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窥视者》的主题、人物和艺术特征的探讨,阐明作品揭示了社会罪恶的存在,因此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但这意义又不甚确定;作家标新立异通过该作品体现出结构作品的特有方式、写物方法、蒙太奇的奇用等等,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但又正是这些阻隔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把“新小说”变成了“象牙之塔”中的奇特研品。文章进而指出,作品所以有一定的意义可探求,就因为它还具有小说艺术的某些因素。因此,作家要完全割断“新小说”与传统的联系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剖析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茅盾、吴组缃、沙丁、艾芜等人是其代表作家。 “社会剖析派”在创作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形成了独特统一的艺术风格。其作品主题具有时代性和重大性,结构布 局宏大繁复,注重塑造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社会剖析派”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文章将结合“社会刹析派”具体作家作品和相关史料对其艺术成就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坛对“新小说派”及其作家作品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取得进展。流派研究的标志是80年代开始出现直接以“法国新小说派”为研究对象的论文。90年代后,学者们更为关注这一流派的艺术观念与表现手法。21世纪以来,学者们对新小说派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如有些文章开始对“新小说派”的技巧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理性总结,有些文章跨越国别、民族对新小说派展开比较研究。中国对新小说作家和作品的研究也开始于80年代,至今为止,对“新小说派”四大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论述黑色幽默派代表作家通过作品对美国社会所表达的极度不满,和对现实社会既荒唐又丑恶的本质的揭露,认为黑色幽默派小说是最具时代特征的,它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指出这是它之所以能够在美国文坛造成重大影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丁玲“左联”时期的小说创作 ,是其作品由小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进步文学 ,进入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的转折阶段 ,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丁玲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研究 ,可以清晰地看到作家思想、艺术转变的轨迹 ,并能由此透视出 30年代的左翼青年作家们小说创作的某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最后十年中英国的伟大小说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使上个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达到了完成的地步。哈代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变化和破产农民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在“维多利亚盛世”帷幕掩盖下英国社会的深刻危机。他的小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因此人们称哈代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最后一位作家”。由于他的小说对现实主义艺术传统有所突破和超越,因此他又被称为“现代派的先驱”。哈代于1840年6月2日生于英国西南部的多塞特郡。父亲是石匠,喜爱传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乡土文学以描写现实、揭露黑暗、促进社会改造为目的,对现代中国农村作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现实主义表现,具有高度的现实认识价值和历史认识价值。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拓者和引路人。他的作品,以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乡土文学”做出卓越的示范。鲁迅用自己的作品证明,农民的乡土题材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给现代小说开辟了新领域,提高了新小说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苦寒行》是贵州作家河士光小说创作中一篇颇为重要的作品,评论界评价甚高。因此研究《苦寒行》,对研究何士光的小说创作,乃至对研究贵州作家新时期的小说创作,都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即对这一中篇小说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指出了它在何士光小说创作中的由未和发展,判明了它在何士光小说创作中乃至当代小说创作中的地位。这种意义,当然首先是从它的社会含义未把握的。与此同时,本文屯通过对《苦寒行》的分析,对何士光的艺术特色和语言特色等等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风格是衡量文艺作品思想意义和美好价值的重要杠杆。风格的形成是作家成熟的标志。因此,古往今来的作家、艺术家都把风格作为艺术追求的极致。别林斯基进一步指出作家艺术家作为“社会、时代和人类的喉舌和代表”,必须胸怀同时代“千百万人的痛苦、欢乐、希望和心愿。”并认为“不符合现代精神”的作品不是好作品,不可能获得“非凡”的艺术风格。但是,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美学观不可  相似文献   

10.
问世于20世纪初的“写情小说”,文本呈现出“联系古今”、“融通中外”的特点。“联系古今”表现在作品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婚姻、伦理道德观念予以继承的同时,融入了作家对当下时局、政治的关照和对新的文化背景下的婚姻问题的思考;“融通中外”则体现于小说沿用传统艺术手法的同时对西方小说艺术手法的借鉴。对传统的继承使才子佳人小说的余韵得以在写情作品中体现,新思考的融入和对西方小说艺术手法的借鉴,对传统才子佳人小说来说,则又是一种变相的解构。  相似文献   

11.
“新写实”小说消解了传统写实小说的庄严社会意义、政治意义,还原了普通市民的真实生活和生存真相,同市场经济全面推进后市民所形成的感性化、欲望化、平面化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趋同性。表现在作品以生活的“平常性”、“庸常性”、“平凡性”来呈现生活的原生状态,人物对知识分子精英身份的抵制和拒绝以及作品对浪漫爱情的消解。因此在这一层面将“新写实”小说视为市民文化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2.
有岛武郎是日本“白桦”派的代表作家,但他的视野已远远超出了“白桦”派的创作思想范畴,他倡导的新理想“一元生活论”和“本能生活论”猛烈地冲击了当时的注重理智、循规蹈矩、排除热情、禁忌欲望的基督教上层社会。作家通过小说《叶子》,对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充分地体现了作家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目前学术界对于《叶子》(又名《一个女人》)这部作品的优美的语言技巧、“梦幻”的描写、“叶子之死”的评论较多,但是对于作家的新理想主义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于他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评论也不多见,对此,文章试图通过对《叶子》这部作品的分析,从作家的新理想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来透视作家的思想及创作观。   相似文献   

13.
屠格涅夫是一位“文字的精细铸造工和雕塑家”。他的小说《木木》的语言堪称纯净的你罗斯文学语言典范。本文从作家对词的精选、句子的修炼、句式的变化、作者的叙述、人物的语言、各种语言形式的交替和代换,停顿的巧妙运用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探讨。鉴于小说的中心人物盖拉新是个聋哑人,他的内心世界的揭示,性格特征的展露,全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因此,本文着重研究了作家如何使用含有不同意义的动词结构和调动多种语言手段来刻划人物,从而有力地揭示了小说的思想内容,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穆时英是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 ,他的新感觉派小说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他把日本新感觉派的小说艺术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相融合 ,使其小说具有一种既同于又异于诗歌意境的新意境。他的小说常常采取快速的节奏、跳跃的结构 ,在客观描写的同时 ,非常重视主观感觉的描写 ,在表现形式和技巧上又刻意求新 ,综合运用通感、叠句、意识流乃至电影镜头组切等手法 ,从而使其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特质  相似文献   

15.
萨罗特小说艺术的特色主要表现为既拒绝传统文学的写作方法,又尽量与同属一个流派的作家拉开距离。她的创作旨在通过对“新的心理学题材”的探索来实现“耕耘自己的园地”的夙愿;其小说艺术中元推论写作策略和潜对话的运用以及小说语言艺术的革新皆反映出作家本人竭尽全力地传迭自身感受、创造一种相异于传统的“新现实”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台湾本土作家白先勇不仅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学根基,而且具备世界高层次文学的丰厚素养和广阔的艺术视野.这使他的作品广收博采、融会中西,既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认识价值,又具有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也就是小说内容主体与小说技巧形式合而为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关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刘勰说过一句很妙的话:“文附质,质待文。”他认为形式为表现内容而存在,内容也必须依靠形式来表达。在创作过程中,作品的主题往往同作品的艺术形式同时萌发,因此分析作品的时候,除了讨论它的深刻主题外,还必须从艺术形式入手,去分析作家是如何传达他的艺术构思的,这对于真正把握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意义有很大裨益。《伤逝》,作为中国“五四”时期的但丁——鲁迅先生的力作,半个多世纪来以其深沉的题旨和浓郁的诗情震撼着众多读者的心灵,也得到了众多评论家的重视。可惜的是,许多年来,对这篇小说乃至对鲁迅的其他小说的研究往往囿于主题的挖掘,而对形成小说的艺术因素分析得太少了。本文试从叙述语言的运用和特点入  相似文献   

18.
王朔是内地作家中作品改编电影最多的,他的文本与作为大众文化的电影艺术很是契合。由王朔小说改编的电影以及并非改编自其小说但受其影响的"后王朔电影",具有情节的假定性和语言的狂欢广场性特征,由此建构了一种狂欢式的"第二种生活"。同时这些作品又在一定程度上向传统和主流作了必要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代派的先驱和杰出的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一生留下的作品并不多,但他的每部作品都给人以心灵的强烈冲击。他把对人,对社会的思考融入自己的小说中,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卡夫卡的《审判》就是一部体现他艺术特色及思想深度的小说。这里,探讨小说《审判》荒诞、具有象征意义及充满艺术悖论的艺术特点以独特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的湖北女作家池莉,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语言风格体现了新写实小说的“新”。本文通过对池莉作品中大量的语言例子的列举,分析了池莉作品在修辞格的运用上所体现出来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