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以其优势兵力迅速席卷了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1941年12月中旬,日本为了切断援蒋路线,逼迫蒋介石政府投降,便开始大举人侵缅甸。为了协助英国保卫缅甸,确保援华路线的畅通,蒋介石派遣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结果以中英联军的失败和缅甸的陷落而告结束。中国远征军付出了惨重代价.本文试就中国远征军第一次人缅作战失败的军事原因作初步探讨。一、军队集结迟缓,路误战机战争开始时,从交战双方的兵力对比看,当时国民党政府动员入缅的兵力为3个军(第5军、第6军、第66军),总兵力达10万余人。另外还有英国掌握的…  相似文献   

2.
“二战”期间,中国政府应盟国要求,派遣远征军进入缅甸,援助英国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历经艰难险阻,付出巨大牺牲,虽以撤退告结束,却予日军以沉重打击,勘踏出一条收复缅甸的胜利之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11,(5):56-56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中我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千米,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  相似文献   

4.
中缅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亚洲地区的重要战场之一。盟国军队包括中国远征军、英国军队和部分美国军队对入侵缅甸的日军作战,最后以歼灭日军主力,把日军驱出缅甸而结束。在中缅战场上,中国远征军起了重要的作用。从中国云南西部和缅甸北部驱逐了日本侵略军,解放了缅甸的大片土地。打通了中印公路。彻底粉碎了日本妄图切断中印公路,包围中国,迫使中国投降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政府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总体需要,组织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与英美盟军共同作战.中国远征军在缅甸重创日军,解救英军等战绩,让世人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太平洋战场上,中国是与日本法西斯军队作战的主要国家。在那十分艰苦的日子里,中国人民不仅在自己的国土上牵制和消耗了日军的大部分主力,而且还曾经在同盟国家的邀请下,组成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与同盟国军队并肩作战,在缅甸保卫战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杰出贡献。然而遗憾的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情况,至今仍鲜为人知。在许多场合下,中国远征军的功绩,也没有获得应有的评价。为此,本文拟就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保卫战中  相似文献   

7.
试述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及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戴孝庆1942年春至1945年初,在中国人民进行艰苦的国内抗战的同时,中国曾先后派出了二十多万将士奔赴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当时亚洲太平洋地区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战略需要,也是中国...  相似文献   

8.
当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反扫荡反蚕食斗争中浴血奋战的时候,当国内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为保存反共实力而消极抗日的时候,在缅甸有一支中国的远征军正协同英军共同抗日。那便是一九四二年三月至五月的缅甸战役,即是滇缅大会战的第一阶段。 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于一九四二年三月上旬攻占缅甸仰光,然后分兵向缅中和缅北进攻。在仰光危急时,国民党政府以第五、第六和第六十六军编组为中国远征军,先后开入缅甸,支援盟军作战。  相似文献   

9.
叶刚 《今日南国》2014,(8):19-19
缅甸作战建立战友情谊 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加拿大的魁北克会晤。在此次会面中,两国元首计划组建一支新的地面部队,配合在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执行长距离渗透攻击任务,这一计划被称为“圆桌武士”。随后,美军于1943年底组建了一支2900人的临时别动队——第5307混合支队,作为“圆桌武士”计划的执行部队开进了缅甸。  相似文献   

10.
柳树人将军是中国远征军所属第200师的一名团长,一直追随和战斗在戴安澜师长的左右。他的一生,有很多时候在和日军作战,先后参加了著名的长城抗战、徐州会战、桂南会战和缅甸战役。他指挥出众,屡立战功,深受上级的喜爱和官兵的拥护。为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共同利益,他毅然率所属部队赴缅甸抗善日军,并在同古战役和棠吉战役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中国远征军撤退的途中,他不幸被俘,却宁死不屈,用自己的生命奏响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为支援英国军队在缅甸对抗日军而组建的出国作战部队,是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的中国军队,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抗战爆发后,中国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  相似文献   

12.
二战期间,中英在亚洲进行了军事合作。中国军队增援香港英军,并入缅协同英军作战。在缅甸战场,中、英、美三国联合打击日军。中英训练的突击队在浙江东部的抗战中屡建奇功。在此过程中,中英之间有过分歧。双方在军事合作起点问题上发生争执。对攻缅作战态度不同。情报合作以失败而告终。但分歧是次要的,合作是主要的。双方军事合作取得很大成效。   相似文献   

13.
蒋介石为整训远征军、便利反攻缅甸起见,于1942年底决定由陈诚任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对反攻缅甸的态度较为消极,但鉴于蒋介石的困难处境仍勉强受命。由于军队积弊深重、财政罗掘俱穷等原因,陈诚对反攻缅甸前景甚为悲观,多次向蒋介石请辞,但均未为其所允准。陈诚在任职近九个月之际离职,原因在于其胃病发作、难以视事,并非由于其与史迪威的合作关系引发蒋介石的戒心。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出师缅甸,予日寇以沉重打击。这次远征支援了祖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拟分三部分对这一史实作以评述;一、中国军队远征缅甸的历史背景;二、中国军队远征缅甸的过程;三、对中国远征军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70周年到来之际,梳理对中国远征军的文学书写以寻求新的写作突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远征军的文学书写伴随着远征军入缅作战就开始了,从最早出现的各种战地报道、纪实性文学作品到穆旦《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的出现,中国远征军的文学书写在不断地走向深入。这一书写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开启之后,作家们在历史还原和个体叙事两个维度之间深入展开,使这一段历史获得了新的文学意义。中国远征军作为一份厚实的文学书写资源,无论是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还有着巨大的挖掘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府出兵缅甸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它是日本南进的必然结果。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取得重大胜利,有力支持了国内抗战,提高了中国军队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同时,它支援盟国在亚太地区军事行动,为东南亚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做出贡献,并从侧翼牵制了太平洋地区,为盟军反攻日本创造条件。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应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7.
1943年11初-1943年12底,在中国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后期的正面战场,日本中国派遣军策动常德作战,其真正企图或者说主要目的是为了挽回其在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接连失利,屡屡受挫的颓势,显示其可继续作战的能力;集中兵力,利用其优势装备和较强战斗力打击国民党第六战区主力, “覆灭第六战区根据地”,“促进敌继续作战企图之衰亡”;进而获得一场胜利以激励日军每况愈下的士气。其极好的藉口就是拖住或延缓中国远征军“向缅甸方面转用兵力,策应南方军之作战”。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远征军出兵缅甸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原因,很多中外学者都把它简单的归结到中国为了保障唯一一条外援线——滇缅公路的畅通。事实上,隐藏在这个直接原因背后还有很多复杂的关系,特别是美国的态度和政策对中国是否出兵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美国无论从其先欧后亚的战略、提高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还是从保护其在亚太的利益出发,都选择了支持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立场。于是,在美国的影响和支持下,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最终成行。  相似文献   

19.
猛卯三角永租地是近代中缅之间显著的领土争端。清末,英缅强租滇边猛卯三角地,以每年1000卢比的费用作为猛卯土司属地损失的赔偿。20世纪20年代,为追究中国政府在流寓滇边的缅甸王子莽哒喇·疆括"军事入侵"中的责任,英缅一度停止支付猛卯三角永租地的租金,导致20世纪20年代中英之间近10年的外交纠纷。猛卯三角地在1942年与缅甸一起沦陷于日军,1945年为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光复,当地居民曾一度成立自治公所,希望按照"大西洋宪章"进行全民公决,回归中国,但未能解除与英缅的永租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和盟国的请求,组织远征军先后两次深入缅甸,在滇缅地区与英、美盟军协同作战,抗击日军。经过3年的浴血奋战,打通了国际援华线,光复了缅甸,取得了震惊世界的胜利,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