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庆社科文汇》2001,(11):43-43
摩根士丹利全球主席兼首席执行总监裴熙亮今天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世界经济普遍放缓的情况下,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有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外国投资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裴熙亮此次来北京主要是拜访客户并探求进一步与中国相关企业和部门问的合作。他表示.由“9·11”恐怖袭击事件引发的全球经济放缓,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国的出口等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全球经济失衡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5年初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在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格局中,中国对外贸易将保持长期顺差,因此,解决中国贸易失衡问题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纠正全球经济失衡的关键。制定合理有效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中国解决全球经济失衡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能为"全球经济伦理"做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晓禾 《河北学刊》2001,21(3):19-23
本文首先探讨了全球经济伦理的根据和可能条件,随后分析了全球经济伦理与西方经济伦理的关系,最后还就中国对全球经济伦理可能的贡献发表了看法.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争取中国在全球经济伦理问题上的发言权,是我们不可让与的权利.中国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者应当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伦理研究,对全球经济伦理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西向大势中,中国处在全球经济西向推进的前沿地区和东西交融的中介线上,全球经济在中介区的交融和西向推进,既要借助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现代化,又要借助于沟通亚太与欧洲大西洋两岸的经济通道。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同世界经济接轨的前沿和中介地区,它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快速发展中崛起,不仅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支持了东亚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球经济意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个重要思想。邓小平坚持马克思、恩格斯观 察 全球经济的方法论原则,概括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指出“和平与发展”的时 代主题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总体条件,世界市场的日益扩大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外在条件,世界 新科学技术兴起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技术条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 展的内在条件。邓小平全球经济意识,对于促进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 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济民族主义需要重新界定,这是因为以往的较多研究忽视了它的重大理论特征,即重商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相结合,而地缘经济学鲜明地体现着这一特征.在"世界体系论"的视角下,中国经济处在全球经济中的"半边缘"位置.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落脚点应是国际经济协调和管理.首先是促进地区经济合作机制和开放性经济集团的形成;其次是推动全球多边经济机构的改革与强化,建立新的全球经济治理规范.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更加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渐加深,曾经被称为“富人俱乐部”的世贸组织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需要融人世界经济之中。2001年12月11日中国已经正式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  相似文献   

8.
2003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加快,预计2004年世界经济相对乐观.美国仍是世界经济的“引擎”,中国作用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9.
全球经济意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科学技术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指出世界市场的互利性原则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构成了邓小平全球经济意识的主要内容。邓小平全球经济意识对于促进当代中国经济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面小康与经济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走向世界经济强国中的一个新的阶段。为了达到全面小康 ,必须充分把握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和发展趋势 ,以及中国建成经济强国的现实定位 ;同时客观地判断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从而对实现强国战略目标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十五”期间,无论是世界经济还是中国经济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经济研究在新形势的要求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回顾了“十五”期间世界经济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主要的研究成果以及其社会影响,同时也提到了世界经济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认为,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开始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中国世界经济学界的研究也将迎接第二次高峰。“十一五”期间中国和世界经济的互动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国内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也需要充分借鉴国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归纳了在世界经济领域迫切需要研究的若干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2000年第三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开始减速,这是周期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9·11”事件造成了美国经济“硬着陆”,冲击是休克性的,经济影响则是短期的。2001年全球经济增长因美国经济衰退而明显减缓。由于各国降息和扩大财政支出、美国军费剧增,以及低油价和低通胀等因素,2002年美国和全球经济将出现复苏。但各地区和国家的发展很不平衡,机遇与挑战互现。美国“新经济”经过调整仍有极大发展和扩散空间。欧元现钞流通,远期将与美元形成竞争格局,近期汇率仍处窄幅盘整。日本经济低迷症结在于结构。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较好,应把握入世良机,加速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贸易摩擦由此成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冲击力量。在贸易摩擦冲击下,全球经济治理规则的重塑诉求包含统一理念与制度、变革多边治理规则、实现区域治理与多边治理的协调等。然而,区域经济治理制度的排他性以及治理机制的碎片化带来了全球贸易体制的割裂和双边规则的重叠,引发了多边治理与区域治理之间的矛盾,成为阻碍全球经济发展的桎梏。贸易摩擦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只有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持续推进基于多边贸易机制的区域治理制度建设,强化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深化国内改革,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提升经济硬实力,才能化解贸易摩擦带来的消极影响,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规则的重塑中。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在边际革命以前本来和哲学是融为一体的,亚里士多德、亚当·斯密等人既是著名的哲学家,又是著名的经济学理论的奠基人。人类进入20世纪后半期,经济发展己经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非经济因素的困扰,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大师研究的问题多为边缘性或交叉性课题,就是证明。这些理论和实践都在呼唤经济哲学的诞生与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哲学智慧和人文精神关怀需求的召唤下,依托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活力,中国哲学工作者把产生于西方经济学界的经济哲学发展成为了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新的理论支撑点,这是很有意义的。回顾经济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催进经济哲学21世纪的新繁荣,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经济哲学在中国已经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全球经济失衡的程度也在加剧。油价的飙升、利率走上上升通道、汇率的波动、不断滋长的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更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本文拟指出全球经济失衡的现状、分析中国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中面临的增长约束,并提出中国应主动参与全球失衡经济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失衡可以表述为这样一种状态:或者是由于世界供求关系不平衡而造成的一种失衡状态;或者是由世界经济共同体内一种长期起作用的因素所导致的世界经济的失衡状态;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当今世界经济的失衡,既源于世界经济增长格局、贸易格局的变化,又源于国际资本流动中的二元结构,还和全球人口流动与商品、资本流动的非对称性相联系。短期内,世界经济失衡的触发机制源于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以及美国、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面对全球经济失衡,中国的对策可以概述为:对内改变增长方式,对外保持汇率稳定。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的转变与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无论是并购规模还是并购金额都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结构转变的角色定位与战略目标必然随之变化.因此,中国政府应根据全球经济治理结构转变与海外并购存在的国际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从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高度,选择海外并购模式和海外并购的战略,提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综合竞争力,更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完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策略,提高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与决策权.  相似文献   

18.
经济失衡是当前全球经济的突出问题,国际收支失衡是国际经济失衡的重要成因及表现.国际收支失衡、乃至国际经济失衡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政策,导致经常项目连年顺差;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导致资本项目多年顺差;内部经济失衡,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国际因素等.中国应对国际收支失衡的策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扩大内需;改变“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积极扩大进口,实施“走出去”战略;调整进出口商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外商投资政策;继续推进汇率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完善金融市场,加强区域经济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产业的低碳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全球性气候变化促使低碳经济走上前台.中国的产业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二氧化碳减排压力,但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也给中国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实现中国产业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新自由主义是为垄断资本掠夺全球经济资源而存在的经济霸权主义。新自由主义将交换价值过度置于使用价值之上,导致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同时,这也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失败,经济停滞和阶级矛盾冲突成为新自由主义时代的常态。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崛起,世界经济体系多元化以及反新自由主义社会浪潮的兴起,新自由主义为维系经济霸权正在以激进方式进行重构。为此,新自由主义将交换价值的逻辑扩展到政治领域,形成以政治利益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手段、以市场为中介的经济霸权新模式。对于中国而言,面对新自由主义经济霸权的威胁,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强经济内循环和完善创新体系,并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