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面对国内混乱的货币流通状况,开始筹划币制改革。为统一国内币制及与国际币制接轨,国民政府先通过废除银两,统一银元,在中国确立银本位制度。而后,利用国际银价走高的局势,推动币制改革,实现了中国货币制度由银本位向汇兑本位转变的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2.
试析白银在中国货币制度中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银从明朝中后期被大量使用,到民国初期成为中国的本位货币,白银在中国的货币发展史中起过重要作用。1933年,随着西方国家放弃金本位币制,以黄金为标价单位的国际白银价格开始急剧上升。受此影响,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中国的货币金融遭受沉重打击。为了摆脱国际银价对中国经济的严重影响,国民政府最终于1935年11月实施废除银本位的货币改革,从而结束了白银统治中国货币市场数百年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1935年中国经济由于国内白银大量外流遭受沉重打击,并导致国内货币信用发生严重危机。国民政府之所以发生如此严重的货币危机,不仅是受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银价骤升影响,更是中国银本位货币机制存在弊端,以及国民政府实施巨额的财政赤字政策所致。为拯救困境中的货币金融体系,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施废除银本位的货币改革。此次改革使中国货币摆脱了国际银价的影响,并结束了当时中国货币流通的混乱局面,在中国货币金融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但此次货币改革对硬通货白银的彻底放弃,又为中国经济后来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严重隐患。  相似文献   

4.
国民政府初期的货币危机与"废两改元"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随着西方国家相继放弃金本位和美国在国际上的大量购银,长期处于"两""元"并存局面的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货币危机.为了应对危机、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国民政府实施"废两改元"政策,虽然步履维艰,但"废两改元"最终完成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确立了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促进了工商业的极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国参议员“为白银做点事”的心思影响到万里以外的中国,并迫使中国改变了货币体系中国人用银做货币,由来已久。明朝中后期,银在中国货币体系中开始居于核心地位。到了清朝,已经形成了大宗贸易、进出口贸易用银两,民间小额交易用铜币的局面。可以说,从那时开始,中国已经确立了银本位的货币体系。世界范围内,其他一些国家也采用过银本位制,但到了1970年左右,虽然市场中仍有大量的银币流通,但金本位制已成为世界货币体系的主流,被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另一个银本位大国印度于1893年放弃了银本位制,1899  相似文献   

6.
1930年年初爆发于上海、持续时间超过一年半的"金涨银跌"风潮,导致白银价格下跌50%以上,白银的国际购买力大幅减弱,引发国内经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继上海之后,天津、汉口、广州等国内主要商业城市贸易萎缩,物价上涨,工商业倒闭,金融风潮演化为全国性经济危机.究其原因,一是由于1920年代印度等国转为金本位,大肆抛售库存白银,英、法、澳、德等国也纷纷降低本国银币含银量,导致国际市场白银过剩,白银货币功能萎缩,以伦敦标准银价为代表的世界银价持续下跌;二是白银兼具货币与商品的双重属性使中国银价受制于世界白银供需和市场波动不能自主,加剧了中国银本位货币体系的国际风险;三是近代中国金银并存、两元并存的货币体系格局使银价危机可以轻易地通过金银比价和两元洋厘向国内市场传导,波及中国所有存在白银交易、汇兑或以白银为核算单位的行业和领域.由于央行制度缺失,金融市场被外国资本把持,南京国民政府缺乏应对经济危机的有效金融工具,尽管采取了打击投机、限制金银流动、关税征金等一些管控举措,但无法从根本上阻止银价危机在国内蔓延.银价危机在造成中国国内经济秩序混乱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市场上的银价恐慌,形成中外银价危机相互传导与共振的局面.此次中外银价危机的传导与共振,既是1920年代以来西方金本位国家经济博弈的国际反应,也是中国独特的货币体系因应外来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白银购买与中国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从1934年起实行白银政策,通过购银提高了国际银价。中国国民政府币制混乱已久,受美国白银政策的强烈影响,银价下跌,大量外流,于1935年11月与美国谈判后迫使实行币制改革,放弃银本位。而美国 认为中国的新币制不与美元相联不能使它获取最大利益。遂实行放弃向世界购银的政策。使中国的币制改革再一次陷入困境,又一次迫使中国答应法币与美元挂钩,并扩大白银用途换取了1936年白银协定,使得币制改革得以进行。  相似文献   

8.
12月15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主任、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表示,2006年中国将取 消对统织品征收出口关税,并对关税配额 外进口一定数量的棉花继续实行滑准税。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5年年初 中国对纺织品开征了出口关税,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9.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中国收回了关税自主权,并进行了四次关税修订,关税税准逐渐提高,对国际贸易和国内工业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近代棉纺织业中的棉花和包括纱、布在内的棉制品均是重要的贸易品,因而棉纺织业受到关税修订的影响是复杂的、多层次的。本文通过关税对国内工业生产的有效保护率测算进口关税的修订对近代棉纺业和棉织业的实际保护程度,进而判断国民政府在关税修订过程中政策目标的变化,以及近代中国棉纺织业自身的结构缺陷。  相似文献   

10.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的二十二年中,1936年被普遍认为是经济建设搞得最好的一年。追溯 其原因,当与二三十年代该政府采取的关税自主,裁撤厘金,实行统税,保护国货,实行法币改革 等革旧布新的财税金融政策,有着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寻求关税自主,力求在烟草统税问题上有所突破时,上海英美烟厂爆发了罢工。在这次罢工中,党政各部门不只扮演调停者的角色,而是在给予罢工者以经济支持、代表他们与资方谈判的同时,还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抵货运动,使罢工坚持了110天之久。在罢工的过程中,反对英美烟公司“擅抗国税”成为最响亮的口号,工人的利益被置于次要地位。显然,政府的意图不过是要以罢工和抵货给公司施压,迫使其在烟草统税问题上妥协。罢工只是中国政府与英美烟公司政治博弈的工具而已。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销毁残损人民币达十亿多元据《长江日报》6月14日报道,众多人有意、无意的“小动作”,使一张张人民币变得面目全非、支离破碎,成为残损货币。银行提供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去年武汉市销毁的残损币超过10亿元,占全省销毁总量的40%。武汉市销毁残损人民币...  相似文献   

13.
卫生与动植物检疫(SPS)措施是农产品贸易领域使用最多、影响最大的非关 税壁垒.准确度量SPS措施的贸易保护效应可以为农产品出口策略的调整以及自由贸易 区谈判提供依据.基于2001-2018年 OECD国家和中国共37个国家 HS2位编码农产品 贸易数据,采用局部均衡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方法测算 SPS措施对农产品进口 数量的影响,将SPS措施的数量效应转换为价格效应,在计算各类农产品进口需求价格弹 性的基础上估算关税等值(AVE).研究发现:样本国家农产品 SPS 措施关税等值介于 4.6%~60.6%之间,平均关税等值达21.07%,是农产品加权平均名义关税的2倍;从产品 加工程度来看,初级农产品SPS措施的平均关税等值比加工农产品高出60%,其中疫病风 险最高的活动物类产品的关税等值为60.6%.因而,出口商在选择出口市场时应综合考虑 关税水平和SPS措施的关税等值.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的态度经历了较为曲折的变化过程。在酝酿阶段,因为白银利益集团的利益和统治集团内部意见分歧等原因,美国屡次拒绝了中国提出的修改白银政策、援助中国进行币制改革的要求,采取了“不介入”的立场,延缓中国的币制改革。在币改方案宣布后,为了操纵世界金融,美国逐渐由“不介入”态度转变为变相支持态度,以购买白银等方式,向中国提供用来稳定法币汇价的外汇储蓄,逐渐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但在客观上对中国的金融复兴也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日阅读了几种《中国革命史》教科书,发现对南京国民政府的结束未作正确记载。南京国民政府的结束如同它的出现一样,是中国政治、经济诸种因素下的产物,无论对于中华民国史或中国革命史都是重要事件。但有的书籍将1949年4月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解放,当作国民政府结束的日子,有的则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国民政府的覆灭。这些记载都是不正确的。更多的《中国革命史》则不告诉读者国民政府结束于何时。其实,国民政府并非由我们加以“覆灭”,而是国民党根据自身的需要,由它自己宣布结束的。这里必须区别两个不同的概念:“国民政府”与“国民党政府”。“国民党政  相似文献   

16.
虽然中国入世正如世贸组织总干事MikeMoore所说标志着“历史性的大门打开”,但没有人能预测到该协议所带来的经济成果,但是这项协议能够给中美两国带来长远利益这一事实是无可争议的。   美国获利的主要方面包括市场准入和关税降低。总的说来,中国关税水平将从平均246%下降到94%。这样一来,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增长比例将高于进口的增长比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估计降低中国关税将扩大10%美国出口,进口将扩大大约69%,同时也会增加更多的诸如航空和汽车行业这样高产值出口的就业机会。   在这个协议中有更多的有利于美国农业的条款。在农业方面,中国关税将到2004年从20%下降到145—15%,甚至更低。因此,美国的棉花、小麦、玉米和大豆会大量涌入中国,同时,中国承诺取消所有定量限制而采用关税税率配额(TRQ,指进口低于配额的课以低关税通常1—3%,高于配额以高关税缴纳)。这个制度会大大刺激国有企业以国际市场行情购买大量农产品。此外,中国将取消农产品的出口补贴。如果2000年后的下一个WTO回合讨论全面取消农业出口补贴的话,这将被认为是中方做出的重大让步。美国农业部估计,在5年内美国农场出口到中国会增加20个亿。  相似文献   

17.
通货紧缩是指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跌,它对经济的威力很大。近两三年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从1997年10月以来,已连续17个月同比为负值,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连续13个月同比为负值,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已连续37个月呈负值。 1999年1至4月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 3.1%,全国商品零售价格4月份比3月份又下降1%。价格持续下降是与货币供给量持续下降同时发生的。货币供给量表面上正常,实际上信贷己出现全面萎缩。1983年到1993年,广义货币供给平均增长速度是26.48%…  相似文献   

18.
特朗普的高关税恫吓是一只“纸老虎”,只要我国对2017年占对美出口约70%的两大类产品——机电类和纺织鞋帽家具类——征收高出口税就可以从容应对特朗普咄咄逼人的挑衅,并将中美经济战转变为中国经济深刻性结构变革的重大历史机遇。本文讨论了征收高出口关税对我国经济的短期效应和长期影响:在短期,我国对出口美国产品征收高出口关税,不仅不会增加政府开支,产品过剩没有增加,局部性的失业也将得到妥善解决,而且,平均每位农民工年收入反而增加8.67%,从而可以有力地扩大内需;在长期,出口税战略将导致中国经济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革,这包括中国的货币主权得到更完整的恢复,由此增加的“财政收入”将为核心技术研发提供雄厚资金、支撑在农业振兴中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投资、给民营企业减税以及解决社保基金养老金余额严重不足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战略将为民营企业的大发展提供巨大的国内市场空间,为我国在价值链高端和核心技术特别是集成电路方面的进口替代奠定基础,成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美国众议院获得通过。此法案规定,从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具体将表现为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如今碳关税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新贸易保护武器,我国作为商品出口大国,面对国际碳关税的挑战,应加快绿色税制改革,及早开征碳排放税,并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碳税法律制度,更好地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淮阴市国家税务局自1994年9月份成立以来,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严格执法为准则,以征收管理为重点,以创建活动为总揽,以千分制考核为手段,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5年来,全系统共组织工商各税收入496125万元。其中,1998年全系统组织工商各税收入128147万元,完成年度计划115500万元的110.90%。全系统在坚持严格执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税职能作用,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