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文章利用多种计量方法综合测度中国股市泡沫的存在性问题,得到中国股市存在非理性泡沫的结论。首先,文章建立了一个包含市盈率、换手率、股票市值增长率/GDP增长率的参考指标体系,测度股市泡沫存在性。接着,利用分数次积分方法建立了一个测度股市泡沫的计量模型,并和单位根检验进行了比较研究,股市泡沫的存在性和选取的参数体系有很大的关联性。最后,文章分析了中国股市存在非理性泡沫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国经济在经历了 1 998年的强劲增长之后 ,目前仍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和增长势头。这主要得益于美国实体经济比较健康 ,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 ,美国经济也蕴藏着风险 ,尤其是股市攀升速度过快 ,导致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剪刀差与日俱增 ,使股市中的泡沫不断膨胀。投机泡沫对经济的潜在破坏作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否则 ,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3.
基础承受力是指经济体自身所拥有的承受非良性经济泡沫的能力,是一国或地区经济体化解经济泡沫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经济泡沫基础承受力的作用机制和路径的阐释,并在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深入剖析了我国所具有的对经济泡沫的基础承受力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与日本20世纪80、90年代经济泡沫的情形进行了比较.我们的结论是:经济泡沫的基础承受力取决于经济体的基本面和自身的再生能力,但归根到底决定于可以直接支持经济泡沫的有效财富增量的变化;对于股市泡沫,除了有效财富增量之外,上市公司业绩是基础承受力的另一来源;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中国的金字塔型财富分布结构更有利于承受和化解经济泡沫.  相似文献   

4.
高炜宇 《社会科学》2007,(10):47-55
今年上海经济增量部分出现的高度依赖股市、房市的新现象,是与国际大环境特别是全球流动性过剩高度相关的,而当前虚拟经济扩张对上海发展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机遇,也可能加剧资产泡沫的风险。从实现"四个率先"的战略高度出发,虚拟经济膨胀不利于上海转变增长方式。上海未来要加快经济增长转型,就必须聚焦发展服务经济,通过服务升级与创新,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推动三、二、一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面对目前较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本文还提出了化解风险,加快经济转型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从理论角度解释股市泡沫的理论主要包括理性泡沫理论、非理性泡沫理论以及泡沫破裂理论.三者研究的角度不同,解释能力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虚拟资本的相对独立运动形式与泡沫适度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探讨虚拟经济的相对独立运动形式、我国股市资本虚拟化程度和泡沫适度性特征。同时指出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虚拟资本“双刃剑”效应在优化资源配置和为企业积累资本方面的作用 ,达到能够抑制其隐藏着的导致股市泡沫和泡沫经济可能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性危机大背景下,政府刺激措施可以稳定经济增长,但刺激过头也可能产生负面结果,包括资产价格上涨过快等泡沫问题。当这种泡沫积聚和失控,即泡沫破灭,使原本刺激需求和促进增长的政策又会转向其反面,威胁和危害经济稳健复苏和持续增长。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刺激手段使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但也激发了泡沫急剧增大的现象和担忧。在平衡稳增长和去泡沫双重目标、刺激政策去留进退的两难选择面前,迫切需要仔细审视现行政策的利弊得失,创新宏观调控方法和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和效果,确保有效应对各种挑战,维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8.
邱竞  黄小芹 《江汉论坛》2008,1(5):53-56
随着经济虚拟化程度的加深,泡沫将越来越以一种常态出现在经济体中.对待泡沫的传统观念将不再适应新的形势,泡沫不再是对基础价值短暂和反常的偏离,其存在具有必然性,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从泡沫的界定入手,对泡沫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并试图揭示出泡沫的理论根源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 4月初至 6月初 ,美国纳斯达克股指震跌 ,波及全球高科技网络股市 ,引起世人关注。网络泡沫破灭有其自身的原因 ,而非意味着网络经济就是泡沫经济。作为新世纪经济新模式 ,网络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只有抓住机遇 ,采取适当措施 ,方可在全球化经济进程中图强。  相似文献   

10.
在房地产业中,适度的投机和在理性范围内的泡沫,对活跃经济、促进竞争、推动房地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如果房地产业出现不正常的发展,不仅会导致房地产业衰退,而且还会对金融体系,甚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基于上述影响,本文简单地对房地产业可能出现的泡沫经济的类型、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以及房地产泡沫预警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日本在经济增速放缓、城市化进程进入尾声、出Vl导向型发展模式受阻、Et元升值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滋生了房地产泡沫。由于政府政策的失误、产业升级的失败、全民过度的投机,泡沫不断膨胀。最后因为政策突然转变而发生的需求急剧萎缩的刺激下,泡沫破灭。  相似文献   

12.
李东辉 《云梦学刊》2010,31(1):23-24
学术泡沫及学术期刊不正常膨胀都有其原因,学术期刊之现状是学术泡沫之果。单个作者或学术期刊的失范行为是自律的失败,而众多作者或学术期刊的失范行为则是他律的失灵、制度的缺陷。期待学术期刊乃至学术创新,先得多从相关的制度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3.
李燎原 《天府新论》2004,(Z1):101-103
市盈率是判断投资价值,分析股市泡沫的一个有效而重要的指标.一般认为,市盈率越高,股价与其静态赢利能力的指离程度越大,股资风险越高,投市泡沫也越大.但市盈率这一指标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综合判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系统而全面对房地产泡沫的存在性进行研究对于政府管理房地产市场,成功处理房地产泡沫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视角,运用反映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关系的实体经济变量,以及反映房地产市场和虚拟经济关系的虚拟经济变量,如房价收入比、房地产价格年增长率、商品房空置率、泡沫系数等,对房地产泡沫的存在进行综合判断。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房地产泡沫的存在是一种常态,只有大小之分,目前我国房地产泡沫并不严重,但密切关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猛,表现为:投资的持续超高增长、消费的持续超高增长、房价持续大幅攀升或持续居高不下、房地产投资所占比重高及房价收入比明显偏高。这表明房地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成分,因此有必要分析我国房地产业过快发展的原因及危害性,采取有力措施防止房地产泡沫演变为经济及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6.
大规模的住房建设拉动着经济的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也面临着房地产泡沫的危险,并且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已经存在着一定的经济泡沫。怎样认识和避免经济泡沫的产生,政府以及国民怎样面对,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解决好国民生计问题,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至关重要。政府作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主体,首先应立足于制度建设,建立市场运行规则和监管规则的执行,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并按市场发育程度建立清晰完备的制度,促使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其次,要充分运用宣传手段,从多个侧面正确引导房地产消费行为,树立节约使用住房的消费观,增强防范泡沫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史上,典型的资产泡沫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泡沫首次出现后,相继出现了法国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国南海泡沫事件.虽然这些泡沫所涉及的资产不同,但是其形成机理十分相近.无论是法国、英国的股票市场价格,还是当年郁金香价格,都是在很短的时期内大起大落.资产泡沫的破灭一方面时当时的国民经济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执政者制定出相关的法规政策,以规范对资本市场的监管.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房地产泡沫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统一的梳理和评论,介绍了究竟什么是泡沫和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泡沫的程度如何去测量和检定,房地产泡沫是如何形成的,房地产泡沫与宏观经济等经济变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的总体结论进行了概况,同时指出了相关文献的研究局限性,给出了该领域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9.
我国蓬勃发展的房地产业,为整个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近几年房地产价格急速抬升,政府监管也收效不大,极有可能产生房地产泡沫,对国家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造成巨大隐患。本文从房地产泡沫表象、消费行为、经济形势、制度根源及国际影响方面入手,对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这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宏观调控,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测算发现,中国一线城市和部分东部沿海中心城市存在明显的房价泡沫,但中西部城市的房价泡沫程度并不高。分解房价泡沫成分,非理性泡沫成分占比很大,这与房地产市场信息不对称、投资者认知偏差以及政府调控政策的不确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地方政府发展工具有限角度解释房价泡沫的生成机制,体现为地方政府在发展本地经济方面高度依赖土地财政和土地融资,降低了土地供给弹性,从而起到了助推房价泡沫生成的作用。在新型城市化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解决中国城市房价泡沫问题,应当避免大城市化,促进产业和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推动城市群发展,同时应实行分城市差异化的房地产政策,而不宜全国“一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