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题设计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请以“好雨知时节”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相似文献   

2.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一场雨好像选好了时候,正当植物萌发生长需要雨水的节气,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要是天亮后看看这春雨后的锦官城,那将是繁花盛开的世界。好雨:指春雨。乃:就是发生:指植物萌发生长。花重:花沾(zhān)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春夜喜雨!唐@杜甫  相似文献   

3.
之五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相似文献   

4.
我爱听雨     
我爱雨,我尤其爱听雨。 温柔娴静的是春雨,她是一位文静的小姑娘,悄无声息地抛洒。诗圣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样的春夜里,你什么事也不必做,只需要捧一杯香茗,呷一口香茶,闭上眼——脑子里就出现这样一幅画:大地是一张好大的宣纸,春雨是一支饱蘸了绿的笔,只需轻轻一点,  相似文献   

5.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图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人们从好的图书中获得丰富的知识,获得思想的启迪,获得情操的陶冶,这种在人们的精神领域中所发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的确如杜甫的诗句所形容的——“润物细无声……”然而,对于好的图书,人们对他的评价,社会对它的反响,却又是有声的,是实实在在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文艺美学从书就是属于这样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6.
锦里古街     
马婧婧 《社区》2014,(21):46-47
每一座城,都有历史,每一条街,都有故事。传说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一提成都,大家第一想到形容她的词,便是安逸了。杜甫在《春夜细雨》中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个城市能被“锦”字形容,该是怎样的色彩斑斓和温软安逸?  相似文献   

7.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上引《春夜喜雨》,是杜甫的一首名作,稍微涉猎过一点唐诗的人没有不熟悉的。下面再引一首曹植的《喜雨诗》: 天复何弥广,苞育此群生。 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荣。 庆云从北来,郁述西南征。  相似文献   

8.
~~好雨知时节 润物细无声——武汉市将军路中学荷尖文学社简介~~  相似文献   

9.
好雨知时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晶莹的春雨,播下绿色的爱心;这是可爱的精灵,送来收获的福音。春雨总爱在夜里悄悄地走来,淋透我湿漉漉的梦。在静静的深夜中听雨,我有一种美丽的心情。享受无限的春韵,我的眼前也总会浮现出一片葱绿的景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时,我会沏一杯清新的茶,让几滴春雨滴落茶水中,再轻轻地抿上那么一小口。茶的清香,连同春雨的韵味儿,一起滑过喉咙,扩散了,便成了一种身与心的愉悦。用心听雨,用平淡的心态去塑造一种梦幻,春雨便会因此而更加津津有味儿。雨敲在屋顶的红瓦上,回声有些空灵;雨…  相似文献   

10.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杜甫在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七六一年)春天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在经过几年的流离奔波之后,于一年多以前,来到了成都,到成都不久,他便开始在这里的西郊营建一座草堂。上元一年春天草堂终于建成,对于经营了几个月所完成的、在里面可以暂时  相似文献   

11.
三月里的小雨,银色的雨,缠绵的雨,柔和的雨;滋润心田,滋润万物,绿了山野,绿了田畴;淅淅沥沥、轻盈,贴人肌肤,沁人心脾。曾经共伞在三月的小雨里,呢呢喃喃;曾经漫步在小雨中的梧桐树下,相依相偎;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存在的儒家哲学基础是天地之气,气化万物,万物皆气之聚合。儒家承认生物多样性的存在,“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体现在:认为天地“广生”“大生”万物,万物来源同一,具有平等的生命价值;阴阳动态平衡机制使万物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和实生物”“和而解”的博弈机制使万物既竞争又和平相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自然万物承载着神秘的至上之道,“物莫不含神而具性”,神性使人类对万物产生敬畏之心;仁民而爱物是天所赋予人类的一种德性;万物一体,人与万物都是宇宙的一部分,“爱者优存”而不是适者生存乃是自然真正的演化规律。儒家爱护自然的思想,不仅仅是一种知,而且还化为统治阶级的一种法律规范,约束制约着人类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作文》2007,(7):4-55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听雨的佳句,《雨中登泰山》是赏雨的精品,《雨说》是赞雨的壮丽诗篇。只要你走进雨的世界,那充满诗意的章节、灵动跳跃的风姿、情韵悠长的意境,定会让你凝神细品,遐想万千。请你调好焦距,捕捉住雨的足音,把心扉敞开,让雨的神韵走进来,用灵感的火花照亮你心中之雨!  相似文献   

14.
爱雨     
余光中有首诗曾说:“看看那冷雨,听听那冷雨,嗅嗅那冷雨,舔舔那冷雨——”真把那雨的灵气描写得淋漓尽致。不管那雨是要淅沥沥地下,或者是哗啦啦地下;也不管是嚎啕雷雨,或者绵绵细雨、春雨、梅雨、急雨、霪雨——它总能滋润万物,带给大地无限生机。许仙和白娘娘是因雨而结缘,福兰克林是因雨放风筝而发明了电,灞桥折柳催  相似文献   

15.
春天来了,容姿端丽,脚步舒缓,樱花有了粉色的花蕾,娇嫩天真得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拥有。新生的小草散发着清香,漫步在南向的山坡之上,会有来到印度王沙杰汉与爱妃泰姬的爱情神殿的错觉,因为万物即将丰盈,所以惹人期待。万物复苏的时节,胃口以最开放的姿态迎接着所有不拘一格的食物,而喝汤,又是一年伊始中滋润身心、温暖脾胃的最好方式。不知  相似文献   

16.
春天的脚步     
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听,“沙沙沙,沙沙沙”,春天的脚步是春雨,春雨滋润了大地,万物复苏了;“轰隆隆,轰隆隆”,春天的脚步是春雷,春雷唤醒了正在冬眠的小动物,它们都到野外玩耍、觅食来了;“嘎吱,嘎吱”,春天的脚步是春笋,春笋从泥土里拔出来,拼命地张望着这个美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王阳明之“知行合一”基于“心外无物”的存在,而此存在的分裂则是造成知行二分的原因。就知行本体言,“知”是作为万物本体之良知明觉的发见,并且因心物一体之故,良知明觉之发见亦即存在之开显;“行”包括人之意念与身行,但因意念、身行与万物之存在一体不分,故“行”实指向良知之开显或存在之开显。因此,“知”与“行”皆为良知在时间中的开显,是同一存在的不同面向。就功夫言,“知”指体知良知,“行”指开显良知。因为良知非存在又与存在不分,且心物一体之真实存在没有主客之分,故知良知即开显良知为一体性的存在而抵达良知。因此,“知行”是一个致良知功夫的两个方面,二者皆指开显良知为真实的存在,即一体性地“存—在”是知行合一功夫的本然。  相似文献   

18.
当代女小说家的审丑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人说:男子最珍重的品德是“刚强”,而女子是“柔弱”。我认为,柔弱并非女子最珍重的品德,只不过是女子的天性、局限性而已。诚如弗尼吉亚·美尔芙所指出的:“女小说家只有在勇敢地承认了女性的局限性后,才能去追求至善至美。”①从某种视角看来,局限性即独特性,因而女小说家作品的特色多为  相似文献   

19.
妈妈的心     
妈妈的心里装着天,容纳了万物,也装着我;妈妈的心里有一条河,滋润着万物,也滋润着我。我时时刻刻能得到妈妈的呵护,妈妈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我……因为我天生体质较弱,所以,妈妈常把我爱吃的东西留给我。  相似文献   

20.
心存感激     
秋天,饱满的稻穗谦逊地低下了头。它说:“感谢风,是它让我学会了忍让;感谢雨,是它让我学会了坚强。感谢露水给我的滋润,感谢阳光给我的芬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