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青少年感恩意识的淡薄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加强感恩教育已成为德育工作者亟待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感恩教育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感恩意识淡薄的现状及原因、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具体措施等三方面来阐述感恩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应引起广泛的关注,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相似文献   

3.
多元互动视角下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现代社会倡导的重要道德规范,现实生活中青少年感恩意识的缺失启示我们迫切需要加强感恩教育。以此从感恩教育的一般理论入手,分析了感恩教育的含义和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当前青少年感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整合方面提出了强化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和谐高校构建中的大学生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高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高校的基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有一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秀学生群体.大学生感恩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者认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有助于高校全面促进优良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其次,文章分析了高校在大学生感恩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感恩教育形式教条化,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考核体系形式化,大学生知行难合一;感恩教育成果表面化,行为指导实效不理想等.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一是教育要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二要是要在情感层面上充分发挥教师、管理人员的感染作用;三是在实践层面上要从点滴做起.  相似文献   

5.
感恩心理及行为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对外界给予自己的恩惠产生认知并伴随积极情绪的复合社会认知过程.心理学已有关于感恩研究的理论包括感恩层面理论、拓展建构理论、感恩道德情感理论和感恩认知情绪理论等,研究者们从静态角度深入探讨了感恩的定义、结构和机制,但未取得共识.文章在评述和总结已有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感恩的定义和分类,并从动态分析的角度提出感恩心理及行为的认知机制,感恩应该包括感恩意识、感恩情绪和感恩行为的三个成分,且三者间相互作用,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6.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对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与归纳,然后提出了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最后对高校开展贫困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维华 《兰州学刊》2010,(Z1):133-134
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必要抓手。善于感恩是大学生必备的道德修养,在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培植感恩意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就如何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前一些大学生中,感恩意识缺失,感恩行动几乎没有。这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对感恩意识教育缺乏的结果,不能单纯地指责学生。应该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感恩教育,使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青少年感恩观念培育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文化传承方面: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实现感恩的文化传承;完成传统感恩观念的当代转向,以传统文化滋养感恩。环境熏染方面:积极拓展感恩载体,凸显感恩创新性;定期举行感恩仪式,凸显感恩神圣性;切实完善感恩制度,凸显感恩规范性。榜样示范方面:选拔感恩榜样要做到示范好、引领强;培养感恩榜样要做到持续性、长期性;感恩榜样宣传要做到可学性、激励性。个体教育方面:增强感恩认知度,让青少年懂得"知恩";提高感恩体验度,让青少年体会"感恩";促进感恩践行度,让青少年主动"报恩"。  相似文献   

10.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坚守的基本道德准则。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当前大学生呈现感恩意识淡化趋势。为此,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相关概念的概述、理论基础的把握和大学生感恩教育对策的探索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建立了多元化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广大学生特别是经济困难学生成为受益者,但在受助过程中出现了感恩缺失的现象.究其原因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为此,在资助工作中可通过四个途径有效渗透感恩教育:即以宣讲引领感恩的认知,以文化营造感恩的氛围,以行动践行感恩的信念和以制度保障感恩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行为规范,是任何时代、任何文化中都备受褒扬的美德。为了继承优良传统,培养青年学子的感恩美德,加强感恩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为此,要认识感恩教育的复杂性,坚持感恩教育的科学性,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感恩教育——大学生的德育必修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承受挫折能力差、依赖性强和责任心不强等现状的分析,指出感恩意识的缺失是引起上述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提出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具体途径是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有效调动教师育人积极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德育功能;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大环境,实现环境育人等方法,推进大学生感恩教育,培养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才。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校感恩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必要抓手,作为一种唤起人内心良知的道德教育与情感教育,对于提升公民的责任感、精神境界及综合素质都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阶段,高校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对于营造和睦融洽、积极向上的和谐社会人文氛围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万喃喃 《南方论刊》2012,(2):79-80,65
感恩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方式和内容,大学生感恩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完成感恩教育的情感体验和认知;以高校慈善义工队为载体,开拓感恩教育基地,实践感恩教育;并搭建慈善爱心屋、慈善文化节等平台,培育大学感恩文化。  相似文献   

16.
高校感恩教育的涵义、现状及实施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  汪雷 《南方论刊》2009,(11):102-103
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形式,明确感恩教育的内涵,把握当代大学生在感恩方面暴露的问题、特点及原因,并实施有效的方法及途径,让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得到更广阔的延伸,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完善道德人格起到了非常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建立的“奖、助、贷、勤、免、减、补”等多位一体的救助体系,基本覆盖了全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受资助的学生大多能自立自强,学业有成后懂得感恩社会、回馈社会.但也有部分受助学生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认为国家和社会的资助、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缺乏感恩意识,不注意节俭,甚至出现心理失衡,以怨报德.加强对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良好道德风范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郭环 《中文信息》2013,(6):28-29
感恩教育不仅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大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和题中之义。无论是从时代的迫切需要,还是从高校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抑或是大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出发,开展感恩教育势在必行。在大学生资助工作中开展感恩教育,应把教师的言传身教、氛围的营造以及激励制度的完善等手段相结合,形成教育的长效机制,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施恩图报:内涵、依据与策略——家庭感恩教育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报是家长的利他性教育意图,是家长的感恩教育意识、目标的体现.施恩不图报会导致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而施恩图报则有利于孩子养成知恩回报的品质.施恩图报是家庭感恩教育的内在要求,家长只有施恩图报才能有效地开展感恩教育.要发挥施恩图报的教育作用,家长必须树立平等交往主体的观念,合理地主张自己的权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图报,使孩子理解、接受家长的图报;正确地运用强化手段;纠正孩子对家长图报的无知与偏见.  相似文献   

20.
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在目前我国的青少年感恩教育中,存在着诸如教育环境孤立、教育方式的模式化、教育内容的悲情化、教育阶段的非连贯化以及教育行为的单向化等误区。加强感恩文化建设、破除感恩教育的窠臼、尊重个性化差异、构建快乐感恩教育模式等,是走出感恩教育误区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