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利亚与以色列在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中首次发生正面冲突。1967年"六·五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973年"十月战争"中,叙利亚和埃及并肩作战,一度重创以色列军队,夺回部分戈兰高地,可很快便得而复失。此后,叙利亚为收回戈兰高地与以色列进行了长期艰难曲折的谈判,虽然取得一些进展,却未能达成书面协议。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叙、以两国领导人相继表达复谈的愿望,然而双方的立场依然相距甚远。尽管叙、以和谈的道路坎坷而漫长,但却是改善两国关系、缓和地区形势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2.
艾山 《21世纪》2000,(6):36-38
戈兰高地,位于以色列、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交界处,总面积1860平方公里。它居高临下,往南扼守以色列的塔巴列湖和胡拉谷地,往北控制通往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戈兰高地是叙利亚西南边境的一块狭长山地,位于以色列、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交界处,南北长71公里,中部最宽处24公里,总面积为1860平方公里。戈兰高地居高临下,往南扼守以色列的塔巴列湖和胡拉谷地,往北控制通往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1967年6月,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从叙利亚军人手中一举夺取了高地。1974年,…  相似文献   

3.
巴沙尔政府执政以来,叙美关系发生重大改变,首先巴沙尔政府以“支恐”而与美关系出现倒退,两国关系在伊拉克战争以及在黎巴嫩问题上进一步激化。但叙利亚在中东战略部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两国都力求改善两国关系。但叙以和谈进程、叙伊“准同盟”关系及恐怖主义问题等因素导致两国关系一度陷入僵局。总之,叙美关系不会在短时期内迅速升温,叙利亚反美的长期基调也不会出现明显改变的迹象。  相似文献   

4.
〕1973 年10 月埃及和叙利亚同以色列进行的战争( 简称十月战争) ,是促使阿拉伯世界同以色列的关系从战争为主走向以和谈为主要方向的转折点。也是美国、西欧调整中东政策和西欧加强政治联合的重要推动力,从而加快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2005年2月14日,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袭身亡,引发了黎巴嫩政局动荡和叙黎“特殊关系”的危机。黎巴嫩的教派权力之争,阿以冲突引发的矛盾,外部势力的插手、干预是其动荡的根源。围绕黎巴嫩动荡局势而展开的国际关系博弈正在中东上演:举步维艰的叙利亚使出浑身解数进行“绝地反击”;乘胜追击的美国拔钉子、促变革;渔翁得利的以色列除隐患、扩优势。展望黎巴嫩未来局势,叙黎关系、黎巴嫩教派分权制仍是两个不容忽视的主要症结。  相似文献   

6.
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爆发是各种因素聚合在一起的结果。无论阿拉伯国家还是以色列都不曾期待这场战争,尤其是叙利亚与埃及,虽然是它们的种种行动最终导致了战争。  相似文献   

7.
格桑·卡纳法尼是当代巴勒斯坦著名作家、热忱的爱国主义者。自1948年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建立以色列国以来,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间进行了四次中东战争。被以色列逐出巴勒斯坦的阿拉伯难民多达一百八十万。他们分别流落在黎巴嫩、约旦、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留居在以色列占领区的  相似文献   

8.
2011年底爆发的叙利亚战争是一场地区化和国际化的战争。作为对世界格局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在这场战事中展示了不同的外交政策手段和关系处理模式,印证了新时期大国关系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特点,也对未来中美俄三边关系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与美俄在叙利亚战事中博弈对立的关系模式不同,中俄在继续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同时,还在叙利亚问题上保持了理念一致的合作;而同时期的中美两国虽未在叙战场上发生直接碰撞,但其竞合关系也在地区外延的领域充分展现。本文总结了叙利亚危机中美俄博弈从代理人战争、直接军事介入到争夺战后重建主导权的三个阶段,也分析了中俄在"中国方案"保障下在叙利亚战场内外两个层面的合作,并最终归纳中美俄竞合关系的形成原因、结构特点和发展方向,说明叙利亚危机既揭示了中美俄三边关系结构的内在逻辑和矛盾,也扩大了三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空间,还对未来三个大国构建新型关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1973年“赎罪日战争”之后,以色列一度被笼罩在悲伤之中:以色列的选举时常与战争交替,人们似乎已经忘却了这个饱受战争之苦的国度。就在此时,一群左翼知识分子毅然从美国来到了耶路撒冷,并在这个国家组建左翼政党。当时,笔者加入了其中一个名为“莫基德”(Moked)的左翼政党。尽管该党的选民有限且缺乏公众的信任,但其支持者的立场却十分坚定。  相似文献   

10.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中,小国以色列受挫于先,制胜于后。战争为双方综合国力的对抗,而武器与人是战争的两项基本要素,笔者从这两项基本要素着眼,管窥中东战局,对以色列扭转战局的潜在因素作一粗浅的分析。1.第四次中东战争时阿、以在武器装备方面基本呈均势状态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即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势均力敌,相互争霸的时期。当时苏联为达到控制中东的目的,将大量现代化武器提供给了阿拉伯国家,而美国则大力武装以色列。仅在1973年10—11月间的20多天中,苏联即向埃及、叙利亚海运和空运了近2000辆坦克和装甲车辆,美国则赶  相似文献   

11.
《老友》2012,(9):27-27
近日,叙利亚总理希贾卜“叛逃”并加入反对派组织,成为脱离叙政府的最高级别官员。这一消息使巴沙尔政权的命运和叙利亚的前途再次成为国际焦点。目前,反对派力量正在上升,叙利亚日渐滑向全面内战。西方军事干预之心不死,叙反对派也似乎“胆子和能力”越来越大。在上述背景下,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机会窗口”正在关闭。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建国与希伯来语复兴、大屠杀一样,在民族构建进程中占据着制高点之位。对于以色列人来说,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是一场保家卫国的生死存亡之战;而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来说,这场战争无异于“大灾难”。作为战争的亲历者,第一位以色列本土作家伊兹哈尔面对大批流离失所的阿拉伯难民,不免遭受良知拷问。在其发人深省的中篇小说《黑泽废墟》中,他描写了以色列士兵对阿拉伯村民的驱逐,以及叙述人在驱逐阿拉伯人的过程中产生的内在冲突,且在巴勒斯坦难民的苦境与历史上犹太人的流亡经历之间建构关联,对塑造以色列人的集体记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80年代末,一名叙利亚飞行员驾驶苏制米格战机叛逃至以色列,这一爆炸性新闻震惊了世界各国的情报机关。各国情报机关不约而同地认为:叙利亚飞行少校阿迪勒驾机叛逃,完全是受以色列间谍的策动。“阿迪勒是谍网网到的一条美味大鱼。”  相似文献   

14.
伊儿汗国是蒙古帝国第三次西征的直接产物。为了与埃及的马木路克王朝争夺叙利亚并进一步打击马木路克王朝,伊儿汗国对马木路克王朝奉行传统的扩张主义政策。不断地对叙利亚发起军事行动。随着大小规模的叙利亚战争一次又一次失败,1322年伊儿汗国最终与马木路克王朝签订和约,开始了睦邻友好的关系。伊儿汗国对马木路克王朝的战争,无论对伊斯兰历史抑或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地区的核心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关心的重大问题。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起,在仅仅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就进行了四次中东战争。战争并未带来人民所期盼的和平与安稳,反而是更多的流离失所和贫穷。1993年,巴以双方正式开启了和谈之路,签订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奥斯陆协议》。然而,它并不意味着冲突的结束,而是走向新冲突的开始。论文从这个节点着手,分析了1993年至今的巴以冲突现状及其原因,并结合当今以色列开展的“护刃行动”提出了笔者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战乱中的“创意”2006年冬。以色列特拉维夫。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坐在官邸的会客室里,年届花甲的陈永龙大使从容地弹去烟灰,调侃着对记者说:“不知是我追着战争,还是战争追着我,反正,我到哪里,哪里就有战争。”陈永龙从事外交工作30年,战争这个词汇与他如影相随:20世纪70年代,他在达卡总领馆见证了印巴战争,随后经历了乌干达与坦桑尼亚的冲突;20世纪80年代,他作为信使穿梭于全世界各个战乱地区之间;到了21世纪,他又在约旦近距离接触了美伊战争。2006年之夏,对久经战争磨练的陈大使来说仍然很不  相似文献   

17.
浅析以色列对被占领土的经济政策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包括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在内的大片阿拉伯领土。为巩固战争的胜利成果,以色列在被占领土上推行旨在服务于本国经济的“经济一体化”政策。“经济一体化”政策的施行,对巴勒斯坦民族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成为巴勒斯坦民众对以色列愤恨和不满的根源,并为中东和平进程注入了不安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叙利亚当留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公派留学生,我曾在素有“天堂城市”之称的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学习一年。由于环境和各方面条件都不错,这里正在变成中国学生学习阿拉伯语的热门国家。叙利亚全国共有4所综合性大学:大马士革大学、阿勒颇大学、十月大学和复兴大学。在校学生总数逾16万。位于首都的大马士革大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它的27个院系占去了市内面积的一半。大马士革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迹之城”,所以世界各地喜爱历史的学生便把这里视为研习的圣地。绝大多数的中国驻叙留学生也在此学习。大马士革的中国留学生大约150多人,往年国家公派留学的人数仅为10名左…  相似文献   

19.
伊朗根据其国家安全的需要和地区战略目标,在不同时期对以色列采取了不同的立场。巴列维王朝为了抵御苏联的威胁和应对激进阿拉伯国家的挑战,视以色列为外围战略盟友;霍梅尼虽然把反对犹太复国主义意识形态化,对以色列公开指责,但因共同的安全利益需要,在两伊战争期间伊以秘密从事武器交易;海湾战争和冷战的结束,共同的敌人消失了,为争夺地区主导权,伊以展开激烈竞争甚至对抗;“9·11”事件后随着伊朗安全环境的恶化,为了争取周边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和转移伊核问题上与美欧的紧张气氛,伊朗加大了对以色列的指责,甚至支持“哈马斯”和“真主党”袭击以色列。  相似文献   

20.
叙利亚危机从爆发至今已有六年多的时间,对于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危机进程中西方、中东各国与俄罗斯、叙利亚之间的博弈互动,国内研究更多集中在对于事件的定性之上,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叙利亚危机,目前来看还是比较少的.采用"重复囚徒困境"理论,对叙利亚危机期间,美国与俄罗斯围绕叙利亚所展开的一系列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博弈进行分析,探讨美俄两国在叙利亚危机期间所采取的策略及其背后的动因可知,美俄两国在叙危机期间所采取的对策呈现出明显的"重复囚徒困境"模式,且两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及其实力的不同决定了两国应对策略的差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