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捻军史研究中,对捻军早期活动的主要领导人张乐行的评价,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曰张乐行是“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①一曰张乐行“是一个曾多次出卖农民利益,出卖革命的叛徒”。②分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张乐行是否接受过清朝政府的招抚,是否参与进攻陆遐龄农民起义这两个问题上。郑兆玺同志“张乐行受招抚与打  相似文献   

2.
1960年2月出版的《安徽史学》创刊号上,刊载了罗尔纲同志的一篇长文:“捻军正名——一个有关立场问题的名称的商榷”。我在反复读了这篇文章以后,逐渐地产生了几个疑问。现在提出来,请罗先生和其他同志指教。罗先生认为,在我国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活跃于安徽、河南、江苏、山东一带,其中主要是安徽的蒙、亳地区的起义农民,即通常被称为捻军者,不应称为捻军,而应“在(捻军的)不同阶段中,对它提出不同的称请”——如1855年张乐行号为“大汉明命王”后,就应称为“大汉起义军”或“大汉”;1857年“加入太平天国”后,应称为“太平天国张乐行部”或“太平天国龚得树部”等;1863年蒙、亳军队数万人请“遵王赖文光领导”后,应称为“太平天国新军”或“太平天国鲁王任化邦部”、“太  相似文献   

3.
<正> 有关评价早期捻军首领张乐行的论著,大都认为张乐行早年曾三次降清,并参与了镇压陆遐龄起义和接受过清廷的顶戴。我认为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本文拟就下列问题予以辨正。一、张乐行镇压陆遐龄并由清廷给顶说纠谬持张乐行曾镇压陆遐龄捻党和接受过清廷顶戴的同志,大都是根据《涡阳县志》、《宿州志》、《蒙城县志书》等书。但是仔细考查这些有关的记载,它们在记述这件事时,无论在时间、地点和经过上,都是非常混乱甚至是矛盾的。如在周天爵招抚张乐行和镇压陆遐龄的时间上,《两淮戡乱记》、《涡阳县志》和《宿州志》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又如同样记载张乐行曾接受清廷顶戴,《蒙城县志书》和《涡阳县志》所记的时间并不相同。而在张乐行是否曾参加镇压陆遐龄这一评价张乐行的关键问题上,《两淮戡乱记》与《宿州志》、《涡阳县志》所记更全不相同。这就不能不使人怀疑这些被近年  相似文献   

4.
1863年3月,皖北根据地陷落,前期捻军最高领袖、大汉盟主张乐行被捕殉难.至于殉难的具体日期,或说23日,或说24日,实际上都是错误的. 据《钦定剿平捻匪方略》卷178记载: “(同治二年二月)初五日(23日)晚间……逆首张落刑(乐行)仅带数人,窜至该寨(宿州),经李勤邦等将张落刑并伊子张(氵喜)及伊义子王宛儿,一并诱擒.”  相似文献   

5.
整整一百年前,也就是一八六三年四月五日(同治二年二月十八日),伟大的农民领袖、捻军盟主、太平天国沃王张乐行,在安徽省涡阳县义门集西北的周郢,壮烈地牺牲了。他为了中国农民的革命事业,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年五十三岁。张乐行是农民革命的领袖,是反封建的战士。他的一生是反抗的一生,斗争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当今天我们正在和国内外一切  相似文献   

6.
张珊同志在《张乐行的革命精神永在》一文中,给一个世纪前,被清王朝杀死的捻军领袖张乐行的幽灵,披上“英雄”的面纱,穿上革命先烈的华服,歌功颂德,赞扬备至。他称张乐行为“伟大的农民领袖”、“反封建的战士”,为“农民利益而牺牲”的“烈士”。说他的一生,是“反抗的一生,斗争的一生,革命的一生”,要读者緬怀“先烈”,学习张乐行的所谓“坚持革命、坚持斗争”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周生春  孔祥来 《浙江社会科学》2012,(12):132-142,131,164
陈侯因齐敦铭中"高祖黄帝"之语,实是田齐国家战略的宣示,关涉着田齐及战国中期的政治发展,然学术界对这句话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释读却向无认真辨析。本文系统考察此语上下文例,定"祖"为祖述之义,并进一步考明田齐祖述黄帝之旨趣乃在于以征伐王天下。兹是时代背景使然,陈侯因齐作此器铭盖在马陵之役后,其时诸侯争霸政治已发展到最后阶段,魏、秦、齐等大国诸侯皆先后开始了王天下的政治追求,战国政治经历着诸侯争霸向七国争王的转变,"高祖黄帝"正是田齐王天下的战略。但王天下非徒事征伐而已,田齐推动"高祖黄帝"战略的努力始于威王,经宣王之世,而终于涽王之败亡。  相似文献   

8.
鲁涛 《云梦学刊》2013,(5):63-63
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南省屈原学会副会长吴广平教授点校的晚清王闿运所撰之《楚辞释》一书已于2013年8月由岳麓书社出版。此书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湖湘文库”丛书之一种。王阉运《楚辞释》凡十一卷,是一部充满创见的书。  相似文献   

9.
王蘧常先生现为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是本世纪的同龄人。他早年在唐文治先生门下治经、攻古史、精研先秦诸子,有著述多种行世。他工诗,与友人钱仲联(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并称“江南二仲”。书法尤为一时之翘楚,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王遽常先生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写诗写文,严正声讨敌伪的滔天罪行,热情颂扬为国牺牲的烈士,对抗战充满必胜的信心。本文是他对“孤岛”时期所作诗文的简略回顾。  相似文献   

10.
同志们,同学们!今天的大会,是我们安阳师专全校师生员工热烈欢送语文科七八级王歧同学支援边 疆建设赴藏工作的大会。省教育厅李景学付厅长,特地从省会郑州专程来到我们学校参加今天的欢送大会;地委付书记、专员王德政同志,从百忙中来参加我们的欢送大会;省教育厅人事处、省人事局、地区科教办公室、地区教育局、人事局的领导同志都参加了今天的欢送大会;光明日报社记者楼沪光同志,为了报导王歧同志支援边疆建设的事迹,从北京专程来到我们安阳师专访问、座谈,非常辛苦,今天也参加了欢送大会;王歧同志的父亲王城山同志,王歧的哥哥和中学的同学也特地从家乡郑州来到安阳参加我们欢送王歧同学赴藏工作大会。因此,我代表学校党委、校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对王  相似文献   

11.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提到杨执中的客厅里有一副这样的笺纸联:“三间东倒四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何泽翰同志认为这副对联的来源有两处:一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其中提到张晴岚的自题门联:“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一是袁枚的《随园诗话》,其中载有鲁之裕的自题门联:“两  相似文献   

12.
畲族渊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在挖掘、整理闽东畲族文化遗产的工作中,对畲族的历史渊源,略有所得,现谈些个人的看法.在闽东畲乡,几乎是家家户户住房正厅的两旁大柱上都写着一副:"安邦定国功建前朝帝喾高辛亲敕赐"驸马金卿名垂后裔皇子王孙免差徭"的联句.这副联的内容就是说,本族的始祖忠勇王,在维护高辛帝王朝的时候,立下安邦定国的大功,被高辛帝招为驸马,与  相似文献   

13.
湘潭王闿运评点王一之六黍离、闵宗周也、三章章十句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仓天此何人哉。评能言不能言之隐。使人愧悔心服。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我。谓我何求。悠  相似文献   

14.
卜辞常有"王其省"某地"田"或"叀田省"之类辞语,"省"一般认为即"省观"、"省察"之义,而"田"或以为是农田,或读作"田猎"之"畋"。若然前者,则"王省田"即商王视察农田,与"观稼"、"观耕"同义。若然后者,则"王省田"与"王观猎"同义。本文将全部"省田"卜辞排比之后,发现可确切解为"观耕"的卜辞竟无一例。相反,"省田"常与"狩"、"擒"诸字对举,且所涉之地几乎全是田猎地,故卜辞"省田"即"观猎"。  相似文献   

15.
陕西教育出版社将印行王慎行同志的论文集《古文字与般周文明》,使我感到十分高兴。我认识慎行同志已多年了,他的学术论作,凡在刊物上发表的,我大多读过,对其功力造诣有深刻印象。出版社的同志决定出这本论文集,可谓识人慧眼,是值得感谢的。 慎行同志是自学成才的典型。《河北学刊》1985年第6期所载《用勤奋和毅力叩开古文字奥秘的大门》一文,反映了他努力奋斗以至有成的经过,以我所知,确系文实相副,并无夸大溢美之处。自学的人,古今常有,不同的是慎行同志学的是一门非常枯燥艰难的学科——中国古  相似文献   

16.
王琯《公孙龙子悬解》《叙录》云:“刘孝标《广绝交论》曰:‘纵碧鸡之雄’辩,‘碧鸡’一义,即出本书。”王琯以为刘孝标“碧鸡”一语,出自《公孙龙子》《通变论》篇。《通变论》曰:“与其碧,宁黄。黄其马也,其与类乎!碧其鸡也,其与暴乎!”  相似文献   

17.
共有制与公有制之比较──兼与李力同志商榷王运生《社会科学》1995年第11期刊登了李力同志的《共有制在当代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地位》(以下简称“李文”),读后顿觉耳目一新。但对于李力同志关于“共有制是一种新型的公有制形式,它不同于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  相似文献   

18.
“同志”一词并非现代语言的产物。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就对“同志”一词下注脚:“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东汉人郑玄更明确地说:同志就是朋友;同时代的王充在《论衡》中有“好友同志”之语。元初名医朱丹溪在《格致馀论》一书的“饮食色欲箴序”中也写道:“饮食之欲,于身尤切……因作饮食色欲二箴,以示弟侄;并告诸同志云。”可见,古人用“同志”来表达的是志同道合的意思。孙中山先生在1918年曾发表的《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1920年,毛泽东、罗学瓒等人在通信中,也开始用“同志”这个词。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一大”通…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1期,载有傅憎享同志的书评《文不在短,引人则佳。——读〈红边脞语〉》一文。就其标题之用词失当,冒昧小议数言。文题所用之语,似仿刘禹锡《陋室铭》之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而来。作者于文中谓:“世俗重长文而轻短札,以其壮  相似文献   

20.
韦心滢 《殷都学刊》2009,30(1):34-41
殷墟卜辞中"商"有数种含义,具备商王畿及王都的二重概念;商末王畿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反映在卜辞中即为"大邑商"与"天邑商"的出现.卜辞"王入商"说明商后期王畿内部除了王都之外,还同时存在着数个王常住处理军政事务的都邑.利用卜辞中与"大邑商"同版出现的地名,系联其他与王畿相近的地点,可勾勒出王畿之大致地理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