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家赔偿法》所规定的国家追偿权制度比较原则 ,许多问题仍未明确 ,又缺乏具体的操作措施 ,致使这一制度在实际中难以实施。为此 ,笔者从追偿权主体、追偿条件、追偿金额范围、追偿时效、追偿的举证责任等方面对上述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雇主责任案件普遍存在,促生着对雇主责任制度的规范,相关司法解释在规定了雇主责任的同时规定了雇主追偿权,但真正实现雇主追偿权却存在困难。实务中应将雇主追偿的条件限于雇员故意和重大过错的情形,同时对雇主追偿的范围进行限制。通过对雇主责任险的拓展,积极发挥雇主责任险的作用,分担雇主责任。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国家机关在对赔偿请求人依法进行赔偿后,对直接造成损害的工作人员应保留完全的追偿权,使国家赔偿与工作人员个人利益紧密相联,以保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家赔偿制度虽然对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国家工作人员做出了进行追偿的规定,但是,由于现有规定过于简单、笼统,不具有可操作性,所以,追偿制度未能得到很好地落实.文章从追偿责任的主体、时效、费用限制等方面对追偿制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论国家赔偿法的废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赔偿法弊端重重,多数学者主张修改,但是笔者主张废止,以民法和民事诉讼法处理国家赔偿案件,理由是:第一,没有专门制定国家赔偿法的国家,照样能够解决好国家侵权赔偿案件;第二,双轨制并非大陆法系国家的必由之路;第三,国家赔偿法存在的基础是国家责任豁免原则废除的不彻底性;第四,民法完全有能力取代国家赔偿法处理国家赔偿案件;第五,以民事诉讼法处理国家赔偿案件可以克服现有程序的严重弊端。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法律规定的保证担保方式旨在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法律对承担担保责任的保证人追偿权的保护却不充分。保证人的追偿权是指保证人在承担保证责任后,可以向主债务人请求偿还的权利。《担保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由此可以看出,保证人的追偿权是基于法律规定而产生,其成立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必须是保证人已经对债权人承担了保证责任;(2)必须使主债务人保证而对债权人免责;(3)必须是保证人没有赠与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人民法院作为赔偿义务机关在承担了国家赔偿责任以后 ,有向实施某种违法行为的审判人员进行追偿的权力。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我国司法实践 ,在明确国家追偿权的范围、成立要件的基础上 ,人民法院应积极组织国家追偿权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机制强化了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能力,但基金追偿权的行使和渗透的裁判理念也彰显了法律与现实间的龃龉,由此产生法律适用问题:基于先行支付范围带来的不同类别受害职工获得及时救济的公平性;基于追偿权主体界限和行使程序导致的基金风险性。《社会保险法》已运行十余年,欲探究社保基金追偿权的行使困境,亟需透过追偿权理论,将研究视角转向司法适用。本文借助“北大法宝网”839例有效案例开展实证研究,基于解释论、权利义务对等及国家责任视角,探究社会保险基金追偿权制度的改善路径:规范先行支付范围;明确追偿权的行使标准、追偿程序和责任机制;同时适应新就业形态的发展,设计平台从业者职业伤害保障基金的先行支付与追偿权机制。  相似文献   

9.
从本质上看精神损害赔偿是主张采取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方式来达到减轻其精神痛苦并对其予以精神抚慰的目的。新《国家赔偿法》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到国家赔偿制度之中,并对"精神损害抚慰金"作了明确规定,是尊重人权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法制统一的需要、顺应世界人权保护发展趋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国家赔偿法》实施10年之久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赔偿法所规定的赔偿的范围、赔偿的标准、赔偿的对象等愈来愈不能适应公民权利的保护和公正、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的需求;现实告诉我们必须对现行《国家赔偿法》进行检视并完善之,以满足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12.
论个人信息权在人格权法中的地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尽管实践中对个人信息采用刑法、行政法等多重保护机制,但并不能影响或改变个人信息权为民事权利的基本属性。个人信息与个人人格密不可分,个人信息主要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各种人格特征,故个人信息权是一种新型的具体人格权。个人信息权不属于一般人格权。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重合,但整体而言,个人信息概念远远超出了隐私信息的范围,应当将个人信息权单独规定,而非附属于隐私权之下。我国未来"人格权法"应当对于个人信息权作出规定,明确个人信息权的范围、内容、收集原则、侵害责任,以及商品化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家赔偿法比较研究沈开举,王景花国家赔偿法与民法、刑法以及其他诸多法律门类相比,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法律门类,它是民主与法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无论在大陆法系国家,还是在英美法系国家,由于国家赔偿法在保障人权和监督制约国家权力方面的巨大作用,已引起世界...  相似文献   

14.
立法的出入导致理论和实务对混合共同担保的分歧极大,争议的核心在于担保人之间是否存在追偿权。解释论下,无法于实定法内检索出担保人内部追偿权的请求权基础。基于连带责任、代位权抑或不当得利制度均不能证立,但并不构成法律漏洞。否定论下,物上保证人与保证人以各自担保物的价值或自身的责任财产承担担保责任。除债权人放弃债务人自身提供的物的担保外,对单个担保人担保的部分或全部担保的放弃不具有对外效力。非经债权人同意,债务人与担保人或者担保人之间对于份额或顺序的约定不具有外部效力。针对否定论可能带来的风险,可基于欺诈与恶意串通制度予以规制。此外,也可倒逼担保人于担保时进行更为详细的约定或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国现行国家赔偿法确立的单一性归责原则在适用中暴露出的诸多弊端,立足对国家赔偿制度主要归责原则的经济学分析,提出建立以公务过错归责原则为主导,无过错归责原则为辅助,兼采其他归责原则的多元化归责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国家赔偿法在实际运行中有许多不足,需加以修改.首先,在归责原则上要扩大国家赔偿主体的范围,减少法律前后矛盾,其次,在赔偿范围上要避免赔偿范围过窄问题,扩大受偿主体;再次,要实现科学的保障程序,使权利能顺利的实现,此外,在赔偿标准与赔偿数额等方面还有不足.  相似文献   

17.
<正> 研讨国家赔偿责任的重要法律问题,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赔偿法,这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摆在法学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崭新的研究课题和迫切的任务。我国目前虽有关于国家赔偿责任的原则性立法规定,但尚未制定出一部全面系统的国家赔偿法。近几年来,我国法学界(主要是行政法、民法学界)对国家赔偿法的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对制定我国的国家赔偿法是十分有益的。现将我国法学界在讨论国家赔偿法中所涉及的重要问题所提出的主要学术观点加以综合归纳,以期有利于对这方面问题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已颁行十余年,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日益显现出缺陷与不足。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立法理念落后、基本原则缺位。应将修订国家赔偿法、改革和完善国家赔偿制度的突破口选择在基本原则的革新上,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国家赔偿的相应制度。  相似文献   

19.
国家赔偿法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是以宪政的产生与发展为基础,国家赔偿法是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民主、法治社会后才逐步产生的,国家赔偿法与民主、宪政有着必然的紧密的联系。国家赔偿法发扬了宪政精神、体现了宪政价值,具体来说就是国家赔偿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治和权力制约等宪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归责原则是国家赔偿法的核心问题,决定着国家赔偿的范围和赔偿程序的设计。新国家赔偿法对归责原则做出的修改,意味着“国家赔偿从此进入归责原则多元化的时代”抑或仅仅是立法者改变了其表述呢?修改以后“违法归责原则”不仅没有取消,反而得到进一步加强,以违法归责原则为主的立法状况并没有改变,这体现出本次修改以修补、完善为主、并非着眼于制度重大革新的立法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