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带来生产力提高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异化,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人的本真属性,导致技术性人格挤压了本真性人格。异化的负面影响之一是弱化了人们对于情商的重视。人的全真性与大学生的时代担当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情商修养,成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和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情商表现为人的情绪品质的差异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技术异化削弱了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当下导致人的情绪品质降低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可从坦诚、热情、宽容三个方面着力,有效地消解技术异化,提升情绪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结合高校实际,知识储备、实践历练、强化思考、自律向善等是大学生矫正技术异化下的人性异变、提升情商修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学者艾伦·杜宁在其《多少算够》一书中深刻地揭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严重的消费异化问题。消费者社会的物质欲求恰恰遮蔽了心灵认同而成为当今的"消费怪兽";消费者阶层的消费加之发展中国家过于频繁出卖生态精华对地球带来生态负担与负面影响;诸多解决方案都在根本上否定人类的生存模式而存在诸多悖论,由此表明寻找出路之艰难;寻找精神家园,进而建构"提取地球资源的利息而非本金"的持久文化,是摆脱异化消费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使用异化范畴有着特定的背景和意义,这一范畴对马克思后来思想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异化问题是发展问题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二者的辩证关系在于,异化作为发展的特定环节有其必然性,而异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又决定了它必然被发展所扬弃.弄清异化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就是要用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规范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站在经济学家和哲学家的立场上,扬弃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结合辩证法的思想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的共同主题劳动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所呈现出的异质,即阐释劳动异化问题的观点。引入国民经济学中“私有财产”的概念以及阐述其与劳动异化的关系来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在此基础上,国内外学者经过研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形成了“异化劳动决定私有财产说”、“私有财产决定异化劳动说”和“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互为因果说”的观点。通过对三个观点的辨析,来把握住马克思异化观点的实质,并为当下市场经济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5.
东西方学者对"异化"的不同解读多源于其背后渗透着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即要么从主体价值观角度、要么从客体科学观角度去思考,因此对"异化"本质的理解就不可避免地带片面性和抽象性。抓住马克思关于异化问题的实质,一要不断坚持异化的人本价值诉求,二要深刻理解"异化"的现实批判意义,并把二者的理解建立在融主客体关系于一体的实践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6.
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在给人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形成了诸如环境恶化、社会危机与人性异化等技术负面效应问题,严重困扰着当今人类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产生技术负面效应的根源进行分析,针对性的赋予技术发展的合理价值导向,将有利于消除技术的负面效应,真正实现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高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技术使人生活更加舒适,同时也使人不断物化,甚至异化。而高技术在一个国家一般都被置于战略高度,所以对于高技术的深刻认识与反思便显得尤为重要。旨在论述人对技术的单向度认识,从而导致对技术的一种简单膜拜,尤其是在对待高技术的态度方面,对其负面效应的分析,让人们认清了技术的“座架”性,从而规避技术的负面影响,使人本身得到健康的发展,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人与技术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8.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成功选择是做好翻译的重要前提,如何合理的在这二者之间取舍,向来让诸多学者费神。通过对协调翻译理论的解读,探究和谐之于归化、异化翻译策略选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倡导以和谐的理念调和看似悖立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理性是西方工业社会的核心文化理念之一.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近代工业技术文明所带来的"病态社会"和"单项度的人"激起西方学者的激烈批评.法兰克福学派逐渐从早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转向了对科学技术本身的批判并分析了人在技术统治下的异化状态.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劳动实践过程出发,揭示人的异化是资本主义技术或工业的一个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哲学观是解决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关系的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世纪以来,社会变革、工业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压力。人们感到“异化”,并因此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在高度发达的工业时代,人类该何去何从?这是作家与学者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三部不同时代的“狼小说”:野性勃发的《荒野的呼唤》,充满哲理的《狼图腾》与荡气回肠的《藏地密码》无一不散发着自然的气息、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人...  相似文献   

11.
霍布斯认为文人们为了卖弄自己的智慧和学识而发明了各种权利以及正义的学说,而政治威权又把这些学说作为自己权力的基础,这便不可避免地造成文人政客们之间的派系之争,这种派系之争最终引发英国内战。霍布斯的《比希莫特》一书凝练出学究政治这一概念。落实到当时的历史中,这些学究分别是长老会牧师、民主绅士和普通法学者。他们以自己的学说败坏了普通民众的政治本性,因此普通民众也加入到文人们的派系之争当中。为规避学究政治的弊端,霍布斯提供的方案是:必须把君主的统治资格同时建立在征服和人民普遍同意的基础之上,前者赋予它以武力,后者赋予它以权利。  相似文献   

12.
唐代发达的交通为唐代文人提供了文学作品传播的多种途径 ,他们通过邮递、便寄、遣使等方式传递诗文。这些方式加速了文学作品的传播和作家影响的扩大 ,也促使文学内容浅俗化 ,风格俗艳化  相似文献   

13.
比较法研究中的功能主义原则是二十世纪比较法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该原则来自社会学的功能主义理论。比较法的学术传统借用了社会学的功能主义原则,但却从未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这导致比较法研究中的功能主义原则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比较法研究中的功能主义原则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主要体现在缺少对功能概念的界定,未能提出一套观察功能的方法,过分关注相似性,忽视了文化语境以及对功能等值物进行评价时缺少合理的标准。功能主义原则应克服上述问题,并为之进行重构,方能找到出路,继续发挥其在比较法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研究《文心雕龙》应用写作理论,形成了《文心》应用写作理论研究的发轫期;90年代,更多的学者认识到其价值,撰写了大量研究论文,《文心》应用写作理论研究进入发展期;21世纪初,《文心》应用写作理论研究的学者更多、视域更广、成果更丰,使其进入大发展时期。众多学者对《文心》应用写作理论的研究,为“龙学”劈开了一片新天地。对《文心》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将利于广大研究者的研究,使《文心》应用写作理论研究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教师、科研人员转岗成为出版社编辑后,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转变观念:由专攻一门学科的"专才"转变为兼修百科的"通才";由只注重学术研究的"书呆子"转变为兼顾出版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精明人":由闭门钻研、甘于寂寞的科学工作者转变为广交朋友、搜集多方信息的社会工作者:由科学观点的提出者、科学成果的总结者转变为书本价值的评价者、书本质量的保证者.  相似文献   

16.
苏曼殊作为近代一位传奇人物,被誉为"诗僧"、"情僧"、"革命僧",他以独特的思想创作了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引得无数学者为他着迷,并深入研究其人其事.本文搜集了新世纪学者关于研究苏曼殊的论述文章,通过综述的形式,总结把握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儒家伦理或中国的传统价值与市场经济、现代化的关系 ,是中国学术界争论的世纪问题。回顾了 60年代以前中国主要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与人类学家对这个问题的讨论。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整体上处于前现代化时期 ,市场经济尚未建立 ,所以 ,学者们对这个问题大都予以否定的回答。随着现代化进程在儒家文化圈的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儒家伦理与市场经济的正面关系也开始进入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18.
立法法理学即是从法理学的视角来研究立法问题,它是当代西方法理学新兴的一门分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立法法理学并不为国内很多学者熟知,它的独特性及重要性也并不为很多学者认同.到目前为止,其学科定位还较有争议,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也没有完善起来.分析立法法理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自身独特性,并且希望在此基础上建构起立法法理学的主要研究框架,以引起学者们对立法法理学的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复杂性的语义至今有几十上百种之多,显得十分复杂,这给复杂性研究带来不少困难。中外字词典对复杂性有不同的解释,国外学者更是对复杂性做了各种各样的界定,国内学者也对复杂性也有自己的理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复杂性定义,只能从某个角度做出某种界定。对这众多的中外学者对复杂性语义的分歧进行梳理是复杂性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0.
对“第二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和学者讨论的问题,如“科技文化的理论建构和研究视角”、“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和“科技文化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关系”等进行了概述性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