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土壤中分离菌种,以培养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为指标,从土壤中筛选获得1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通过菌种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对菌株进行鉴定,考察pH、Ca2+浓度和絮凝剂加入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絮凝剂的分布.结果表明:该菌株为产紫青霉;在菌体生长时期,能够分泌胞外絮凝活性物质,主要成分为多糖;菌株...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杀虫剂的开发和使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源农药包括活体微生物农药和农用抗生素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Bt制剂、病毒杀虫剂、真菌杀虫剂和真菌除草剂;后者主要指微生物所产生的一些有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化学修饰物.随着越来越多的化学农药被限制或禁止使用,微生物农药作为目前应用最多的一大类生物农药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微生物杀虫剂是目前微生物农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杀虫细菌,杀虫真菌,昆虫病毒三个部分,及其近年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开发状况,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对QM-1菌株代谢产物的絮凝条件及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H 6.5,49mL 4g/L高岭土悬液中,1.4mL絮凝剂添加量,2.2mL 1.0%CaCl2助凝剂时,产物絮凝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QM-1菌株发酵液的最大絮凝率可达97%.代谢产物多糖的抗氧化性:0.08g/L浓度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新的生命形式—极端微生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称为极端微生物 ,对其研究将在生命起源、系统进化等方面将给人们重要的启示 ,在生命行为的原理上也将拓展人们的概念。对其应用 ,是奠定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术新工艺的基础 ,极端微生物的应用将改变整个生物技术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对筛选获得的高絮凝率微生物菌株QM-1的碳源走势及产多糖条件进行研究,为其实现产业化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麦芽汁培养基研究碳源走势结果表明:发酵前期碳源主要向形成菌丝体方向转移,培养12h后碳源以形成多糖为主,菌丝体总量基本不变.采用响应面法以多糖含量为响应值,对菌株QM-1的产多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啤酒糖化废水为培养基,菌株QM-1产多糖最优条件为pH值5.96、接种量0.32mL、培养温度27.04℃、180r/min振荡培养68.60h条件下,多糖产量可达0.19%以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微生物在污水、大气及城市垃圾等三废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及其净化原理,探讨了微生物在治理环境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7.
王瑾 《中文信息》2013,(6):41-42
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对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抓好实验教学质量是提高微生物检验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总结多年微生物实验教学的经验,从对学生严格要求、调整实验教学内容、改善实验教学方法、完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园林废弃物堆肥适宜菌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琼州学院学报》2015,(2):85-89
为了减少大量园林废弃物经过燃烧、填埋等对环境产生的危害,利用好氧堆肥技术,加快堆腐速度,变废为宝,实现资源有效化、无害化、循环化利用,适宜的堆肥菌剂的筛选尤其重要.在园林废弃物数量调查和不同材料C/N比测定的基础上,将9种园林绿化废弃物混合为主要材料,分别添加5种不同的微生物复合菌剂进行好氧堆肥试验,分析了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氮含量的变化,以筛选出园林废弃物堆肥的适宜菌剂.结果表明:不同绿篱植物平均年修剪量达3.10 kg/m2;添加微生物复合菌剂,可以缩短堆肥时间,减少园林废弃物中氮的损失量;不同菌剂对园林废弃物堆肥进程以及堆肥初产品N含量的影响各有不同.在低温季节,快速堆肥可采选用T2、T4,而在高温季节,为获得较高N含量堆肥初产品,T2、T5将是好的选择.T2则兼有腐熟快、N含量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琼州学院学报》2017,(5):92-95
为了探讨海南发酵罗非鱼细菌群体结构多样性,本文采用Hi Seq测序平台,对发酵罗非鱼中细菌16S DNA 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发酵罗非鱼样品中细菌组成较为丰富.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在发酵鱼样本微生物群落中所占比例为约33%;其次为乳酸乳球菌属(Lactococcus),所占比例约为16%,这两个菌属是发酵罗非鱼的主要优势种群.变形杆菌属(Proteus)所占比例约为10%,摩根菌属(Morganella)所占比例约为8%,嗜冷菌属(Psychrobacter)所占比例约为8%,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所占比例约为4%,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所占比例约为3%,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ceae_norank)所占比例约为2%.另外,样品中也检出少量有潜在危害的链球菌属等致病菌.  相似文献   

10.
支原体是一种极微小的球杆状微生物,常寄生在尿道上皮内,和其他众多寄生微生物相互制约达到一种菌群平衡,对人体健康无影响。支原体泌尿系感染并不都是性传播造成的,如果滥用抗生素,破坏了原有的菌群平衡,容易诱发泌尿系统感染。其表现为尿道刺痛,不同程度的尿急及尿频、排尿刺痛,特别是尿液较为浓缩时刺痛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