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爱》这部作品中,莫里森围绕柯西家的女人的生活经历,讲述了男权家族中黑人女性群体的爱恨情仇。在这部作品中,莫里森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最终打破了男性权威实现自我的黑人女性形象。文章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视角,从叙事声音、叙事视角和话语模式等方面,对莫里森的《爱》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
从女权主义话语的视角对莫里森的小说《柏油孩子》进行关照,诠释小说中体现女权主义话语的"黑色"声音、黑人女性文化身份的认同与颠覆以及消解、重构黑人女权主义话语的路径——喻指。小说以人名、物名、地名喻指白人文化主导下黑人女性的生存境遇,折射出黑人妇女在追求自我解放的过程中从"迷失自我"到"彰显自我"的成长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女权主义话语叙述风格。  相似文献   

3.
在莫里森的小说《爵士乐》中,黑人女性发出了主体构建的欲望之声。小说展示了以维奥莱特为代表的黑人女性如何对抗男权话语压制,获得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契合了后现代女性主义关于主体身份构建的观点:由女性欲望中的暴力因素驱动,在主体间性的基础上实现。莫里森关于黑人女性的身份书写冲破了白人和黑人男性为其界定的范式,具有浓重的后现代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体现了西方小说叙事艺术的典型特点。在小说《宠儿》中,莫里森采用零聚焦叙述视角交代背景,采用固定式内聚焦、转换式内聚焦、多重式内聚焦展示细节、揭示人物心理,采用外聚焦叙述视角邀请读者参与小说创作。多重叙述视角的运用,对彰显小说的主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珀涅罗珀纪》将话语权给予以珀涅罗珀为代表的上层女性和以十二女仆为代表的底层女性,从女性视角改写荷马史诗《奥德赛》,女性话语逐渐将男性话语挤压出文本。这两种女性话语在解构和颠覆男性话语的同时,在女性话语内部也引起话语权力的争夺。本文从两种不同的女性叙述声音入手去分析《珀涅罗珀纪》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变化和不同阶层的女性话语对峙,以及对底层女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代表作《宠儿》从叙事视角和时序安排两方面着手,结合黑人文化传统和非裔黑人、黑人女性的历史现实,将形式与主题严密契合,挑战白人、男性的主体文化统治,建构出真正属于黑人种族和黑人女性身份的政治文本。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挪威的森林》的叙述的结构主义叙述,对《挪威的森林》作为一个女权主义权力话语的解读,意在表明日本当代"纯文学"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是男性作家笔下女性文学话语通过"再区域化"走向强势话语的特别产出。  相似文献   

8.
从小说叙事的角度分析了《黄金时代》采用的二重奏的多角度叙事视角以及从半知叙述模式突然转向全知叙述模式,故意营造的叙事“破绽”。以小说文本为例,论述了回忆视角和经验视角交替所形成的文本间的张力,使叙事话语有了自身的权力,体现了作家的主体意识;透过文本叙事的缝隙,陈清扬企图用自己的身体从荒谬时代和男权社会中突围,寻求一个属于自己的真实身份,而不是被设置的身份。《黄金时代》独特的叙事方式凸显的是一种叙述的乐趣和文本之外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绿化树》的潜文本作为解读对象 ,以知识、话语、权力作为分析的基本理论 ,以特定权力结构中的权力状态、权力角色与权力置换作为视角 ,挖掘小说的深层叙述动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夏洛蒂.勃朗特和托尼.莫里森的女性叙事文本为考察研究的对象,借鉴叙事学和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以叙述声音为切入点,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解读,探讨了在十九世纪男性权利话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背景之下,女性作家争取女性话语权,建构文本中女性话语权威的艰难历程,她们的努力最终使女性赢得了在历史中言说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贝比·萨格斯、塞丝、宠儿和丹芙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中四位主要黑人女性形象。她们祖、媳、孙三代女性对自身主体的认识是黑人女性从社会边缘走向中心的一个连续过程:从沉睡到觉醒,从自发到自觉,直至主动去建立自我主体身份。小说《宠儿》的发表使黑人女性文学的地位在美国文学史上更加显著,其原因就在于它的政治性,它再现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过程。  相似文献   

12.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反映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两个发展阶段之后,在当代社会表现出新特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的“历史”三部曲(《宠儿》、《爵士乐》和《乐园》)超越单纯对女性经历的关注,开始把目光投向黑人群体和民族历史。莫里森以黑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不同内涵的“爱”的追求为主线,以黑人群体为主角,对白人的官方历史进行解构和颠覆。在重述黑人历史的同时,莫里森也开始对黑人社区自身的缺陷进行反思和批判。“历史”三部曲代表了黑人女性文学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13.
拜厄特在其代表作《占有》中,以历史上三个不同时代的女性生命历程为叙事线索,用女性眼光和女性声音对西方男性叙事传统进行解构,在虚构的小说世界里表现她所理解的女性生存经验,揭示长期以来为西方男性失真的叙述视角和叙述话语所遮蔽的女性生命之真相,形成了虚构作品的独特历史叙述。本文采用女性主义理论和叙述学理论来探讨《占有》所运用的女性主义叙述手法,分析《占有》所表现的诸多女性生存意象及其丰富的女性主义意味,并结合相关资料对拜厄特的女性历史观作出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拜厄特在其代表作《占有》中,以历史上三个不同时代的女性生命历程为叙事线索,用女性眼光和女性声音对西方男性叙事传统进行解构,在虚构的小说世界里表现她所理解的女性生存经验,揭示长期以来为西方男性失真的叙述视角和叙述话语所遮蔽的女性生命之历史真相,形成了虚构作品的独特历史叙述。本文采用女性主义理论和叙述学理论来探讨《占有》所运用的女性主义叙述手法,分析《占有》所表现的诸多女性生存意象及其丰富的女性主义意味,并结合相关资料对拜厄特的女性历史观作出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5.
黑人民族意识的重建--解读托妮·莫里森的小说世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托妮·莫里森是个政治意识极强的黑人女作家。她强调作品必须具有政治意义,作品的力量必须在此。如果没有政治,就玷污了作品。因而,在进行小说创作时,莫里森自觉地将非洲裔美国黑人过去和现在的生存境遇融入了文本中,以期展现被殖民制度和种族歧视扭曲、异化的黑人的生活。然而,莫里森并不满足于揭露社会制度的不公平、不公正,她还力图通过文学话语修正历史记忆,治愈黑人民族的心灵创伤,并呼吁黑人民众寻求失去的文化之根,重建民族意识。同时,身为一名女作家,莫里森又凭借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经历,把黑人女性寻求自我的历程和重构黑人民族意识的进程紧密相连,使之形成交互共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研究小说《宠儿》,通过分析莫里森笔下遭受性别歧视及种族歧视双重压迫的黑人女性悲惨命运,探讨黑人女性无身份、无自主权的边缘化状态,揭示了对黑人女性的身份建构思想,即只有重新书写黑人历史、黑人女性自我意识得到觉醒、自我得以回归、自我身份得到重构,才能摆脱种族主义及性别主义的双重压迫现状。  相似文献   

17.
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描写了三位探寻自我的黑人女性形象夏娃、秀拉和奈尔 ,揭示了黑人女性寻找自我的历程 :从认同男性主体意识到反抗男权社会再到超越女性传统命运  相似文献   

18.
《宠儿》的构思是独特的.在《宠儿》中,莫里森没有写未来,而是转向历史,这一行动本身具有社会意义.美国黑人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们逃避奴隶制这段黑暗历史有关.莫里森在这一长篇中尝试通过直面过去奴隶制的"鬼魂"来让它安息,并告知人们:黑人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的.与此同时,作者独具匠心的叙事话语为小说附着了难以言尽的美感,从而较好地履行了一个文学家必须具有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现代》城市小说中的叙述多为男性视角,其中的女性只是被叙述被评判,并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即便偶有微弱的女性声音,也隐身或主动站在男性话语权威阵线内,仍然认同男性的权威价值判断,从而显示了一种现代性叙事的断裂———五四时期女性追求独立解放的要求在此已告一个段落。女性叙事并未建立一套对女性进行现代性启蒙的叙述机制,最终导致了现代性话语的缺席。  相似文献   

20.
小说《苏拉》是作家莫里森对美国社会中黑人女性主体建构自我过程的探索和思考;苏拉、奈尔和夏娃这三个人物形象,代表着作家对黑人女性生存体验的关注.在一个不公平的体制下,无论像苏拉般地拒绝大他者,还是如奈尔般地接受大他者,抑或像夏娃一样地象征大他者,三个黑人女性构建自我主体的努力都以失败结局.莫里森借助拉康的哲学语言,阐释了美国黑人女性在大他者淫威下的生存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