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京津冀都市圈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津冀都市圈各城市旅游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都市圈中各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然后,根据上述的评价得出结论.对京津冀都市圈各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为制定促进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旅游流的强度大小及其波动、分布状况直接关系到旅游地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否协调发展,关系到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能否得到合理利用。加强旅游流研究,掌握该地旅游流的特征和规律,适时调整旅游发展战略,对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牡丹江旅游业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旅游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本文主要从狭义旅游流即旅游客流角度分析研究牡丹江的国内旅游流变化规律。旨在对牡丹江国内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适时调整旅游发展战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区域旅游联动协作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之一。文章从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如何促进滁州与南京都市圈内的南京和扬州的旅游合作。在对滁州、南京和扬州开展旅游合作的现实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就滁州加强与南京、扬州的旅游合作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了外企中外籍人士心理需求和地方涉外旅游发展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镇江市外资企业中外籍人士旅游心理需求:常态游需求、深度游需求、休闲游需求。指出了镇江地方涉外旅游的特色优势:镇江常态游的优势、镇江深度游的优势、镇江休闲游的优势。提出镇江涉外旅游发展路径:深化深度游的深度,突出地方文化品牌、多方合作,提升涉外旅游人才素质、政府引导,建立深度合作的圈子,形成综合性的涉外旅游文化,以期为南京都市圈视野下镇江发展国际旅游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旅游流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研究成果颇丰.旅游经济联系是一种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旅游地之间通过旅游流来交换各种人口流、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能量流和技术流等,达到相互联系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从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对旅游经济联系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进一步深化对旅游流经济联系的认识,扩宽旅游经济联系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宁夏沙湖风景区的旅游市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宁夏沙湖风景区在旅游旺季的市场问卷调查和旅游收入的统计及灰色预测分析 ,发现该区的旅游市场以周边城市和文化程度较高的中青年族、工薪阶层为主 ,男女比例为 2∶1 ,旅游旺季在 7~ 8月份 ,旅游市场处于发展的旺盛阶段。同时分析了市场的潜力所在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运用最邻近点指数、集聚分形维数、基尼系数、地理集中指数这四种集聚特征模型,对重庆都市圈旅游景区系统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重庆都市圈旅游景区系统在空间上表现出内密外疏的状态,都市核心区是人文景点的集聚区,自然景点则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以森林公园、温泉等为主.提出了“疏通文化景区脉络,打造环城观景走廊”,实行“藤结瓜”型旅游景区集聚发展格局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许宏 《金陵瞭望》2006,(22):12-12
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南京作为中国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要把提升国际影响力作为战略取向.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这其中。旅游国际化是南京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就是要让南京这座旅游城市在国际上富有鲜明的城市个性和魅力.具有高质量的国际旅游环境.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拥有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旅游产品.能为游客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旅游服务.真正成为国际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9.
韶山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景区空间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从而严重制约了韶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流与景区空间结构存在密切联系,齐夫法则是分析景区旅游流空间流动特征的重要工具。韶山旅游流空间流动呈现过度集聚特征,带来韶山各景区(点)发展不平衡、整体经济效益低,核心景区极化效应明显、辐射作用微弱等问题,应当从旅游节点、旅游通道、旅游流、旅游网络以及旅游体系等五个方面来优化韶山的景区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0.
旅游园林局是去年三月份大部制改革中新组建的部门,主要承担推进旅游业发展、旅游行业管理以及市园林中直属公园、风景区管理的职能。一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努力工作,南京优秀旅游城市的美誉度不断提高。2010年南京的游客满意度全国第一,今年前三季度继续保持前列:南京国家园林城市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今年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竞赛金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南京休闲旅游资源类型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总结出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一是南京休闲旅游资源数量多、类型丰富、资源层次分布合理;二是南京休闲旅游产业发展面临四大现状;三是南京休闲旅游产业发展面临五大主要问题;四是提出六点关于南京市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南京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很多的文化遗产,但是南京文化遗产旅游发展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为例,通过前往案例地实地考察和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文化遗产旅游需求研究,通过调查发现明孝陵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从而为南京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回顾水利旅游的发展历程,为水利旅游的后续发展总结经验。从供给方面,探讨了水利旅游供给的代表——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供给类型和发展趋势;从需求方面,探讨了水利旅游需求的表现——水利旅游人次的发展趋势和季节特征,以27个水利旅游地的旅游人次分析年度发展趋势,以南京JNH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例分析季节性特征。结果表明:水库型和河湖型水利旅游供给充足,增长较快;水利旅游地旅游人次增长显著,但季节性波动明显。最后提出水利旅游供给适度均衡化发展和调节水利旅游需求季节性平稳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城镇化、现代化的加速进程中,与回归大自然相对应,古村落作为城市的同质异类互补对象,受到了旅游者、旅游企业的青睐.古村落旅游及其研究在国内外不断兴起,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文献在古村落资源特点和价值及其旅游开发、旅游流和客源市场、资源保护、旅游彩响、景区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是掌握发展古村落旅游的基础并识别应有的前线所在.  相似文献   

15.
苏锡常都市圈区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整合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苏锡常区域文化与旅游资源整合的总原则与总目标是 :以苏锡常区域的旅游资源为基础 ,以日益发展的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旅游中心城市、旅游城市和特色旅游城镇为依托 ,以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为支撑 ,深入挖掘吴文化的内涵 ,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利用 ,促进苏锡常都市圈合理的旅游空间体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大力实施旅游倍增计划 ,促进苏锡常三市旅游业从三产支柱产业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跨越 ,将苏锡常区域旅游业打造成我国旅游业的形象区、精品区和高效益区  相似文献   

16.
南京都市圈的概况,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芜湖、滁州、巢湖等8市的全部行政区域。论述了滁州市在都市圈内在区位、资源、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分析了滁州市与南京市的关系,着重研究了南京都市圈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一体化,以及中心城市南京对滁州城市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工业、商业、交通、旅游、城市扩展、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滁州市应对东向发展战略,融入南京都市圈,接轨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的措施,为滁州城市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工业旅游作为一种专项旅游,正逐渐成为现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工业与旅游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本文借助SWOT模型分析法,对南京工业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进行较为全面分析,并对南京工业旅游未来发展进行战略思考,包括丰富工业旅游产品结构、成立工业旅游协作中心、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以及多渠道扩大宣传力度等.  相似文献   

18.
以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目的是了解在具体的旅游情境中旅游者的出游动机、旅游体验的生成过程及结果(包括内容和质量)。采用旅游符号学的方法,通过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获取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体验状况与旅游动机、旅游者行为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符号解读是旅游者与旅游场互动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旅游体验质量与旅游者对旅游元素的关注程度、对旅游元素符号意义的解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为正相关。雨花台烈士陵园旅游者体验存在多样性和层次性,其中,崇高是旅游体验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3年《安徽统计年鉴》和2012年安徽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数据,对安徽16个市旅游资源优势度、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相对值、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增长速度等进行测定,运用SPSS19.0相关性分析法和空间错位分析法实证分析安徽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安徽16个市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空间错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与旅游经济增长速度呈弱负相关;旅游资源优势度等级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等级存在空间错位的现象.为此,必须加强旅游资源保护,保障旅游经济稳定发展;把握空间错位规律,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旅游社会影响的动力系统是由旅游人—人关系子系统、旅游人—地关系子系统两个微观与宏观的层次组成的。其中,旅游人—人关系子系统主要包括旅游者、旅游企业、政府部门、地方居民与社区等,旅游人—地关系子系统主要包括旅游流、旅游吸引力、旅游承载力、旅游制度。旅游社会影响动力系统的微观层次子系统受制于旅游社会影响动力系统的宏观层次子系统,同时它具有较高的适应性、能动性与创造性,能通过涌现生成旅游社会影响动力系统的宏观层次子系统。旅游社会影响动力系统的两个层次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生成旅游社会影响,推动旅游目的地的发展与演化。根据各种主导因素及旅游社会影响的主要机制,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主要有创新型、文化涵化型、文化诠释型、文化传播型、制度强制型、文化象征型等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