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封建社会回族经济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族的族源,可追溯到唐、宋,形成于元末明初。其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历程是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专制制度和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之中。回族在自身的发展中,不仅受历朝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而且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本文试图就回族经济在封建社会中形成和发展的特点,进行一些初步探索。一农业在整个回族经济中占主要地位。在历史上,回回务农是从元代的屯田开始,经明、清时期的进一步发展,而成为回族经济的基础,并和畜牧、手工业、商业相结合而存在、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1 新疆的回族大部分是清朝前期由陕、甘、青等内地省区移居而来。解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回族人口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在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新疆回族人口134215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为264017人;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已增加到570789,较之1964年增加了1.16倍。截止1987年,回族人口已达626365人,比1949年增加了5倍,占全疆总人口的4.45%。1990年,新疆回族人口674062人,在自治区次于维吾尔、汉、哈萨克族,居第四位。在全国务省、自治区的回族人口中,次于宁夏、甘肃,河南,也居第四位。 由于历史的和宗教的原因,回族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据统计,全疆86个县市都分布有回族,其中回族自治地方2处:昌吉回族自治州和耆焉回族自治县;回族民族乡5个:鄯善县东巴扎回族乡、和硕县乌什塔拉回族乡、伊宁县愉其翁回族乡,霍城县三宫回族乡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米粮泉回族乡。  相似文献   

3.
新疆回族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回族人口59.96万人,在各民族人口中居第四位。回族人民在区内建有一个自治州,一个自治县。他们在开拓、建设、保卫边疆的事业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回族人民和其他各族人民一样,生活日益改善,经济、文化、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城乡经济改革,回族自治州、县经济非常活跃。同时,在贯彻全国和自治区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中,使回族教育又有了新发展,不少地区对发展回族教育采取了特殊措施,加快了普及教育步伐,恢复和兴建了一批回民中小学,大中专招生为回族放宽了一个分数段,在扫除文  相似文献   

4.
湖北回族源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现有回族70,516人。他们虽然仅占全省人口总数的0.15%,却散居于各个县市。回族人口在千人以上的县市共有十七个,其中尤以武汉市(17,462人,占全省回族总数的24.8%)、沙市市和荆州地区的沔阳县、洪湖县、潜江县、钟祥县(共11,405人,占全省回族总数的16.2%),襄凡市及其所辖的枣阳县、襄阳县、老河口市(共8408人,占全省回族总数的11.9%),十堰市和郧阳地区的郧西县、郧县、房县(共7,923人,占全省回族总数的11.24%)等地较为  相似文献   

5.
近代江苏回族经济概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口分布与流动江苏地处我国东南部,西濒黄海。浩荡奔流的万里长江,自西而东,横穿省境中部而注入东海。六朝古都南京就位于它的南岸。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从西北斜贯东南而流入浙江省。镇江与扬州位于长江与运河交汇处,都是历史上有名古城。运河畔还有“人间天堂”的苏州。这些历史名城,本来都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近代兴筑铁路,沪宁线又将南京与运河线上的镇江、常州、苏州与上海连成一线,海内外交通更加便利。它们都是长江南岸的重要城市。  相似文献   

6.
散居回族的“大分散,小聚居”生存特性,使其经济呈现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点。散居回族经济是伴随着散居回族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回族经济不可分割的主体,其在我国的分布也呈现了多地域、多层次的不同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7.
自元、明时期回族形成以来,回族农业就得到了发展。但是,在封建制度压抑下,回族农业的发展是缓慢、曲折的。下面,对回族农业的发展作一概述。一、回族农业发展的有利历史条件在历史上,回族农业的发展有它的有利条件。首先,元、明时期,中国境内的农业已相当发达,这对于回族从事农业经济,无疑是有力的推动。当时,全国已经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灌溉系统,稻、麦、豆、水果、油料、蔬菜等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已广泛得到种植,粮食亩产量达到六七百斤,套种、轮作等先进的耕作制度也得到推广。在  相似文献   

8.
散居回族的"大分散,小聚居"生存特性,使其经济呈现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点.散居回族经济是伴随着散居回族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回族经济不可分割的主体,其在我国的分布也呈现了多地域、多层次的不同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四川回族经济文化述略张泽洪四川有回族108638人(1990年统计),清真寺116座。四川回族是在元明清时期,因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因素,从陕、甘、江南、云南等地区迁徙入川的,他们虽散居四川各地,但仍保持着回族的风俗习惯和伊斯兰信仰。四川回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回族文学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当代回族文学由于其复杂的文化成因,呈现出鲜明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与文学题材的丰富性;艺术蕴涵的苍凉美与人物形象的崇高美;文学色彩的民族性与独特的宗教性;文本内容的地域性与艺术形式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正> 回族形成、发展、壮大,已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其社会经济形成了农业为主,兼营商业和手工业的经济结构。在回族社会经济形成的过程中,可以说回族的商业经济活动要比回族农业经济活动出现和形成得更早一些。商业活动是回族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回族的形成过程有着历史的联系。认识和探讨回族商业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有助于我们对回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史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晋江陈埭丁氏回族祠堂是福建省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影响最深远的回族祠堂,为国家级文化遗产。本文从该祠堂建筑的平面布局、环境特色、营造理念、建筑造型等方面,深入地对该祠堂的建筑艺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回族商业经济的历史变迁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族商业经济的历史变迁与发展高占福回族的商业经济,从回族的失民开始,一直到现在,都表现出浓郁的民族经济特色,为回族经济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唐宋时期:回族先民——阿拉伯商人来华的商业活动回族先民从事商业活动,最早是从唐代开始的,商...  相似文献   

14.
宗教的力量呈现无形和有形之分,前者表现为它的教义的感召力、凝聚力;后者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众多的信教群众,构成其重要的社会基础,二是不同程度的宗教经济实力,构成其重要的经济基础。建国40多年来,我国回族地区伊斯兰教在经历了波澜起伏以后,走出低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达时期。当代回族地区伊斯兰教的这种政治活力,不仅源于千百万虔诚的回族穆斯林的信仰维系,而且得益于一个具有相当实力的宗教经济的支撑。正是这种宗教经济,保障了回族地区宗教组织、宗教活动的正常运转。深入探讨当代回族地区伊斯兰教宗教经济问题,对于寻求宗教与现实社会的有机协调,促进回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回族两性的家庭经济地位是前人尚未量化研究过的一个问题。家庭经济对回族两性地位影响又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性。本文从经济收入、家庭经济管理和消费决策三个方面描述了回族两性地位 ,表明回族女性的经济地位已有很大的提高 ,两性的家庭经济地位的主导已经是两性平权型 ,女性家庭经济地位的提高 ,更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人们的收入地位、管理地位和消费地位并不同步 ,在推进两性经济收入平等的同时 ,要重视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省域边缘地区经济特征及发展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四川省实际,通过基本特征、经济引力强度模型和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盲区的内涵界定出省域中最具代表性的经济边缘地区,运用政府、中心城市、边缘地区的三方博弈和行政区划理论,重点分析了产生边缘地区的人为因素,并从改革行政区划、构建合理省域城市体系、政策倾斜和减少政府在博弈中的侵权行为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边缘地区崛起、使之成为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的四项对策。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省份。1953年省内有24个少数民族成份,总人口96.8万,其中回族42307万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有34个少数民族成份,总人口增至108.8万,其中回族79976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有46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为161.4万,其中回族为126372人,分居省内各城镇。黑龙江省回族主要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伊春、鹤岗、佳木斯、牡丹江、双鸭山、大庆等市及阿城等县。约95%的人口散居在省内各城镇,5%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城市越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精神特征与回族民族凝聚力的双重印证──回族抗日救亡行为的深层剖析束锡红中华多民族国家走向统一的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巨大精神动力。它同样是中华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交汇、孕育形成的回族民族精神和思想文化中最突出的特征,是回...  相似文献   

19.
四川回族     
地处西南的天府之国——四川,是我国多民族的省区之一,除汉族外,还有彝、藏、土家、苗、羌、回、蒙古、僳僳、满、纳西、布依、自、傣、壮等十多个少数民族。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全省总人口99 713 310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省。境内少数民族人口3 661 277人,占全省人口的3.71%,其中回族人口9.08万人,占全省人口的0.09%。四川回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盐亭、广元、青川、平武、松潘、阆中、武胜、苍溪、宜宾、高县、新都、崇庆、西昌、德昌、会理、阿坝等县以及成都、重庆、泸州、自贡、内江等地,和汉族或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杂居散居。他们往往是在乡自成村落,在城镇自成街道,彼此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辽宁回族     
位于我国东北辽河下游的辽宁是多民族杂居的省份。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全省总人口35 721 694人。其中除汉族以外,还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等39个少数民族成份。境内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8.14%,其中回族人口239 449人,占省内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8.23%。一、人口的分布辽宁回族主要分布在沈阳、锦州、本溪、鞍山、丹东等各大中城市和县城集镇,一小部分在农村。分布的特点是小聚居,大分散,遍布城乡各地。沈阳有回族60 872人,其中城市人口为52 949人,市内5个行政区92条街都有回族,“回回营”所在地沈河区就有回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