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在梳理网络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开端和现状的同时,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并以此阐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网络民族主义培养了中国人的公民意识,整合了以国家为主体的意识形态,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2.
浅析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演变历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新中国成立后,民族主义思潮带有明显的国家主导特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在民众中被点燃并强势兴起,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泛起以两篇论文为发端,勃兴以三部书曲为标志,推演受系列事件的刺激.其泛起勃兴的成因是纷繁复杂的,既来自对80年代国内社会思潮和西方“蔚蓝色文明”的再反思,又出于对国家屈辱历史、民族美好未来的重新思考;既受到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冲击的影响,又是民族主义历史记忆复活的结果;既源自对新帝国主义的威胁与欺凌的反抗...  相似文献   

4.
综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主要观点有:中国民族主义具有国家主义、工具性和以传统为中心的特征,以及应激性、天下主义和民族复兴等性质;日益增多的国际政治摩擦及国人对“全球化”的质疑、信仰危机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及政府重建合法性诉求、经济改革后民众心理变化等因素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兴起;情绪化、民主建设不足、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对立及中华民族认同的内在张力是其面临的主要困境,相应存在着加强理性化与民主建设等出路;对其发展趋向有悲观、乐观、中性三种预判。此外,民族主义对社会主义和执政党建设、外交及和平崛起战略等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民族主义的关系等问题尚缺乏关注。  相似文献   

5.
网络民族主义之所以勃兴,是与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以及其它社会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紧密关联的;它非但以其崭新形态饱受关注,而且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并且非自觉地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量,它尤其在促进公民意识生成、扩大民众政治参与和推动市民社会建构等层面上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代网络民族主义的勃然兴起,与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以及其它社会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紧密关联;它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并且非自觉地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量。特别是在促进公民意识生成、扩大民众政治参与和推动市民社会建构等层面上,网络民族主义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网络民族主义之所以勃兴,是与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以及其它社会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紧密关联的;它非但以其崭新形态饱受关注,而且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并且非自觉地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量,它尤其在促进公民意识生成、扩大民众政治参与和推动市民社会建构等层面上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族主义犹如一面多棱镜,不同的侧面,有不同的内容。泛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民族主义,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社会思潮以其丰富的内涵、多面的内容对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有培育和提升民族精神之效,又有被妖魔化而误入歧途之险,在发展演进中离不开适当引导。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末重新兴起。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在表现形态上是一种相对温和的、以世俗理性为基础的民族主义,在内容上则根本上是一种爱国主义。在其发展进程中,中国的民族主义受到内部和外部诸多因素的制约,尽管如此,由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它在中国的大地上仍然有存在的必然性,而且还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维护民族利益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0.
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伴随着国际上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之后的两极格局的终结以及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深入转型,中国原有的意识形态体系受到了挑战;另一方面,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开始以一种独立的话语姿态出现在学术界,且伴随着一次次民族主义运动,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发生着影响。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思潮,中国的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对同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缺失有一定的弥合功能,但也隐含着种种不确定性。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对于我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及意识形态的重建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著作权法难以满足对网络作品的保护,网络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在确定网络作品的法律属性基础上,从网络作品的自力保护和司法保护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完善我国网络作品著作权的法律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现状出发,分析我国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存在的不足,并借鉴美国德州预算局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应依托业务发展、规范与特色并存、吸引民间投入、安全与法律同步。  相似文献   

13.
公民社会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公民社会的研究逐步繁荣.目前中国正处于政治转型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历史时期,政治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公民社会作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为解决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野.本文主要就公民社会的概念与特征、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若干问题以及公民社会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功能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媒介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网络沉溺的危害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沉溺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更多的人认为网络沉溺来自于网络内容的诱惑,而本文则从媒介形式的角度,探讨网络空间与网络沉溺的相关性,以期拓展人们认识网络沉溺的视角。具体分析了网络空间所呈现的三重视域———客体技术层面、主体性意识层面、主体行为层面,并基于此探讨网络媒介形式、使用媒介的心理特征和网络空间行为特性等方面与网络沉溺的关系,并认为网络媒介的双向去中心的互动、意向性的行为方式以及虚拟实践中的多重自我身份等由媒介形式所形成的特质,构成了网络沉溺重要的作用机制。从长远来看,网络空间的形式特质将比网络内容的影响更为隐蔽而有效。  相似文献   

15.
财神是我国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种神祇。它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摈弃了随乡而立的乡土小财神,形成了比干、赵公明、关羽等真正意义上的三大财神。财神的产生绝非某些表层的原因所致,而是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主体的心理需求是这种信仰产生的原初动力,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可谓是外部助力。正是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最终促成了财神信仰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赋权现象突显,传统的赋权理论已不足以解释网络时代的赋权现象,去中心化和去组织化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常态。公共传播视野下我国网络赋权的传播特征可以从传播主体、内容、对象、效果以及传播力这五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明确及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几点促进我国网络赋权良性发展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共词网络分析作为研究方法,通过绘制知识网络图,对近7年来国内和金融创新的代表性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识别了国内目前金融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连通点,分两个阶段,通过可视化分析阐述了近年国内金融创新的研究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在2005—2009年期间,金融危机是主要的研究背景,并且在2010—2011年期间,金融危机的控制力继续上升;2005—2009年期间,金融机构是主要的研究对象,但在2010—2011年期间,金融机构研究减弱。两阶段的比较显示,金融监管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金融产品、金融风险、基金等知识点越来越成为金融创新研究知识网络的信息连通点,决定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现阶段,国内金融创新研究主要包含金融监管、金融危机、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金融风险等9个主题。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说明了农村中介组织的规模是由组织边界和边界内所承载的农村资源存中所共同决定的,分析了当代中国农村中介组织的规模困境问题,并指出其根源乃是组织发展的边际规模过小.为突破农村中介组织规模发展的瓶颈,政府必须变革现有的农村资源制度,大力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加大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  相似文献   

19.
西方现有的原生主义、工具主义和现代主义等理论范式在民族主义的"真实本质为何"以及"如何最好地解释其本质"等问题上并未达成共识。事实上,民族主义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政治运动。从社会运动理论的视角来诠释民族主义,可以为其提供一个独特的分析视角。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可以被解读为一种嵌入在利益、制度和意识形态中的动态力量。借助社会运动理论的"政治过程"学派观点,运用"利益与资源"、"制度与机遇"以及"意识形态与框架建构"三维框架来分析民族主义及其动力,有着将来自社会运动理论和民族主义研究的洞见结合起来的解释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