杨冬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2):54-55
《水浒传》是由表层结构——社会历史层面,深层结构——文化意识层面,潜层结构——人本意识层面所构成的,这三个层面由浅入深,纵横交错、渗透融合,彰显着巨大的文化悲剧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利敏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9-63
戴维·洛奇的《小世界》虽仍然保有弗莱所分析的“浪漫传奇”的基本结构:“历险探求(追寻)-冲突-失败或成功”的循环往复,却颠覆了传统小说叙事的等级次第,以平等、纵向、垂直的关系展开人物和事件,从而成功实现了平等叙事结构对等级叙事结构的替代。此外,《小世界》成功采用了表层“巧合”、深层“冲突”的“巧合”“冲突”共存原型主题,达到了继承并发展传统“浪漫传奇”单一“冲突”原型主题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