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大字典》第一卷已经问世,其余各卷也将陆续出版发行。我国丰富的文化宝库中又增添了一枚绚丽的瑰宝。这不仅是我国辞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也是我国文化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大事。因为《汉语大字典》是继《康熙字典》以来,我国最大最完备的一部汉语字典。如果说,《康熙字典》标志着我国封建时代字书发展的最高峰的话,那么,《汉语大字典》则是在社会主义时代产生的一部集古今字书之大成,聚汉语言文字研究之精粹的巨著。它古今兼收、源流并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康熙字典》,它的问世是时代的需要。下面试就两部大型字典在收字、解形、注音、释义、引证等方面的主要问题作一些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汉语大字典》引用了《说文解字》解释字义。在标点《说文解字》原文条目过程中,《汉语大字典》尚有疏忽、错误,存在着不合《说文解字》体例、不合自身体例、前后矛盾、失断、误断以及对原文援引书证处理失当等问题;《汉语大字典》对《说文解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如“一曰”例)的标点处理不够周全,尚须斟酌;对个别条目的点断仍有疑团,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改变我国辞书出版落后的状况,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1975年夏天,国家出版局制定了一个全国辞书编纂规划,决定出版150余种辞书。其中,规模最大、最难编写的有两种:《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鉴于当时条件,谁也不敢单独承编。几经讨论,最后决定由湖北、四川两省出版社组织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九所高等院校承编《汉语大字典》;由上海等五省一市承编《汉语大词典》。从这时起,《汉语大字典》就和武大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届校领导均参与该书工作委员会工作,中文系汉语教研室几乎全部投入编写,李格非教授  相似文献   

4.
为改变我国辞书出版落后的状况,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1975年夏天,国家出版局制定了一个全国辞书编纂规划,决定出版150余种辞书。其中,规模最大、最难编写的有两种:《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鉴于当时条件,谁也不敢单独承编。几经讨论,最后决定由湖北、四川两省出版社组织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九所高等院校承编《汉语大字典》;由上海等五省一市承编《汉语大词典》。从这时起,《汉语大字典》就和武大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届校领导均参与该书工作委员会工作,中文系汉语教研室几乎全部投入编写,李格非教授任该书第一常务副主编,20余位正、副教授和其他专家任该书编委、主要撰稿人和审稿、总稿人。许多同志为之工作了整整14个春秋,有的积劳成疾,竟倒在案头,未能目睹全书杀简。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川、鄂两省编写人员经过十年艰苦奋斗,于一九八六年十月出版发行。这是学术界科研的新成果,辞书史上的一座丰碑。《汉语大字典》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辞书之林,这就不仅填补了我国急需的提高性大字典的空白,而且服务于四化建设,促进我国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显然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汉语大字典》在编写体制和内容上,不但是汇纳万流,集古今之大成,而且是开拓创新,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6.
《汉语大字典》虚词训释辨正方有国新编《汉语大字典》集数百人之力,精心编纂,历十年而成,是目前最好的大型汉语字典,为汉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此字典字多义广,工程浩大,疵瑕也在所难免。今不揣冒昧,试就几个常用文言虚词(字)的部分...  相似文献   

7.
从今年二月起,《汉语大字典》编写组的同志,绝大多数都投入编写初稿工作.在编写过程中,碰到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关于建立义项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也还有对旧字典的义项取舍、分合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缩小范围,只谈大字典建立义项方面一些问题,还偏重建立新义项的问题,希望能引起注意,并能得到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字典》是收列汉字最多的字典,“不仅注重收列常用字的常用义,而且注意考释常用字的生僻义和生僻字的义项”(《汉语大字典》前言)。然而《汉语大字典》收列的义项尚有拾遗补缺的必要。本文以古代科技名著《考工记》为材料,以清季朴学大师孙诒让精当的考辨疏证为主要依据(《周礼正义》卷七十四至八十六),对《汉语大字典》的义项漏略再作检讨。  相似文献   

9.
以实例的方式指出《汉语大字典》在释义中存在的释义错误、释义不确切、释义不明晰等问题 ,并尽可能地进行了一些理论探讨 ,供《汉语大字典》修订和汉语辞书编纂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汉语大字典》每一字头,凡属《说文》收录者,其释义必先引用《说文》,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在《汉语大字典》的书证系统中尤为重要。由于未能准确把握段书的真实内涵,《汉语大字典》引用的相关书证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义例不符、断章取义、割裂复词、误解虚词、错字衍字等。在考察相关书证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实例的辨析,对各种问题进行分类讨论,纠举谬讹,总结致误之由,为今天语文辞书的编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汉语俗字新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代以后的一些字典辞书,诸如《龙龛手镜》、《四声篇海》、《字汇》、《字汇补》、《康熙字典》,以及今人编的《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都收载了大量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以及与正字关系不明的疑难俗字.由于种种原因,汉语俗字的研究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所以上述字典中的这些疑难俗字也很少有人问津.这种情况不但对载有这些疑难俗字的古籍的解读带来了困难,也对现代大型字典编纂的质量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在《汉语俗字丛考》的基础上,依据敦煌出土文献等大量第一手资料,对《汉语大字典》等大型字典中的二十多个疑难俗字进行了考辨,并纠正了旧辞书辨释方面的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12.
《汉语大字典》指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了《汉语大字典》在检字法方面 ,形、义方面以及书证等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供参考 ,同时对《汉语大字典》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3.
1915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和《辞源》 ,开创了中国现代辞书发展的新纪元。虽然两书堪称本世纪初汉语语文性辞书的双璧 ,但学术界的毁誉却大为迥异。《辞源》因其性质及影响而受到较多重视与评价 (虽也有“‘辞源’非‘源’”之讥 ) ,而《中华大字典》却因其义项收列繁滥而受到较多非议。本文从辞书编纂史及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对之作了历史考察 ,认为该书的释义方式及其历史贡献是不容掩没的  相似文献   

14.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汇集各种词语的词典。它初步奠定了我国语文词典编纂的基础,基本形成了古代汉语近(同)义词词林的雏形。其编纂体例和训释体例,也对后世的汉语词典编纂史和文献语义产生过较大影响。本文所谈的是“连言为训”这种训释体例。 黄侃最先发现,“《诗经》中连言之字《尔雅》‘释言’‘释训’即以为释”(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黄焯编定《文字声韵训诂笔记》)。所称“连言”,是指古文献里特定语境中有联系的上下文。例如《诗经·大雅·江汉》:“肇敏戎公,用锡尔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处"之"待在家里"义进行考证,并对《汉语大字典》"处"字条在释义、书证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6.
日前查阅《汉语大字典》车部字,发现在释义上有不少错误。我作为《汉语大字典》的编纂者之一,觉得有责任提出来进行具体分析。 一、辂:音(一)义项②释为“挽车”,引例是《管子·小匡》:“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 按《管子》之例,释为“挽车”不当。“辂马”,《国语》作“轺马”。“辂”当为“轺”字之误。  相似文献   

17.
两典指《汉语大字典》(8卷本)和《汉语大词典》(12卷本)(以下简称《大字典》、《大词典》)。通过分析,该文指出了两典"巂"条及相关字、词条存在的问题,且尝试着纠正,供两典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翔实的史料证明,《唐本》:“匮也。从木,声。一日木、木名;或曰:,木枕。”此当为许慎《说文》之原说解。《中华大字典》和《汉语大字典》等字典辞书井引有讹脱的大、小徐本“”篆说解为释义的根据,而不据引正确的《唐本》“”篆说解,均宜据《唐本》改正。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词诠》、《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书对“何其”之“其”的解释提出商榷。通过对“何其”进行历时的考察,认为这里的“其”是指示代词,意义为“那样”、“那么”。  相似文献   

20.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以金部为例,修改内容包括新增字头、修改注音、修改义项、 完善释义、订正引证几个方面。这次修订工作,纠正了《汉语大字典》第一版中的一些硬伤性错误,进一步完善了《汉语大字 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