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以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独特视角切入时间论题,从而与旧唯物论、古典唯心论、国民经济学、现代生命哲学和生存论等各种时间理论区别开来.从“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这一总的时间观出发,马克思全面分析了前现代社会、现代社会和未来理想社会中人的三种发展状态——也即时间的特质,特别是现代社会时间的全面异化问题.马克思的时间理论不仅是认识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思想武器,同时对于促进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社会转型期加快移风易俗、维护劳动者权益、节制消费主义等等从而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晓 《晋阳学刊》2022,(4):77-83
《哥达纲领批判》中包含了马克思完整的经济和政治批判逻辑,这些逻辑在之前马克思的文本中就已经初步展现出来。面对拉萨尔主义在德国左派阵营中的泛滥,马克思在该作品中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从平等自由观和国家理论出发,建构了完整的逻辑,尖锐批判了拉萨尔主义的改良主义错误,强调要彻底同资本主义政治话语划分界限,体现出正确的无产阶级唯物史观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论,明确了真正的社会主义运动目标,对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就个人消费而言,在整个社会再生产环节中同样具有积极的革命意义,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反作用.消费再生产出人及人的劳动能力;消费使产品成为产品,使生产者成为生产者;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消费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生活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于良 《东岳论丛》2022,(7):113-12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青年马克思从哲学领域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成果。青年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理论最完整、最翔实的阐述即源自这部手稿。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完成了对德国古典哲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空想共产主义思潮的深入批判,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历史性交汇”,马克思主义在这里已初见曙光。尽管这是一部未竟之作,但异化劳动理论却是青年马克思全部理论的重要参照坐标和思想中轴,由此也彰显出对《手稿》进行研究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林锋 《江汉论坛》2012,(2):39-42
以往我国学界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的主流解读方式,是将异化劳动四个规定视为该理论的基本内容,对四规定外的其余内容很少关注或论及。实际上,《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一个严整的理论系统,蕴含了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前提、原因、表现形式、后果、历史形态、功过、未来命运、消亡途径等许多重要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分析。为此,有必要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6.
对“商品”、“货币”、“资本”等“物”的分析与批判充斥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视阈,但“物”应当怎样被理解?如果认为“物”作为“事物”(Sache)仅以社会关系为根据,则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物”只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如若坚持“物”之为“物”的“自然物”(Ding)规定性不应被遗忘和消解,就有必要提出并重审“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物’”的问题。“物”之“自然物”的规定性本质上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性,它赋予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客观性限度”的思维,确保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唯物主义立场;“自然物”规定性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客观性限度”,以“人”与“自然物”矛盾辩证运动的形式贯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致思逻辑的始终,发挥着实质性的理论功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物”虽以“社会关系”为本质和“主要方面”,但“自然物”规定性作为“次要方面”也有其必要性和理论意义,对此应予以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的研究视域中,自由概念兼具建设性与批判性双重意蕴,不仅是一种理想价值追求,更是一种社会批判的规范性构思。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强调劳动是实在的自由的实现中介,并将自由概念作为一种社会批判的重要手段,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所谓个人自由的虚假性、片面性,强调真实的自由建立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自由概念的批判维度,对于回击西方“自由主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湫  孙荣 《理论界》2014,(4):11-1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过程中,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就其哲学的性质,中外哲学界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的看法,直接影响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的理解。我们认为,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所表现出的哲学立场,一方面表明他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根本转变,另一方面也表明,恩格斯此时的哲学世界观还停留在"费尔巴哈派"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10.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作为一个哲学家进入到经济领域分析市民社会,以异化劳动理论为核心,探索人类解放的路径,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劳动解放思想,不但把异化劳动作为劳动解放的动因,而且指出扬弃异化劳动是劳动解放的途径。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依然是人谋生的手段,促进劳动解放,推动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仍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对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兰洋 《学术研究》2023,(6):20-25+42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问题”是马克思一生反复思考的重要母题,也是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分歧所在。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对斯密关于“过渡问题”的“商业化”解释做出了决定性的批判。他首先突破了斯密分工逻辑所建构的历史发展序列,进而重述了过渡的逻辑支点、动力机制和本质特征。马克思对过渡问题的研究表明历史唯物主义是真正“历史性的科学”,它突破了抽象普遍性与经验特殊性的表层对立,在“社会—历史性”维度中实现了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鲍德里亚提出,由于当代资本主义已经步入"符号政治经济学"时代,今天的商品生产的实质是符号价值的生产,今天的商品都不再仅仅是通过某种单一的形式(经济"交换价值"或文化特性)实现出来,这是一种复合性的物,其中,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符号价值集中在一个复杂的模式中,这种模式描述了政治经济学最为一般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鲍德里亚不满于马克思仅仅批判商品的"交换价值"颠倒,而提出使用价值也是资本主义交换体系的产物,甚至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经济拜物教的更重要的隐密理论构件,在他看来,使用价值拜物教才是更基础性的东西,它是政治经济学真正的秘密,它是人类中心论和一切人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深深地根植于一个"自然化"的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早期考察自由问题的视角,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开始转向人本学和政治经济学双重视域下的"劳动"。这一转变是马克思哲学逻辑展开和世界历史思想发展两条线索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从哲学逻辑展开而言,马克思从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到超越黑格尔"国家-市民社会"理论,关注到劳动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从世界历史思想发展而言,马克思从资本主义发展对劳动形态的改变看到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凸显,深刻认识到劳动与资本的张力关系是终结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动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逻辑和历史两条线索的发展说明,劳动是解决自由问题的现实基础,是马克思后期形成科学唯物史观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16.
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修正了自己之前的观点,将物质生产决定论改为物质生产制约论。之所以只是制约而非决定,在于物质生产或横向或纵向地外在于其他领域,其他领域有自身特殊的规律,只有进入到这些特殊的规律之内物质生产才能发生影响。但由于他用词有一定的随意性,所以对1859年之后文本中论及经济的决定作用的地方都应该理解为制约,否则就背离了马克思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7.
胡绪明 《学术论坛》2007,30(7):58-6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将资本统治的确立指认为异化劳动这一基本的"经济事实",其实质是抽象劳动对人的统治.马克思将异化劳动同私有财产结合起来,揭示了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即积累起来的死劳动对人的活劳动的统治,揭穿了现代社会异化关系的本质在于抽象劳动成为现代劳动.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核心范畴,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和包括黑格尔哲学在内的整个哲学的批判,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意义的现代性批判的基本路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第一个总体性文本,是马克思思想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马哲界对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以下简称<穆勒评注>)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理论热点,尽管不同的学者对<穆勒评注>有着不尽相同的判断与解读.本文试图从<穆勒评注>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44年手稿>)的写作先后顺序、交往异化与劳动异化的关系等方面,采简要阐述目前学界关于<穆勒评注>一书的各种不同声音,并由此而对这一重要文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某种学术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历程中,政治经济学批判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其意识形态批判的延续和开辟的新维度。通过对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深入到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之中,剖析了资本主义的整体结构,从而把对人类历史的研究推进到对作为"现实历史"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由此发展和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体来讲,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通过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对私有财产和拜物教的批判,真实地找到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切入点——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找到了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并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真实路径——私有财产;找到了揭示隐藏在"物与物的社会关系"背后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秘密——拜物教;找到了现实的人受到奴役和压迫的抽象实体——资本。在这个意义上,政治经济学批判本质上就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的继续和拓展。  相似文献   

20.
<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居于较早且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散落了许多马克思对于宗教这一内容的观点.基于目前宗教经济学的发展现状,本文拟将宗教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加以分析和确定,并将确立好的宗教经济学定义作为分析基准,来进一步发掘手稿中马克思的宗教观,以解读手稿中的宗教经济学理论.本文旨在明确宗教经济学的定义,同时给予<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一个新的解读维度,即宗教经济学解读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