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中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半壁江山”,随着中考作文分值的不断增大,搞好作文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肖文渊 《新天地》2011,(9):37-38
针对语文学科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教学,我们提出了在高二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教学时,放弃传统的“教”,选择学生主动的“学”,改编排演课本剧的研究性课题。在这一活动中,我们特别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教材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倡导教学要“授之以渔场”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3.
对话是语文教学中的新观念。教学对话中应该是“目中有人”,语文教学要区分两种对话——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阅读对话是教学对话的基础,教学对话的目的又是为了提高阅读对话的能力。语文要有人文的引导,需要人文来激活,但人文只能渗透于语文之中;教师在对话过程中必须要有对话情怀,渗透对话精神,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对话态度和对话能力。语文教师一定要过“怎么说”这个关,否则难以及格。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重在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造就合格的优秀对话者。  相似文献   

4.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以往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语文“新课标”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实现学习方式的革命。要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反复强调小语教学要加强语文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理解“理念”和“建议”的内涵,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语文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学的独特魅力,体验到学语文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常廷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教学则是教会学生运用这一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的积累、思维能力的培养、读写能力的训练,都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要求。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承载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一、改进方法把创新渗透其中1.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鼓励学生创新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  相似文献   

8.
“普通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都是基础学科,语文则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而且语文“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一辈子有用。”可见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而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科学发展水平,就必须从语文学科抓起,实行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每一个语文教  相似文献   

9.
《语文基础知识》是中等师范学校的一门必修课,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而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深入探讨和研究教学规律是有效地完成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就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来说,自觉能动性的发挥,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想使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得以发挥,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获得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常言说:“第一印象”,“先入为主”等,就是说,人们认识客观事物,首次接触意义重大。无论任何知识,第一次学习都…  相似文献   

10.
要改进语文教学,必须掌握语文信息。所谓语文信息,包括语音的标准化、词法、句法的规范化等语言信息,包括学生学习语文的信息和老师教学语文的信息。改进语文教学,不研究这些语文信息,这叫做不懂“行情”,或者用时髦的话说,叫做不懂“信息革命”的大势。我们连续五年坚持语文教学的调查研究,目的就是要了解语文教学的“行情”,或者叫研究语文教学的“信息”。 去年十一月我们结合教育实习在我省三市(长沙市、常德市、吉首市)四校(包括一所中师)高中一年级九个班(不包括对比测验的高二、初三各一个班)486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读、写能力的信息性测验。  相似文献   

11.
梁冬梅 《新天地》2011,(8):47-48
新疆班学生普遍反映,语文学习有三个困难:一是看到文章,字认识了不少,但是串起成句就不理解了意思;二是文章中的个别词语的含义不理解;三是写错字的机会率比较高。可见,识字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是新疆班语文教学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内高班的同学而言,在接受新的内地高中学习的过程中,要认识比以前大量的抽象的汉字,是个难题。为了让内高班学生尽快认识更多的汉字,我本着语文教育的“生活语文”、“快乐语文”的观点,想方设法在教学中,在生活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识字的快乐,让学生认好字,写对字。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叙事状物。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每教学一篇课文,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语言学习这个本体目标,通过多样的形式活化教材文本语言,即变课文静态的语言文字为动态的语言文字,以生动地感染学生。下面笔者以《画风》(人教版二下)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活化”文本语言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朱丽娟 《新天地》2011,(9):153-154
本文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重视语文的实践性,阐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意义。并结合笔者语文教学实际从两大方面,对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进行了探索:在生活中理解词语、在生活中学习生字、在生活中品味美句;在生活中感悟情感、将学校活动“语文化”、将课余生活“语文化”、将社会实践“语文化”。将语文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具备得心应手的语文能力。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位各色别样人生。  相似文献   

14.
时代所要求的创新,对于担负优秀文化承传的语文教学更是任重道远.然而,因历史的痼疾、民族的痼疾,语文教学一直难尽人意、教学界也一直关注不已。对此,笔者认为如果讲求课内与课外的教学“衔接”的方式与策略或许为一种可取之径.即方式上讲求:教与学的目标上的“衔接”、教与学的内容上的“衔接”、教与学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上的“衔接”、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衔接”、教与学的评价标准上的“衔接”;策略上讲求:教师的理念要变、学生的学法要变、教学评价的标准要变。  相似文献   

15.
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上下功夫《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足学习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就是说,要使语文学科完成其了具学科的使命,根本目的应该落实到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上,找们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评拓学生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在对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达到上述要求.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就必须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为新世纪的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气象,也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抓住中学生思维活跃、敏捷、表现欲强,以及喜欢标新立异等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谈谈个人的观点。(1)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起主导作用,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的导入课文,使…  相似文献   

18.
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 ,要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区别。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个性特征是一个系统 :从课程性质看 ,语文素质教育是一种立足实践的养成型的教育 ;从教学目的看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语文素质教育的灵魂 ;从教学内容看 ,全面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 ;从教学途径看 ,语文素质教育提倡以发现性学习造就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 ;从教学要求看 ,要以“心”为目的、“道”为根本、“文”为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全方位有机地渗透成才教育。  相似文献   

19.
新“大纲”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读书。要让学生反复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语言的熏陶。历史上的语文教学都强调“读”的作用,都把“读”作为训学的规则。唐代韩愈说过:“手披目视、口诵其言、心惟其义。”古人说:“好书不厌百回读。”朱熹在《训学斋规》中也说:“余谓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可以说,中国历史几千年的语文教学都是把“读”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上,它凝聚着语文教学的精华,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引导学生诵读课文是语文教学中常常用到的方法。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虽然常常用到引读方法,但对它理论上的研究认识明显不足。笔者以为,过渡性引读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写作特点,提纲挈领,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点一下,引发学生由前一个阶段的学习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学习的过程,从而收到口诵心传的朗读效果。这种教学过程,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是教学过程转化的纽带。精妙的过渡性引渡,犹如一台组歌扣人心弦的“间奏”,会给学生带来“山路忽然一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朗心态,唤起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探索精神。从教师...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相对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