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克尔凯郭尔对理性与信仰关系的处理集中表现了他对启蒙理性的反思和批判。克尔凯郭尔一方面批判理性对信仰的僭越和冒犯,认为信仰的悖论是一种为个体内在激情所保证的真理;另一方面则从哲学激情与信仰激情的差别和联系中找到理性与信仰的融合与汇通之路。克尔凯郭尔以信仰统合理性批判了黑格尔将信仰理性化的思路,指出了黑格尔哲学在理性思辨至上、忽略个体生存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黑格尔的批判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克尔凯郭尔从内在激情视角对理性和信仰的统合对于克服价值虚无主义、反抗忽略现实生存的抽象思辨具有重要的启示。由于他主要是通过个体内在激情的迸发来实现理性与信仰的融合,因而与黑格尔一样陷入唯心主义,从而未能找到理性与信仰得以统一的现实基石。因此克尔凯郭尔的启示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视角下进行批判性汲取。  相似文献   

2.
从人生哲学的角度,对克尔凯郭尔的哲学观进行探讨,即对克尔凯郭尔孤独个体的哲学的讨论。通过对克尔凯郭尔思想中的“孤独的个体”、个体存在状态及对存在理论和人本主义的影响等方面的阐释来展现其独特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3.
郑伟 《东岳论丛》2007,28(2):170-174
克尔凯郭尔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他在对传统理性主义哲学批判的基础上确立的。他以人的存在的状态为研究对象,关注个体的人的存在状况,认为人只有在宗教信仰中才能克服恐惧和绝望,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此过程中,塑造了其哲学的非理性主义、个体主义和信仰主义的特征。他的哲学揭示了传统理性主义哲学的局限性,对20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马亚男 《中州学刊》2003,(3):153-155
冯友兰宣扬儒家哲学的人格修养 ,并提出哲学的功用就在于取代宗教 ,而克尔凯郭尔提倡的是人对宗教的皈依 ,让人虔诚地信仰和不断地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对阿多诺《克尔凯郭尔:审美对象的建构》一书的文本学解读。在阿多诺看来,克尔凯郭尔首先是一个哲学家,其无客体的内在性概念的本质是唯心主义,这一点是由克尔凯郭尔自己的生存境遇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阿多诺<克尔凯郭尔审美对象的建构>一书的文本学解读.在阿多诺看来,克尔凯郭尔首先是一个哲学家,其无客体的内在性概念的本质是唯心主义,这一点是由克尔凯郭尔自己的生存境遇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梁卫霞 《兰州学刊》2006,(3):24-25,3
维特根斯坦和克尔凯郭尔,属于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和旨趣。但他们在宗教思想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本文的写作立足于二人的宗教思想和情怀,试图梳理出其中的相似性和承继性,彰显克氏对维氏的影响,并依此来论述维氏的宗教神秘倾向。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5,(3):25-30
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是在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中产生的,他对黑格尔哲学的体系、方法、历史哲学与宗教哲学等给予了彻底批判与颠覆,表达了对黑格尔哲学思辨抽象与忽视个人的不满。作为对黑格尔的反叛,克尔凯郭尔将哲学思考的重心转移到了对单个的人、对个体生命的体悟和沉思,开启了在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存在主义之先河。研究克尔凯郭尔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能够使我们在一个更宽广的视野中把握黑格尔哲学的遗产以及存在主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宋国栋 《兰州学刊》2007,(6):25-27,77
作为存在主义的先躯,克尔凯郭尔通过对思辨哲学的批判来建构自己的关于"个体的人的存在"理论.他对思辨哲学的批判大致集中在三个方面:个体生存与哲学逻辑的对抗;生存个体对普遍性的置换;"主观真理对"对"客观真理"的颠覆.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神哲学史上 ,克尔凯郭尔是对悖论进行生存论探究的第一人。他认为 ,基督教是关乎生存的宗教。基督教植根于悖论。对基督教而言 ,悖论是一个应张扬和加强的优势 ,而不是一个应遮蔽和减弱的缺陷。本文剖析和梳理了克氏著作中的若干悖论 ,并认为 ,他的悖论的主旨在于揭示理性和信仰的关系 :信仰高于或超于理性。理性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界限 ,“为信仰留下地盘” ,从而确保基督教的“超越性”和“生存性”。克氏从唯信论生存论的角度对悖论以及理性和信仰关系所作的思考 ,蕴涵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值得我们对之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理想信念形成的心理机制出发探讨理想信念形成的“感———思———悟———信”的内化过程 ,可以使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更富有具体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盖伯琳  吕进军 《河北学刊》2005,25(3):132-137
道德是对人现存性的内在超越。具有现实性的人是自然、社会、精神三重属性的统一体。人性于道德有本源意义。人的三重属性是进行低、中、高三层次道德建设的客观根据。根据人性明确道德建设的层次、内容和理由等是道德建设的第一层面。道德建设是在与人性的幽暗面作斗争。因此,仅仅靠认清人性,用以颁布道德律令是远远不够的。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建设,必须借助于既基于理性又超越理性的信仰。信仰为解决应然与实然这一道德的根本矛盾给予合理的解释和有效的担保,具有本体的价值。将信仰重构作为道德建设的奠基工程是道德建设的第二层面。凡是道德的必是信仰的,但是并非任何信仰都能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依助的对象。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华融为一体的哲学信仰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精神支柱和理论基础是道德建设的第三层面。  相似文献   

13.
论理想、信念、信仰和价值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玉樑 《东岳论丛》2001,22(4):62-66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价值从根本上说在于发展 ,在于使主体特别是社会主体更美好。理想信念信仰是超越现实、超越自我 ,对未来最美好的最高价值目标的追求 ,集中体现了价值的本质特点。价值内含“应当” ,一般价值观念反映了应然对实然、“应当”对“是”的超越 ,而理想信念信仰则是更高的“应当”对“应当”的超越。所以理想信念信仰是比一般价值观念更高的价值观念。信念是信仰的基础 ,信仰是根本的居于支配地位的信念 ;信仰是理想的基础 ,理想体现信仰 ,深化信仰 ,强化信仰。理想、信念、信仰是最高的核心的价值观念 ,在各种价值观念中居于支配的地位 ,集中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孟子的说服观,包括孟子说服之道与说服之术两部分,前者为宏观的说服原理,后者为说服的方式和具体技巧。孟子强调道德在说服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说服中的一些具体技巧,表现在“未言之时”、“知言”和“言外之说”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信念、信仰是人的心灵对有别于“感性的真实”的“虚灵的真实”的强烈认同、确信和坚执。人的“一体双元”存在结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生活结构和人的本质的超验维度决定了信念、信仰只能以“虚灵的真实”为当然对象。以“虚灵的真实”为期许的信念、信仰的本体论含义是指同人的本体内在相通的终极关怀;价值论含义是指人的最圆满的理想;认识论含义是指对概念与存在相统一的实在的认同、确信和坚执。  相似文献   

16.
法律信仰的中国式难题——兼与沈永胜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语境下,基督教文化的信仰体系为法律的正当性提供依据,宗教的去魅化又促进了理性法的生成,这使法律信仰从对超验价值的神圣感演化为对实证规则的理性确信。作为意义体系的法律,法律信仰具有神圣的超验维度,作为规则系统的法律,法律信仰是对法律确定性的理性确信。从法律文化的研究进路反观法律信仰的中国语境,让我们发现了法律信仰的中国式难题,信仰体系的缺失无法从中国本土文化中建立人们对法律的超验情感,中国法律文化中对权力型权威的崇信可能造成法律信仰中的权威异化,权变伦理无法确立人们对法律的理性确信,弘扬法律信用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17.
从晚清到民国,源于传统的上海城隍信仰,经历了“亦官亦民”到“日益大众化”、“信仰一元”到“信仰商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信仰文化与商业文化在近代上海社会生活中的博弈与重构。这些在信仰、仪式等方面表现出的多元因素归结到同一象征点——城隍庙,便会呈现一种空间性的整合,使城隍庙社区成为具有传统气质的以信仰为内核、集文化、商业、娱乐为一体的公共活动空间。这可以看作城隍信仰与近代化过程中的城隍庙社区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信仰就是“终极关怀”,它有科学与不科学之分。宗教信仰有明显完备的理性特征,是一种合法正常的信仰;而邪教则是一种邪恶的信仰;迷信则是对信仰对象盲目崇拜误入迷途。科学只承认事实,若把科学当成绝对权威顶礼膜拜也是迷信。信仰是人的需要,科学可以作为信仰,但不可以代替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