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矛盾是统一物的对立和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都是矛盾的统一。就是说,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对立面,他们既相对立和斗争着,又互相依附而统一着,并从而构成这一事物。矛盾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和斗争,就没有事物的发展,也没有社会的前进。这是事物本身的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同样存在着矛盾。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无冲突论”(无矛盾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大家是没有分歧的。但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又是如何推动事物的前进运动?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应该作深一步的探讨。我以为在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时,要坚持辩证法的全面性,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一、同一性和斗争性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合力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之所以发展变化,就是因为事物内部对立的两个方面存在着既互相联结、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相互作用。说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就是说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所以列宁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毛泽东同志认为矛盾的两个方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决定事物的生命,推动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论点至今看来似乎都是不言而喻的,即当我们谈到“对立”这一辩证法范畴时,得到的回答常常是:对立是绝对的,而且仅此而已.比如,《辞海·哲学分册》对“对立”的解释就是:“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我这里并不否认对立的绝对性.因为唯物辩证法是承认对立的绝对性的.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对立的绝对性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认为对立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具体地说,就是认为不但事物与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对立的现象,而且在每一事物的内部也都包含着对立  相似文献   

4.
一、对立统一规律的通常定义是不明确的 通常人们给对立统一规律所下的定义大致是这样的: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之间存在着双重关系:一方面互相排斥、互相斗争,这是绝对的;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互相转化,这是相对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又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前进。 我认为,这个定义是不明确的,因为它没有揭示出矛盾的真实含义,没有表达出辩证法的精神实质。 二、对立统一规律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5.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也是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它既包括对立面的斗争,又包括对立面的统一。也就是说,所谓对立,是指统一中的对立;所谓统一,是指对立中的统一,因此,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和对立面的统一。但是,多年来,我们有些同志,对于矛盾斗争性和矛盾统一性相互关系的原理,在认识上和运用上都存在着片面性的错误。有的只讲斗争性的作用,不讲统一性的作用;有的认为,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统一性只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有的把斗争的绝对性看成永远是主要的,把统一的相对性看成永远是次要的等等。总之,他们重视和夸大了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否认或忽视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本文想就矛盾统一性的原理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辩证矛盾的含义是确定的,是一切矛盾所共有的,即对立双方互相依存、互相包含、互相排斥、互相转化。但是具体的现实的矛盾又表现为特殊的多样性。根据矛盾的不同特点,笔者把矛盾分为质型、重型和关系型三类。 质型矛盾。质型矛盾,是指一切事物的两种相反的质或性质相反的两个事物之间形成的矛盾。例如:作用与反作用、阴电和阳电、生与死、奉命与反动、雌性与雄性、真理和谬误的矛盾等等。这就是说,矛盾双方各是事物的一种质,而且二者正相反,形成了又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由于事物是多样性质的统一体,但是发生矛盾的仅仅是正相反的两种质,除了发生对立关系的两种质之外,还有其它许多质,因此,应该注意,质的对立,不是整个事物的对立,而是事物的两种质的对立,例如雌性与雄性的矛盾。某种动物或某种植物除了雌性和雄性的性质之外,还有其它的质。  相似文献   

7.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正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又斗争又统一,推动着事物不断发展和转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统一战线,无疑也是一个充满各种矛盾的统一体。统一战线内部矛盾的既统一又斗争,才是统一战线不断前进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本文力图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内部矛盾的粗浅分析,探讨它们对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究竟什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对于这个问题,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根本不同的回答。前者认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发展的动力;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因而,把事物发展的动力归于外力推动。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矛盾就是指其内部的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因此,不仅事物内部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且事物内部矛盾的同一性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结合起来,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一分为二”是革命的唯物辩证法,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合二而一”是反动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一分为二”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精神和社会都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就是承认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发展过程,而任何过程都是由矛盾着的两个侧面相互联系又相互斗争而向前发展的。一切矛盾着的对立面,总是既统一又斗争,是永远不可调和的。“合二而一”,按照杨献珍同志的解  相似文献   

10.
一按照辩证法,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状态中。每一事物的内部都有其固有的矛盾,矛盾着的诸方面构成了对立的统一;而某一事物同周围的事物之间,也常常是处于彼此相互联结而又相互矛盾的关系中。这种相互联结、相互矛盾的关系,其具体形式,因物  相似文献   

11.
<正> 对立统一和辩证统一这两个哲学概念有一定的相近性,但含义不尽相同,不能混为一谈。 第一,从内涵方面来说,对立统一指的就是矛盾统一体的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统一体的双方既互相吸引、互相联结、互相凝聚和互相肯定,又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和互相否定。凡是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事物,其矛盾统一体双方必须在量上互为依存,质上互为规定,结构上互为渗透,而  相似文献   

12.
哲学论摘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虎世和著文说,怎样理解“真理是在斗争中发展的”?第一,这是把一个认识论的命题当作政治命题来对待,把哲学意义上的矛盾斗争作为政治斗争概念来理解。这是严重的曲解。我们知道,哲学上讲的“斗争”,是指列宁讲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凡是表现矛盾双方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倾向,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范畴。对阶级敌人、敌对思想体系的斗争是一种矛盾斗争,人  相似文献   

13.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矛盾对立而统一的。矛盾着的双方失去一方,其它一方也就不存在了。矛盾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互相斗争,互相转化或互相渗透。许多矛盾同时存在时,其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体现着事物的性质。在绘画艺术上,因为它是表现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瞬间,通过视觉形象反映出来,所以它不能不受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制约,而且在整个画幅中无不体现这种客观规律。善于掌握和运用这个规律,首先在艺术形式上就是达到完美的前提。在创作方法上也起着潜在的主导的作用。 我们试从绘画的创作方法上和创作过程来分析矛盾统一规律。 第一、模仿与创造就是一对矛盾。模仿意味着对客观世界的形色、动势、相互关系上的模仿,客观事物是主体的,有重量的,而且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绘画则是在乎面上表现相对静止的一瞬间,是通过视觉来体现和认识,借助于经验和联想。它不可能毫无遗漏地,百分之百真实地再现对象的一切细节,也不可能说明事物发展的过程。因此有所取舍,进行概括和加工创造就是非常必要和自然的了。但是没有模仿也就谈不到创造。因为那种完全脱离客观对象的本质和固有形式,单凭主观臆造的“艺术”,并不能使人理解。这样的“艺术”实  相似文献   

14.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那么,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地位和作用又是怎样呢?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对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结合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解释。因此,弄清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然而它们又是互相联结、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说:“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对于矛盾的对立统一的根本法则,我们是否可以从这两方面进一步地加以考察与认识?即合二而一与分而不合。 关于矛盾的范畴,指的是互为依存的对立的两极。即对立的双方互为排斥,又互为依存。“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如没有生,死就不见;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 由于矛盾的双方,存在着同一性,即同一的实质,同一的内容,因而矛盾的双方一方面表现为合二而一,即它可…  相似文献   

16.
矛盾的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规律。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即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始终都贯穿着矛盾的斗争;而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辩证地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7.
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的核心问题,也是目前理论界争论激烈,我们在教学中反复碰到的一个棘手问题。长期以来流行的观点是: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但是,这个传统的说法在理论上遇到了困难:各种论据和论证方法都有不少明显漏洞和逻辑矛盾。为什么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呢?有这样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说法: 其一,“在客观世界中,矛盾双方的互相依赖和互相转化,都是有条件的。”“一切矛盾的同一性,又都是暂时的,而不是永久的。当统一体通过斗争发展到某一限度,出现了新的条件时,就必然引起统一体的破裂、分解,而出现适应新条件的统一体。”“矛盾的斗争是无所不在的,它存在于一切过程之中,贯穿于过程的始终,并促使事物由旧的过程向新的过程转化。”(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二大破旧创新精神,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被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掌握,并产生了和正在继续不断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 一 改革,就是破旧创新。改革的目的就是发展生产力。一切不适应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曰之旧,一切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日之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里,这个矛盾是对抗性的,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这个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它存在着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状况,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自行调节来解决不适应的部分。凡是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旧东西,我们都要破除;凡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新东西,我们都要创建。这就是要改革。  相似文献   

19.
右倾保守思想与革命先进思想互相对立。这是人民内部思想领域内先进与落后的矛盾,这一思想矛盾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切工作。先进思想可以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潜在力量高度地发挥起来,从而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速度。与先进思想对立的保守思想,不能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潜在力量,甘居中游,因此必然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这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精神背道而驰的。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的,在全国人民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  相似文献   

20.
敢不敢揭露矛盾,敢不敢认识矛盾,是敢不敢革命的问题毛主席说:“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①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不断地揭露工作中的矛盾,认识矛盾,正确地处理与解决矛盾,促进矛盾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革命干部的职责,是工作革命化的问题,亦是对待革命事业的态度问题。一九六三年我们上海市果品杂货公司閘北区公司经营西瓜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