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海 《现代妇女》2008,(3):27-27
父亲驾驶着货车,在一条陌生且偏僻的土路上奔驰。突然货车扭起了秧歌,几近失控。他狠狠地踩下刹车,避免了一场可怕的灾难。他对六岁的儿子说,坐在车上别动,我下去看一下。  相似文献   

2.
读来读往     
小时候识字较多后,逐渐逐渐地能看书了、也十分想看书。越看,识宁越多、阅读的速度越快,就越想找书。父母没多少文化,家里没几本书。有个大抽屉,我在那里翻出了《俄罗斯童话故事》、《烈火青春》、〈过年》、《黎明的河边》、《抗联女战士》。  相似文献   

3.
在老人堆里,常听见声声抱怨。抱怨天道不公,使自己生不逢时;抱怨领导不是伯乐,使自己怀才不遇;抱怨人情淡薄,朋友背叛自己;抱怨儿女不孝……抱怨来抱怨去,活像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  相似文献   

4.
《陋室铭》全篇仅81字,但其艺术魅力与历史魅力在经历了1200年后仍不见其衰颓之势,以至于乳臭未干的稚童在无法理解其艺术魅力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熟背此篇了。本文将以《陋室铭》中的常德印记以及常德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印记为研究对象来探索从《陋室铭》的创作看常德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转变的中国》旨在去除西方国家从自身优势与特权出发所建立的资本主义成为世界历史的普遍性主题的思想,所采取的思路是选择近代欧洲史上两大进程——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中国的经济、政治变化以及集体行动进行比较。作者使用了前瞻性与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从经济的动态变化和政权更迭来研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其研究的首要目标是根据衡量中国经验的动态,建立中国历史变化的分析标准;其次,通过比较中国与欧洲发展动力的相似之处,找出差异背后所代表的真正意义。总的成果将为修补19世纪的社会理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五一长假就要来了,心里有满满的期待,很多地方都是迫切想去的,于是向好几个朋友咨询求证,究竟哪一个地方才是最值得先睹为快的?答案最终没有得到,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说法,她们全都兴奋地向我描绘着自己最钟意的地方,说话的时候好像是还在那里神游。所以,全然不是客观推介,根本就是追忆往事。然而,听者的我还是会被她们渴望一起分享的友善愿望所感染,因为,我也真的希望能有她们那种快乐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二十多年前,我做为一名煤矿业余作者,去省城沈阳参加笔会时,便听一位名作家说,上海人非常精细,他去那里改稿,作品发表后,寄来稿酬,汇款附言上注明,扣除多少本稿纸钱。我们这些有钱便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没钱便喝白水就咸菜啃苞米面窝头的东北文人,特别是我这类准文人,听得目瞪口呆。我们没有什么钱,但我们有大方。在矿区小酒馆,常见三五个伙计凑一桌喝酒,你敬我,我敬你,你要打倒我,我要灭你,一盅又一盅,一瓶又一瓶。酒馆的门始终敞开,见有人路过,即使不认识,也吆喝他进来喝酒。于是,过路汉子不赶路了,不去办事了,钻进酒馆同饮。如果你不给面儿,想扬长而去,屋里的人便会跌跌撞撞扑出去,像逮逃犯一般,硬把你拽进来——添菜,续酒,彼此抢着掏兜儿。我的钱没了,就去掏你的兜儿,直喝到所有的挎兜空空荡荡,东倒西歪地趴一桌子,躺一地人,才拉倒。  相似文献   

8.
读来读往     
拙文在贵刊第6期刊发,谢谢。再寄小文一篇,请问“我的阅读史”是否还在约稿?投稿的电子信箱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家茶座》2008,(4):157-158
《苹果日报》署名陶杰的同题文章说,香港特区政府聘请政治助理,开辟“书生从政”的机会,年青一代学者应聘。但本地文人“知识分子”反应却未见友善,或落井下石,或同根相煎,据说连特区政府也大感意外。  相似文献   

10.
2004年遇两件事,我感到非常震惊!我不得不为他(她)们的冤死而鸣嚎!  相似文献   

11.
《古兰经》自问世以来就以宗教性(超越性)与社会性(世俗性)的二元一体结构确立了“认一论”信仰体系,改变了阿拉伯社会,催生了阿拉伯伊斯兰帝国,也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得以诞生。但作为纲领性经典的《古兰经》并没有就所涉及的广博的内容逐一展开论述,只是以点带面地概而言之。因此,只有对其进行全方位注释,才能进一步彰显其文化内涵、社会价值及现实意义,从而深度解读伊斯兰教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古兰经》注释也就成为阐发伊斯兰教义、研习和具体运用《古兰经》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2.
他所期望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更新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成为其自身发展的历史的主人,中国知识分子则承担引领社会与文化走向“文化自觉“、“文化自决”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3.
曾红 《现代交际》2011,(9):77-79
当代女作家迟子建将笔触深入到死亡这一永恒母题。本文试图运用海德格尔对于死亡的观点,来解读迟子建的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从直面死亡与“向死而生”阐述小说中死亡主题的深刻含义,探究这篇小说蕴含的存在主义哲思。  相似文献   

14.
1957年,这个特殊的年度,精神与肉体的摧残接连上演,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而言,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年度,不得不说是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本文浅析了尤凤伟的《中国一九五七》,以及新作《岁月有痕》。  相似文献   

15.
胡迪 《现代妇女》2014,(7):298-299
尼古拉·瓦西里耶夫·果戈理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死魂灵》以深入的笔触将俄国现实做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将人性直接而大胆地揭露,笔调客观冷峻。但更为可贵的是《死魂灵》中果戈理为我们呈现的文人的责任与担当,使得《死魂灵》冷峻的笔调与激越的感情构成奇妙而和谐的张力,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是具有独特的魅力影视艺术门类,可我国纪录片在迎来了上世纪70~80年代的艺术高潮后,便走向了小成本、教育性大于艺术性、说明性大于叙述性的中庸之路,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出现,无疑是我国纪录片的一剂强心针.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星期天,留学生们让热情的美国人Guy带领我们参观印第安人的住地。那是在我们住地东北边,但仍然属于弗吉尼亚州东南部地区。汽车开了1个多小时才到达,这是一大片人口稀少的乡村土地,我们看到周围生态很好,有的乡间小路上停着野鸭和老鹰,池塘里还有乌龟在慢慢爬行。想到这是200多年前还近乎原始人的生活领地,突然感到周围充满了神秘的气息。但当车子停在一个印第安人的历史展览小屋前时,神秘消失了,因为周围已经没有了原始的迹象,房子、汽车,所有的生活设施都和其他美国的乡村没有两样,现代印第安人已经和周围的世界同化了。只有展览小…  相似文献   

18.
从隋唐到明清,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人们思想意识的解放,玉开始摆脱神灵的功能,显示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并冲破皇家贵族的垄断,逐渐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中。这一时期的玉文化既有其连贯性和统一性,又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丰富多彩、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9.
好莱坞动画电影《功夫熊猫》系列在全球范围内票房大获全胜,影片运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展现了众多熟悉的中国特色文化,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内容细节、语言和思想等三个方面来对该片进行文本解读,深入了解影片的中国风。  相似文献   

20.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玉文化"与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等相结合,逐渐被广泛化、深入化,成为巫神媒介,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商周时期,统治者把"玉"作为一种重要礼仪用器,并将大量的玉器用于祭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对玉器的解释和推崇,使神秘并具有宗教、政治、礼仪色彩的"玉"与君子结缘,成为中华玉文化精神内涵。秦汉时期的"玉"被认为是山石之精,殓尸可以不朽,佩带可以辟邪,吞食可以长寿,"玉"成为联系超越生死、沟通神仙与现实人间的桥梁,并在汉代被神化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