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伊格尔顿的美学批评观强调身体的重要性,关注身体就是在关注人的主体性;同时,美学与艺术一样具有意识形态性,它往往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天然同盟。美学既是有关身体的话语,也是有关审美意识形态的话语,它在以身体的名义建构着审美意识形态话语。  相似文献   

2.
身体视角研究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莎剧研究的热点,其范围主要包括包括:莎剧中的身体修辞研究;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对莎剧中身体话语的研究;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中对莎剧中作为认同的身体的研究;及对莎剧身体批评的反思.这些研究开拓了我们认识莎剧的广度和深度,但也常陷入”情色身体”和病理学身体等的囹圄.莎剧中身体在剧作的文学性和审美内蕴,身体话语与剧里和剧外的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话语的互动,以及莎剧中的身体在中国舞台上的呈现和变异等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3.
政治意识形态批评话语的沉潜与复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界政治意识形态批评是一个被忽略的理论视角。文学政治批评的学理性内涵是在文学文本中发掘人类生活中现实的、感性的、历史的实践性关系 ,其理论基点在于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双重关系中。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伊格尔顿在革命人类学的基础上开辟出了一条新的文学政治批评之路 ,并为当代中国文学政治批评话语的复兴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4.
福柯是当代世界最伟大的身体政治思想家。他的身体政治思想包罗万象,对日常生活的疯癫、疾病、性的历史建构,对身体规训、身体统辖、身体治理的政治论述,对权力和话语的身体铭刻,无不显示福柯身体政治思想的深度和幅度。而其思想的基石,是当时最为盛行的新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5.
电影《芙蓉镇》中的身体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对于禁欲主义的“极左”话语进行反思的影片《芙蓉镇》,其意旨在于通过对身体及关切身体的常态生活的肯定和赞颂,来淡化和疏离政治,进而张扬人性的美善之维;但是该片对身体及其行为的处理却又延承了“极左”话语的僵化模式,涂上了浓郁的政治色彩,甚至成为新政治话语的演绎,从而影响了影片对人性的深度开掘及其审美价值的彰显。  相似文献   

6.
身体是欲望、工具、智慧的综合体.身体美学是对身体感性存在、超越性可能的发现和肯定.身体是个体存在的"小宇宙"与社会存在"大宇宙"的统一.身体美学作为美学的基本问题,它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技美的焦点,同时也应该成为生态美学、生态伦理学的关注点,因为从身体美学的分析中可以发现生态批评的理论根基及其启示意义.身体美学的生态批评内涵体现为:将身体作为思考人的逻辑起点可以发现人的在世存在的多重属性;肉身与精神的和谐可以外化为自然与社会相统一的生态学原则;身体的感性愉悦和自由解放是我们思考天人生态关系的起点与归宿.其意义体现为矫正身体伦理、弥合物我分裂、创造身心和谐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土改文学中,翻身意味着无数个体农民的身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同时这也象征着中国这个沉睡的巨人即将醒来。从生理政治身体上看,身体必须受到外在权力的控制,衣服是翻身的重要标志,然而过分追求衣服的美观舒适将会受到革命话语的指责。从生产政治身体来看,身体还需不断接受生产劳动的考验,身体成为了生产的机器和劳动的工具。身体因为阶级的划分而具有了不同的价值,地主的身体在示众的场面中遭受暴力,而农民的身体因为伤疤而具有了神圣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美国剧作家伊芙·恩斯勒的《阴道独白》揭示了女性遭遇的身体政治。文章借助米歇尔·福柯的身体政治理论,分析了女性眼中的阴道形象及女性在两性性关系中的客体地位,剖析了剧中女性对阴道社会文化禁忌的挑战,探析女性身体政治意识的觉醒及其对父权压迫的反抗。指出在父权文化下,女性应敢于拒绝男性话语对女性身体甚至女性自身的塑造与定义,重建主体身份与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9.
“身体”是英国文化研究的扛鼎之作《识字的用途》中的重要隐喻。理查德·霍加特通过这一隐喻描述了二战后英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尤其是大众文化对工人阶级传统文化的腐蚀以及通过奖学金男孩“有感觉的男性身体”所实现的文化反抗。“有感觉的男性身体”,复合了更为古老的“身体”:它扬弃了利维斯文学批评中的“感觉”话语,整合了奥威尔登左派批评传统对“身体”的再现。作为三种身体形态之一,“有感觉的男性身体”囊括并超越了大众文化被性化、支离破碎的女性身体和永恒的母性身体,体现了变化—拒绝变化的二律背反;它既是社会瘀伤的症候,又通过特有的感觉能力为治愈社会提供了药方。  相似文献   

10.
"肉体"是伊格尔顿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与身体、感性、主体、欲望、差异性、特殊性等范畴联系在一起的所有感性领域的综合.在伊格尔顿看来,肉体不仅是生理意义上的躯体,也是一种身体主体.对现代文学批评中的身体客体化问题,伊格尔顿深恶痛绝,认为这会误导读者和创作者并导致色情作品的泛滥.在物欲横流的当下语境中,伊格尔顿高扬身体的主体性,这对恢复身体的生命和尊严,培养健康、良好的审美趣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女大学生整形美容是在男权社会文化结构中进行的对自己身体有意或无意的实践,它在很大程度上维护着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身体标准定位,不利于女性在公平公正的文化环境中主动支配自己身体权利意识的形成。现代社会理性的发展却无意间助推不平等的男女性别权力结构生成。作为对男权社会的反抗,重塑女性话语结构,实现性别权力结构的优化是保证性别平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作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化政治批评”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鲜明的特色,是我们了解其思想观点的重要理论资源.伊格尔顿在方法论的层面,从语言分析方法、整体主义和激进的革命批评等三方面入手,阐述了“文化政治批评”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征,揭示了其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期美国女性剧以一种绚丽的影像话语包装激进的女性主义话语,在文本内容上,它主要在建构女性主体意识、粉碎女性神话与身体政治三方面有所突破,形成了一个彰显性别政治的女性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中晚期,中国正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梁启超以巨椽之笔,鼓吹身体改造对中国救亡的重要,形成了一系列身体政治思想。他认为国土犹如身体,国家和身体一样是自然淘汰的结果,国民身体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强大。他主张建立一种新的身体样式,即新民,为此,首先,摆脱奴隶身体树立国民身体;其次,摆脱个人身体,树立群体身体。他还主张晚婚、胎教与反缠足,主张身体的生产性。梁启超的身体思想植根于中国古代的"修身养性"和近代的"身体救亡"理论。对梁启超身体思想进行系统论述与认真总结,对当前身体研究和身体开发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身体是情爱叙事的重要符码.不同时期情爱叙事对身体进行修辞的方式,必然受到不同时期政治文化的影响.中国当代情爱叙事,在不同的政治文化语境中,采用不同的话语模式与身体视角,由此产生不同的身体修辞模式.在公共话语模式中,叙述者以审视的眼光关注身体与意识形态之间的隐喻关系;在日常话语模式中,叙述者以正视的眼光关注身体与主体建构之间的换喻关系;而在私人话语模式中,叙述者则有意无意地迎合受述者的窥视欲,关注身体与性(别)意识的提喻关系.中国当代情爱叙事的身体修辞不仅揭示了身体意味的丰富性,而且揭示了叙事修辞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对于儒家来说,身体既是展示真理的感性符号,又是示敬作则的礼仪之具;既是沟通天人的媒介,又是承续族类之永恒的结点。通过对身体的修饰与打磨,儒家塑造了文质彬彬的君子形象,构筑了通向王道理想的荡荡坦途。修身构成了儒家人生实践的全部内容:既是展示真理的学问功夫,又是生产人间秩序的政治行为机制。  相似文献   

17.
身体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话语体系,它处在一个永恒的流变当中.同时,两性身体作为一种想象体存在,通过“阅读”能指的身体符号所呈现的活动方式、症状等,便能发现它背后隐含的所指意义以及意义的变迁过程.所以,身体的意义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人际关系中建构出来的.新感觉派小说对身体的想象与描写其实是对身体意义的再建构:一方面,这种对身体想象的再建构与五四文本相比体现了由理性追思的个体性向感性享受的公共性的转变轨迹,体现了相对应的身体作为公众话语的特性;另一方面,与上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的作为革命式公众话语的身体想象相比,新感觉派小说表现出了作为消费式的公众性话语身体想象.  相似文献   

18.
伊格尔顿对雷蒙·威廉斯的文化观既有批判亦有认同,但并未有过从早期否定到后来肯定的态度转换过程。一方面,伊格尔顿批评威廉斯的文化观过于宽泛,忽略意识形态与文化斗争,带有民粹主义、经验主义、政治渐进主义等诸多弊端。伊格尔顿的批评意见大都得到威廉斯或直接或间接的回应、反思与更正。另一方面,伊格尔顿又汲取了威廉斯文化观的理论营养,接过了社会主义共同文化的大旗。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批评与肯定意见均在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的考察中得到或隐或显的延展、发酵,两相参照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伊格尔顿文化观的来龙去脉及其一以贯之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身体政治”在国外的研究如火如荼.相比较于国外的研究趋势,国内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从历史文化、医疗生育与劳动生产等方面,对我国的身体政治的论著进行了一番梳理,并提出了后续研究的一些启示.毋庸置疑,在现代性的带动下,国内的身体政治研究必将呈现出丰富而多元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在生态批评的诞生过程中,身体概念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因为身体需要高度组织化了的环境,人才会珍视大地上的生态世界,文学才必须调和文化与自然的关系。任何身体都在宇宙中占据独一的空间,栖居于特定的地方。所以,生态批评总是蕴含着地方诗学。作为推动人类返乡的尝试,生态批评已经部分地敞开了身体、空间、地方的关系。为了守护所有生命的福祉,它应该更加坚定地回到身体和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