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王斯纲 《社会福利》2011,(12):43-44
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颁布实施以来,上海市救助管理行业员工坚持人性化、专业化、社工化救助服务理念,勇于实践、勤于创新,在践行现代民政核心价值观中开创了形式多样的管理方法,为传统民政救助向现代民政救助转型起到了开拓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和民政部颁布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细则》,标志着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制度全面向人性化救助管理制度转型,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面对这次变革,黑龙江省积极响应,不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2006,(8):32-32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和民政部颁布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细则》,标志着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制度全面向人性化救助管理制度转型,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面对这次变革,黑龙江省积极响应,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打开了救助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2004,(12):29-30
哈尔滨市救助管理站自《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与《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细则》实施以来,在黑龙江省民政厅、哈尔滨市民政局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积极筹措、协调资金,克服了经费不足的巨大困难,更新了救助管理的硬件设施,建立了一整套与人性化救助理念相匹配的管理手段和制度。较好地贯彻落实了《办法》和《细则》,充分发挥了净化社会环境,维护社会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8月实施救助管理制度以来,全国各救助机构依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行以人为本、自愿救助、无偿救助、先救治再救助的工作原则。围绕这一新的救助制度和工作原则,全国所有救助管理站千方百计想办法,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实行亲情服务,人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上海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针对救助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以民政部"积极救助"方针为指导,大力推进救助管理进社区工作.截至2008年底,市区所有街镇与郊区区县政府所在地街镇已全部设立社区救助管理咨询服务站,初步形成条块结合、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现代救助管理服务网络,为有效维护受助人员的合法权益,创建和谐上海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实施以来,浙江省温州市从提升救助管理和服务水平出发,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救助理念,在"建立一个体系,夯实两个基础,做好三个探索"上下功夫,努力创新救助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救助服务方式,一个新型的救助管理架构雏形已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8.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在救助保护工作中,不能采取强制粗放型的管理与中转型的工作方式,要把新的救助管理办法中的人性化、关爱性救助原则引申到中心救助保护教育中去,建立一种“激发型、启发式”的教育模式。建立专业化,具有爱心、耐心、细心、同情心,甘于为儿童事业奉献的队伍。队伍中要有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既懂心理学又懂犯罪学的老  相似文献   

9.
精要导读     
《社会福利》2011,(4):55-57
泰州市救助管理站:立足"三化"实施救助管理之一:救助服务人性化。首先,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将社会工作理念引入救助工作,按照标准心理咨询室的要求,建立了宣泄室、心语室、辅导室等100多平方米的心理咨询中心,泰州师范学院心理专家和专业学生为救助对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0.
傅增年 《社会福利》2007,(11):23-24
核心提示 规范化管理涉及救助管理机构的方方面面,其中队伍建设是机构规范化管理的重中之重.队伍建设应注重人性化服务理念、规范化服务方式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并且三者必须有机结合、齐头并进,惟此才能建成一支优秀的干部职工队伍,使救助机构的规范化管理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2003年8月以来,河南省救助管理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细则》,积极探索救助管理工作新途径,救助管理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2.
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其实质就是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建立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诚然,收容遣送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救助性,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乡关系、法制建设、政府职能的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人口流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国务院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废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建构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这一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完善了我国社会救助体制,规划了针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宏伟蓝图,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充分领会《救助管理办法》的精髓,对我们做好工作切实维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2006,(8):22-23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1号) 2003年6月18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经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6月20日,温家宝总理签发,8月1日起正式施行。《救助管理办法》明确了救助管理的原则、对象、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城市流浪乞讨问题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润芝 《探求》2008,(3):51-54
在对流浪乞讨的管理措施从收容转为到救助的背景下,城市乞丐明显增多,一些不良乞讨现象逐步加剧,甚至愈演愈烈,流浪乞讨问题已日趋成为政府进行城市管理的一个“顽疾”。本文主要从城市流浪乞讨的现状入手,剖析流浪乞讨的特点和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为政府合理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有效治理流浪乞讨川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2004,(8):27-28
构建"158"救助管理网络 构建救助管理网络是贯彻落实《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的具体体现,是做好南京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为此,从救助管理工作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6.
基层心语     
《社会福利》2006,(8):59-60
上海是个特大型的国际化大都市,几年来,上海按照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专业化社工服务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积极探索与上海城市特点相适应的救助管理模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方面,实行人性化救助管理,引入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以平等、接  相似文献   

17.
《社会福利》2006,(8):I0017-I0017
自2003年8月履行“救助管理”职能以来,重庆市救助管理站对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为了适应“人性化、开放式”的救助要求,全站完善了环境设施并提升了服务水平;对外强化主动劝导和媒体宣传,  相似文献   

18.
原文速读:河南省为了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令《河南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自2003年8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已近三年。变强制性收容遣送为关爱性救助管理,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适应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新的救助制度充分体现了  相似文献   

20.
《社会福利》2004,(4):32-34
各市、县人民政府,区直各委、办、厅、局: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民政部令第24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已于2003年8月1日施行。为切实做好我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