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鸡蛋》是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故事从一个小孩的视角描述了父亲美国梦破灭的故事。本文从叙述结构、叙述视角和叙述语境三个方面来分析《鸡蛋》的叙述特色。  相似文献   

2.
叙述视角是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角的选择与作家的艺术构思有密切的关系。凯瑟在《一个迷途的女人》中的叙述视角新颖、独特。整个故事都是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写成,同时结合全知视角和恰当的视角转换达到突出主题和刻画人物性格的效果。这样,凯瑟通过选择最佳视角,利用视角作为人物发展手段,以一个全新的切入点,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完美地统一起来,使作品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在小说的创作中,叙述视角的交错使用可以很好地实现叙述距离的掌控;叙述时间的巧妙安排可以增加作品的张力与厚度;情节结构的独特设计可以使作品产生更深层的内蕴。本文运用现代叙事学理论,从不同叙述视角交错使用、叙述时间安排的技巧以及情节结构设置的独特性三方面对林徽因小说《九十九度中》叙述技巧展开解读,试对小说艺术魅力产生的内在原因做出探析。  相似文献   

4.
消费话语处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文本构成的重要位置。作品消费叙事的“故事”功能在于发动、引导农村土改运动,这一政治功能经由叙述距离、叙述投影和叙述语态等叙述策略得以体现。叙述距离方面,“讲述”主要集中于人物消费条件、处境和消费能力、水平的叙述,“展示”主要是以争夺、守护、占取和享拥消费资料(及与此相关的生产资料)为叙述对象的叙述。叙述投影方面,消费事件被分别置于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的观照、把握之下。叙述语态方面,消费话语的叙述者主要有作为隐含作者的故事外叙述者,作为故事旁观者的叙述者,直接出面的故事内叙述者(故事人物),隐含故事内叙述者。作品调动叙述距离、叙述投影和叙述语态等叙述策略对关联于土改运动的消费现象进行艺术表现,也在较大程度上暗合了文学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从文本叙述行动层的组合、叙述因子的构成和叙述的基本图式出发 ,分析《红与黑》的文本构成。笔者认为 :《红与黑》的文本由一个主要行动层和两个次要行动层组成 ;文本故事世界中的自由叙述因子不仅支撑着非自由叙述因子 ,而且充分体现了叙述者的个性特征 ;文本故事世界的叙述图式则展示了以张驰来调节的叙述节奏 ,从中蕴含着作品的悲剧性美学涵义  相似文献   

6.
《荒凉山庄》的两条故事线索是由两个叙述人分别讲述的。一个以作者的姿态作全知叙述,担当了德洛克夫人故事的铺陈和社会环境的全景介绍的任务;另一个则模拟书中女主人公埃丝特.萨默森的口吻,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讲述了荒凉山庄中埃丝特及其朋友的故事,体现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梦叙述是《左传》叙事中独特的风景。其文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梦境以及简洁传神的描绘展现出梦书叙述本身的美学价值;在整个叙事背景中,《左传》梦叙述促进了叙事情节的发展并且编织出精巧的行文结构;作为梦文学的滥觞,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我们似乎耳熟能详的家庭故事,但因为作者采用了多种叙述方法来描述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夫妻各自的、尤其是父亲与另一女子的一段感情瓜葛,使故事充满神秘和悬疑。本文以申丹在《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中关于叙述视角的观点为基础,对作品的叙述者和叙事眼光进行分析,同时本文也探讨了其编排精巧的对话及作者对文本细节的独特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9.
浅论《情人》的叙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叙述的是“我”家的故事,独特的叙述方式是这部小说最引人注目之处,本文试图解读《情人》独特的叙述艺术,以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力求解开杜拉斯魅力之谜。  相似文献   

10.
狄更斯在《远天前程》中不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结构完美、扣人心弦的故事,还体现了高超成熟的叙述技巧。狄更斯的道德观通过他的叙述技巧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当少年皮普犯错误、迷失自我时,便与他保持相当的距离,同时也给读者留有充足的空间去思索;当成年皮普真心忏悔时,又对少年皮普产生同情;少年皮普与成年皮普合二为一时,他们与隐合...  相似文献   

11.
与文化层面的“乡土”有别,村落属自然、社会形态。现代以来叙写乡村的小说,多以“乡土文学”名之,侧重其文化内涵,“传统与现代”的论辩成为论“乡土文学”必备的思想装置。长期以来,“乡土文学”研究出现了概念化、观念化,多由此而引发。与其他乡土叙事不同,《白鹿原》是一种中性的“村落”叙事,作家以地方志、传说等民间史为基,将散落的小历史凝聚为独特的村落秘史,小说兼具史诗的厚重与文学的灵动。白鹿传说,白鹿村陈设的门楼、祠堂、戏台、六棱砖塔等建筑,在充当文化符号之同时,构成了叙事的内在动力。《白鹿原》对地方志的文学化用与村落的文化赋形,也为当代文学如实地反映村落形态,提供了方法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叙事理论尽管明确了作为叙事主体的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的区别与联系,并且注意到叙述者的显在地位,认为读者在叙述者身上察觉了作者与隐含作者的声音、故事的寓意和独特形式,并完成了更深层次的交流,但种种区分都昭示出叙事主体既矛盾分裂又内在统一的特征。叙事主体的分裂特征在小说叙述中留下无法抹去的痕迹,成为我们揭示叙事背后内容的隐含结构。叙事源于叙事主体的"精神分裂",表现为作者的"精神分裂"、叙述者的自由与受限以及叙事距离。  相似文献   

13.
《玉娇梨》和《平山冷燕》在“聚焦”叙事艺术上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这两部小说对“聚焦”方式的应用形式多样,而且能够交叉使用,从而达到了叙述场景生动化、人物透视多方位变化以及叙述者与读者的互动。在“聚焦者”与“聚焦对象”关系的处理上,更为注重小说人物的感知,凸显了与其他小说不同的叙事特色,也是这两部小说在明末清初被其他作者模仿并深受读者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聚焦”叙事成果也代表了才子佳人小说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太阳照常升起》以崭新的视角和独特的叙述方式吸引着观众的视线。这种独特的叙事主要呈现为碎片化的特征,即从组合段叙事、非情节叙事、开放式结局三个方面对影片进行阐释,并展示导演和观众间的一种智力博弈。  相似文献   

15.
叙述距离是美学和文艺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来的。叙述距离是小说叙述主体(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是作者在小说创作中运用各种叙事技巧精心创造出来的,它的有效控制是读者审美距离形成的必要前提,所以,距离控制是小说最根本的修辞目的;而陌生化是小说叙述距离的修辞本质。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叙事化发展趋向与电视新闻固有的新闻属性及电视传播特性产生潜在冲突,从而使电视新闻面临叙事困境.文章试从3个层面入手分析:,一是符号层面,探讨叙述声音与场景呈现的冲突;二是文本层面,解析现代神话与原型话语的冲突;三是机制层面,论述社会职责与消费逻辑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词的叙事方式与小说、戏剧等相比有着独特之处,它多采用场景式或跳跃式叙事手法,进行大量的细节描写和留白叙事;词的叙事性充分体现在词牌名、词题、词序和正文这四个方面,在各部分中词的叙事性有着不同的表现;随着北宋中期词题材内容的扩大以及长调慢词的大量创作等,词的叙事性大大增强,自觉创作叙事词的现象开始出现;传统的叙事文学样式和词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要求也对词的叙事性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写实主义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 ,新写实主义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模式把现实生活的“真相”还原出来 ,令读者耳目一新。从人称、视角、聚焦和叙述话语四个方面对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叙述模式进行总体概括 ,可以揭示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种属特征及其获得广泛认可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台湾小说家蔡文甫一方面对现实传统“一往情深”,从司空见惯的现实中取材,摹写日常生活中小人物、平常事,表达着对处于新旧交替时期普通人的人生、人事的悲悯与嘲讽;另一方面又在现代和后现代文化交替的时代语境里,吸收现代主义的艺术营养,写出了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人性困境、人性的挣扎、人性的异化及情感的冲突。其作品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特色,穿行于现代与传统之间,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将古代小说惯用的全知视角羼用第三人称限制视角与现代人性主题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艺术;视角的流动与转换是张爱玲小说区别于其它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之一,它突破了"五四"以来现代小说要求固定视角的理论限制;张爱玲用她的妙笔使"五四"之后被否定的"全知视角"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这在中国文学叙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