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蔚 《船山学刊》2006,(3):162-164
从科学救国到科教兴国,人们对科学思想的理解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近代中国先辈曾在求索科学救国的道路上作出了艰辛的努力.考察科学救国思潮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本文试就此作一番历史考察及思考.  相似文献   

2.
范旭东科学救国思想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华 《贵州社会科学》2006,28(5):162-165
范旭东是中国化工事业的奠基人,毕生致力于发展工业以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他的科学救国思想通过创办近代化工事业得以鲜明地彰显,表明他在创业实践中笃信科学,实现产、学、研结合,始终坚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依靠科技进步兴业,既发展生产,又重视对科技的投资,人才的培养,为开拓民族工业新体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范旭东为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促进了近代科学事业的进步,培养了一大批近代化工人才.  相似文献   

3.
许庆如 《兰州学刊》2011,(5):164-167
在近代救亡图存的时代挑战下催生出了一批批有着深厚救国情怀的教育家。他们相继提出了技术教育救国、开发民智以救国以及更加多元的教育救国路线,并进行了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从教育家的救国情怀来重新审视教育救国思潮,可见教育救国思潮不仅有积极的历史意义,而且为当今教育家办学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杜亚泉的科学救国思想及成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亚泉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以科学报国的先驱者。终其一生 ,尽力输入西学 ,以知识救国是杜亚泉抱定的宗旨 ,传播科学、普及科学知识是他救济国家的主要方式。杜亚泉认为 ,科学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他通过创办杂志、编撰辞书、编译西方近代科学著作等方式 ,“不但对自然科学的介绍 ,尽了当时最大的任务 ,在政治学、社会学、语言学、哲学等方面 ,亦致力于科学思想的灌输 ,”从而为中国近代科学事业的补白、重构、振兴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思潮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在中国近代史上,“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和“科学救国”等思想曾经多次出现,形成重要的社会思潮。我们过去对这些思潮都是否定的,认为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东西,是阻碍甚至抵制革命的。这种看法虽然不无道理,但仔细想想,并不全面,或者说有很大的片面性。我们是历史唯物论者,必须历史地看问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分析,切忌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19世纪中叶以来,在中国的社会经济关系中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关系(主要  相似文献   

6.
近代社会思潮奔腾百年,曾提出过无数治国与救国的方案,而推动近代社会思潮汹涌向前的是近代"中国梦"。依循近代社会思潮产生、形成、嬗变和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贯穿各大思潮之间保国梦、救国梦、强国梦的主线,可以品味近代"中国梦"之夙愿与情怀,可以追踪其根源与归宿。在历史、现实、未来的立体时间轨道中审视近代"中国梦"之意义与价值,可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未来走向提供历史文化资鉴。  相似文献   

7.
詹于虹  段治文 《江汉论坛》2004,1(8):133-135
古代中国虽然曾取得了欧洲所“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但是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在中国却不具备,因而未能从社会内部产生近代科学。但是,随着中国社会思想的内在变动,特别是近世学风的变化,实学思潮兴起;同时随着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特别是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强行纳入世界历史体系之后,形成了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的形势,中国又注定要跨进近代科学时代。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科学教育思潮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铁华 《齐鲁学刊》2005,1(6):49-55
科学教育思潮是盛行于“五四”时期的一种教育思潮,其孕育、萌芽、形成、高涨和践行的过程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必然结果。它的基本主张是:抨击传统教育弊端,大力倡导科学教育;阐明科学的内涵、功能与价值,确立了近代意义的科学观;传授科学内容,弘扬科学精神,重视科学方法。它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和科学化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当代科学教育的发展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思想是在继承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在宣传和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基础上初步树立了科学观。对于科技社会功能的认识以及社会对科技影响的初步分析是这一阶段科技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近代“科学救国”思想的源流和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救国”本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产生的爱国主义进步思潮,建国后它曾被视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反动思想而遭到不应有的抨击批判。本文通过对“科学救国”思想的缘起与流变、性质和作用进行全面的考查、分析和研究,充分肯定了这一思潮在历史上产生的进步意义,鲜明地提出应重新评估它的功绩,重视它在现今所能给予人们的思想启迪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技术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影响现代文化的最主要因素 ,其表现为 :现代科学确立的新的世界观影响着文化 ;现代科学技术产生了双重的社会意识及文化效应 ;科学技术在文化中的含量日益增大 ,已成为人的教育和发展中的首要因素 ;现代科学技术创造的新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与文化结合 ,形成了新的文化式样 ;科技与文化的联姻 ,大大增强了文化的影响力 ;现代科技成为促使文化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12.
韦良 《河南社会科学》2013,21(1):87-90,108
在价值取向层面,中国现代叙事诗与中国现代文学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统一性,不断地显示出其与整个中国新文学同发展的可喜姿态.中国现代叙事诗的现代价值取向,主要是指30年中国现代叙事诗在主题、题材、立意、精神诉求等方面所彰显的现代色彩.女性解放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与出路,是世界范围的现代命题.中国现代叙事诗对于女性解放和现代知识分子前途两项课题的及时追踪与生动演绎,特别是对这两大现代价值取向在认知和表达层面不断拓展与超越的事实,最终奠定了文本丰富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13.
19-20世纪之交,在西方科学和文明的影响和带动下,中国现代传媒业呈现出兴旺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从1815年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至“五四”运动前,海内外累计出版的中文报刊约有2000余种;从1872年《申报》创办的第一份文学期刊《瀛寰琐记》至“五四”运动前,至少有388种文学报刊在社会上发行。现代传媒大规模地介入文学的生产,改变了文学  相似文献   

14.
现代启蒙精神与现代中国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走向一个现代国家的脚步,它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们的行动提供了厚实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使五四运动的核心--现代启蒙精神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之"魂".现代中国电影在20世纪30-40年代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是与现代启蒙精神的支撑分不开的,而现代中国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与对现代启蒙精神的疏离相关.从现代启蒙精神这一视角来透视现代中国电影,探寻了现代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并努力把握其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中的两个重要假设相互矛盾,这导致整个理论的错误。现代比较优势理论错误假设的来源是现代经济学对技术、资本、劳动三要素内涵及其关系所作的错误的界定,这一错误界定也从整体上影响到现代经济学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现代大众传媒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机制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从文学观念、作家身份和芙学形态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些影响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7.
“奥斯维辛”是现代人类灵魂深处一个重大的“精神事件” ,它极大地影响了哲学的言说方式和存在方式 ,因而构成了考察和理解现代哲学转向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形而上学的终结”、“道德合理性基础的危机与重建”、“社会统一性基础的寻求”等现代哲学中最为重大的课题 ,只有置于这一参照系中 ,才能获得真切的理解和深层的把握。现代哲学也正是在对这些重大课题的思考中 ,实现了从“终极知识”向“生存智慧”的重大转向。  相似文献   

18.
在审美现代性的建构中,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重新确定自己的社会角色,他们不再是政治的依附体,而是社会良知的守护者和阐释者。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的这种重新定位,正是融合中国传统社会君子人格的社会政治责任感与现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独立批判双重品性的中国现代市民精神。对于仍处于现代社会建构中的当代中国,中国知识分子君子人格的现代转型仍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不仅是美学意义上的而且是社会学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的现代自然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自然观不能对自然界做出全面系统的概括说明 ,不能对构成自然界的基本存在及其相互关系做出科学的概括和说明 ,不能反映自然科学的新近成果 ,没有从根本上揭示自然界发展的内在逻辑等一系列的问题。现代自然观从自然界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揭示了自然界物质、信息、意识以及非生命、生命、人体的存在及其进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全面而系统地勾画出了整个自然界各种事物及其发展的完整图景 ,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自然观的各种缺陷。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实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以青 《文史哲》2005,2(4):102-108
出版业是以生产精神产品为主,以积累和传播文化为目的的特殊行业。中国古代图书出版与收藏,主要局限于上层社会与文人士绅的圈子,与普通大众无缘。中国出版业在近代完成了它的转型。在近代中国“救国救民”的时代主题下,出版具有了传播西学、救亡图存、开启民智的特殊功能和社会价值。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全面推进,带来了出版业的发展和繁荣,使出版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近代出版业对提高国民素质及文化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