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弘吉剌部是早期蒙古部落之一,辽金时期开始活跃在北方地区。金章宗时期弘吉剌部强盛,常裹胁蒙古诸部出兵金朝,成为金朝北方"边患"的主要制造者。弘吉剌部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成吉思汗将蒙古诸部重新划分为95个千户进行统治时,弘吉剌部成为少数几个能统其国族者。弘吉剌部自始至终同成吉思汗家族保持着联姻关系,元朝时更被封为一字王,地位已不亚于皇族诸王,世守漠南,成为诸藩之首。  相似文献   

2.
公元13世纪之前蒙古诸部均以部落之名见于史籍。弘吉剌部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前的蒙古诸部之一。其名于辽金之际就已见于汉文史籍记载。金章宗时期,弘吉剌部独大,曾给金朝北部边境造成很大困扰。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边患,金章宗出兵弘吉剌。弘吉剌内部出现分裂,战败后依附金朝。  相似文献   

3.
一、哈薩克大帐从古以来就是中国境内的人民哈萨克族大帐的主要部落是乌孙、康里、杜拉脱、加拉衣尔等,以乌孙人最多,所以别称乌孙帐,主要游牧地域在伊塞克湖、伊犁河楚河流域、塔什干、奇姆肯特一带的锡尔河地区。俄国捷连季耶夫也说:“哈萨克同盟瓦解后,大帐在中帐及小帐以南的地方沿锡尔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游牧。”①这些地方基本上是古代乌孙、康居的游牧地域,从西汉起就归属我国的乌孙族,当时就是游牧在伊塞克湖、伊犁河流城,所以两千多年来一直是  相似文献   

4.
乌孜别克族乃蛮部落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乃蛮部落在乌孜别克族形成前就已经存在,其历史可以上溯到辽代。今天乃蛮部落不仅在乌孜别克族中存在,在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中乃蛮部落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中的乃蛮部落操用突厥语,蒙古族中的乃蛮部落操用蒙古语。乃蛮部落的形成,融合了金山地区的回鹘、黠戛斯余部以及当地其突厥语小部落。成吉思汗征服北方草原后,直到15世纪前后,在蒙古人的主导下,乃蛮部落参与了乌孜别克族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成吉思汗发迹于黑龙江上游的斡难河地区,在他成长过程中,漠北草原上人数最多的是塔塔儿、克烈和乃蛮三族。当时住在呼伦池哈勒哈河一带的塔塔儿族号称七万户,①至少有三十五万人,必然占有辽阔的草原,所以成吉思汗从其先祖起,就常受塔塔儿族欺侮。成吉思汗说:“塔塔儿是杀我父祖的仇人。”②他起初还常受此族袭击,后来和克烈族王罕结为安答,共同击降塔塔儿族后,为统一事业迈开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6.
赤峰在元代大部分为弘吉剌部的封地,弘吉剌部作为元朝后族,其宗教信仰必然受到元朝皇族的影响。因此赤峰地区的元代宗教遗存,反映了元朝蒙古民族宗教信仰的实际。同时,对弘吉剌部元代宗教信仰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赤峰地区宗教信仰的历史和变迁。  相似文献   

7.
回鹘西迁后 ,采用粟特文字母拼写的回鹘文取代了漠北时期使用的古代突厥文 (鄂尔浑文 ) ,并用这种文字翻译了大量的佛经。蒙古乃蛮部与回鹘交界 ,受回鹘文化的影响最大。所以 ,在蒙古诸部中乃蛮最先使用了回鹘文。公元 1 2 0 4年 ,成吉思汗征服乃蛮后 ,开始使用回鹘文字母拼写蒙古语 ,故语言学界称其为“回鹘式蒙古文” ,即沿用至今的蒙古文。《元史·塔塔统阿传》云 :塔塔统阿 ,畏兀 (即回鹘 )人也。性聪慧 ,善言论 ,深通本国文字。乃蛮大扬可汗尊之为傅 ,掌其金印及钱谷。太祖西征 ,乃蛮国亡 ,塔塔统阿怀印逃去 ,俄就擒。帝诘之曰 :“大扬…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族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后裔,在其传统社会中,往往是以部落为单位进行游牧,部落在安排游牧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今哈萨克族游牧社会依然在体育文化生活和娱乐活动方面保持着传统社会组织体系的部落认同,各部落的体育活动的产生与游牧狩猎、军事战争和宗教祭祀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同源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克烈部落属于哈萨克三个玉兹中的中玉兹。克烈部落分为阿复玛依勒克烈和阿巴克克烈,阿巴克克烈又分为12个部落,这12个部落历史上一直居住在中国的阿勒泰地区。这12个部落于1836年选举产生了四个比,这四个比在《陶克汗的七章法律》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了《阿巴克克烈四个比的法规》。本文主要探讨《阿巴克克烈部落四个比的法规》与《陶克汗的七章法律》的联糸和区别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蒙古文是借用回鹘文字母(又称畏兀字)创制的,故称“回鹘蒙文”。蒙古何时借用回鹘文创制回鹘蒙文?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被认为具有可靠依据的一种意见认为,蒙古自公元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乃蛮部、俘获塔塔统阿开始借用回鹘文记录蒙古语而创制回鹘蒙文。其依据为《元史·塔塔统阿传》一段记载,即:“塔塔统阿,畏兀人也。性聪慧,善言论,深通本国文字。乃蛮大(易夂)可汗尊之为傅,掌其金印及钱谷。太祖西征,乃蛮国亡,塔塔统阿坏印逃去、俄就擒。帝诘之曰:‘大(易夂)人民疆土,悉归于我矣,汝负印何之?’对曰:‘臣职也,将以死守,欲求故主授之耳。安敢有  相似文献   

11.
12 0 6年 ,蒙古人通过建立自己统一的中央王朝 ,从而成为中央亚细亚历史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不仅是蒙古部落内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结果 ,而且与外部条件有关。蒙古诸部大约在 11-12世纪之间已摆脱了氏族制度 ,进入封建社会关系的发展阶段 ,建立了称为“哈木黑蒙古”的国家。哈木黑蒙古国经历了崛起、衰落的阶段 ,存在于整个 12世纪。11-12世纪蒙古社会的基本问题取决于哈木黑蒙古国的内部矛盾 ,取决于哈木黑蒙古与塔塔儿、克烈亦惕、乃蛮等部落联盟之间的关系。因此 ,在哈木黑蒙古国的基础上统一有毡帐的百姓 ,建立独立的中央王朝 ,曾…  相似文献   

12.
西辽王朝(1124—1211年)虽在中亚统治仅88年,但在中亚历史上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它在政治上开创了一个新的统治局面,并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传播我国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中亚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在西辽统治下哈萨克草原主要是哈萨克族的葛逻禄、康里、突骑施(乌孙)各部,另巴拉沙衮地区还有不少回鹘族,但由于西辽首都虎思斡耳朵位于哈萨克草原,因而西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在哈萨克草原。而西辽建国前后又去了不少契丹族人和汉族人,这些契丹人和汉人主要是在西辽统治中心的哈萨克草原,当然其附庸国的高昌回鹘及东西喀喇汗朝地区也分布着契丹人和汉人。  相似文献   

13.
12世纪初至13世纪初,在中亚楚河流域建立的西辽政权,与金朝及西域民族均有密切的联系。随着形势的变化及西辽政权的发展与军事实力的增强,西辽与金朝的关系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并且西辽与东、西喀喇汗王朝相互依存,与花剌子模、乃蛮也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4.
豁罗剌思部即郭尔罗斯部 ,起源于额儿古捏·昆的蒙古部落。初迁根河流域 ,后迁至洮儿河、霍林河一带 ,其中一支于 1 1 95年迁至嫩江、松花江汇流处游牧。该部曾骚扰过金国边境 ,也曾与成吉思汗的蒙古部抗衡 ,后来臣服金朝 ,又加入了蒙古部的联盟。元代时自成部落。明朝中叶科尔沁蒙古的一支占据其地 ,并以郭尔罗斯之名为部号 ,实为同名异氏 ,该部遂成为科尔沁蒙古郭尔罗斯部的属部。清代该部组建了蒙古八旗中的正白旗 ,并与科尔沁部的郭尔罗斯人杂居共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大量中外文献的考证、辨析,确认元末明初的所谓蒙古人士答禄与权,是成吉思汗劲敌——乃蛮君主太阳汗的裔孙,亦是西辽最后一位皇帝的直系后裔。这位被遗忘的没落王孙后定居河南永宁,元末曾中进士,明初又成为深受朱元璋器重的朝臣。著有诗文十卷,实是能与贯云石、薜昂夫为伍的西域诗文家与历史名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回鹘与契丹两族关系 ,试从政治、经济、文化及西辽建立四方面阐述回鹘对契丹民族发展的影响 ,从而认为回鹘在契丹发展中主要是起推动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公元第一千年的中叶至后半叶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回鹘人的遗迹是中央亚细亚游牧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回鹘人曾经积极地参加建立与颠覆突厥汗国和薛延陀汗国的活动,创建过自己的国家,在中央亚细亚地区政治史和军事史上留下了引人注目的遗迹。公元9世纪中叶,回鹘汗国被黠戛斯人灭亡之后,回鹘人被迫离开自己在蒙古的生存之地,分别迁移到东亚和中央亚细亚邻近各地。原先回鹘汗国的基本游牧民、回鹘的亲族铁勒诸部落迁居吐鲁番之后,还在那里建立了国家,并且一直存在到13世纪蒙古征服时期。属于公元8至9世纪回鹘汗国时期的各种考古遗迹——古城、堡垒、建筑设施、纪念碑、铭文、印记、墓地等在蒙古和南西伯利亚得以保存下来。蒙古的回鹘文化遗迹的研究能  相似文献   

18.
四、部落人户的身份和地位如前所述,辽皇朝统治下的部落,分为二大类,一是契丹本族部落,一是非契丹族部落,而其部落人户的身份地位,从阶级观点来分析,无论契丹族部落,抑或非契丹族部落,都存在着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别。辽皇朝统治集团中的重要人物,大都出自契丹部落。如出自迭剌部的耶律曷鲁、肃痕笃。六院部的耶律斜涅赤、耶律铎臻、耶律觌烈。突吕不部的耶律欲稳、耶律解里、耶律室鲁。五院部的耶律八哥、肃塔列葛。突举部的耶律谐理。乙室部的耶律撒合。乌隗部的肃阿鲁带。楮特部的肃德、肃图古辞。品部的耶律引吉。涅剌部的  相似文献   

19.
从马可波罗和卢布鲁克时代起,各个时代的蒙古学家都能在哈剌和林找到需要进行科学考察的材料。过去一段时间,这座成吉思汗第一代后王的都城被看作是疯狂的汗国掀起一个又一个侵略浪潮的某个秘密心脏,后来又被当作考古废墟,最后被认为是统一13世纪蒙古诸部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这些概念都非常准确地反映了蒙古学本身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认识水平。今天人们对于哈剌和林的兴趣是由草原经济结构游牧与定居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力求揭示出迁移制度中定居与游动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新疆米泉县白杨河乡独山子村,位于米泉县城东南约40公里处,系天山北麓前山带,海拔1500公尺,那里居住着几十户以牧业为主的哈萨克族,其中以乃曼部落人最多,其次是克烈、瓦克部落及少数阿尔根部落的牧民。独山子是一座荒山秃岭,在其东西北三面却是层峦叠嶂的山峰,松林茂密,绿草如茵,水磨河傍山而过,自古来就是一个良好的天然牧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