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工业社会对消费的控制,使人的批判性、否定性及个性泯灭;对文化的控制使娱乐性、消费性文化盛行,导致文化的齐一性与片面性而使个性丧失成为单向度的人。其消费异化的根源是由于科学技术在满足了人不断地对物质需求的同时也悄然地完成了对人的奴役;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作为意识形态实现了对人的意识思想的操纵。要消除消费异化,应推进新技术,构建新感性。  相似文献   

2.
感性化已成为当代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现代生活引导着人们的消费行为,供需消费逐步被感性消费所代替。人是有情感的社会群体,我们要从消费者的心理角度出发,让包装在心理上契合人们的消费欲望.情感上满足人们的需求。近年来,人们追逐“文化时尚”的热情日渐高涨,为迎合消费者的感性需求.应向包装设计注入文化理念。、一件有着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所谓感性营销 ,就是指企业的营销活动情感化 ,即既要研制开发出富有人情味的产品 (或服务 ) ,又要采用情感化的促销手段。开发感性商品 ,一要细分市场 ,深谙消费者心理 ,搞好分门别类的感性设计 ;二要给商品起个好名字 ;三要善于诱导消费 ,引导需求 ,创造市场。采用情感化促销手段 ,首先要设计好广告用语 ,其次要做到于微细处见真情。感性营销一要注意对消费者的感情投入把握好“度”,二要树立做活生意的营销理念。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最基本最深刻的现代意义是感性教育。在以理性占主导的文化教育中,审美教育保护和发展人的感性,使人感性和理性平衡协调发展,培育既充满活力又明晰有序、即有主体性的感受又有自主性的理性化的感性生命。  相似文献   

5.
感性消费下现代商场细节服务营销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共通性”和“资源类似性”加剧了商业中心圈内大型商场的竞争强度,如何在商战中占据优势地位,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细节服务营销”的理念,试图探索感性消费下现代商场通过实施细节服务营销赢得竞争主动权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虚拟社会中,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现代社会新的交往模式。虚拟社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式,由于剥离了一些现实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被赋予了一些与现实世界人际关系所不同的新内涵及新特征。通过分析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人际交往的差异,进一步探讨虚拟社会人际交往的感性表征以及具体的感性特点,从而凸显人际交往从现实社会的理性向虚拟社会的感性回归的发展趋势。把握这一发展趋势不仅对当下的虚拟社会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助于和谐虚拟人际关系的构建,进而对营造稳定积极的社会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之所以"新",是因为马克思超越了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而事实上,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并非缺乏辩证法;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直观性"理解为"非实践性",这是感性活动超越感性直观的内在逻辑;感性活动对感性直观的超越,是马克思创立新唯物主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感性教学论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感性教学"是运用美、美感和艺术的方式展开的教学活动方式。"感性教学论"则是关于美与教学、美感与教学或运用美、美感及艺术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一种实践与思考的理论。感性教学论中的主要理论问题是:感性教学的本质;教学中理性与感性的关系;关于"感性教学法"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是在何种意义上将自己的哲学称为“唯物主义”的?它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哲学有何区别?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表现在哪里?回答这些问题,从马克思的“感性活动”概念入手,能够获得满意的答案。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感性”理论的批判,扬弃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感性直观”,确立“感性活动”的原则,并把感性活动看作人的生存方式;从感性活动观照物质,从而建立“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感性活动本体论“,它开辟了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来追寻“存在”意义的道路,从而完成了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超越,凸现了新唯物主义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10.
《廊桥遗梦》是美国现代作家詹姆斯沃勒的首部小说。本文揭示了男主人公金凯——一个感性的艺术家出现之前,弗朗西斯卡缺失新感性并处于异化状态之中,和金凯的相知相爱,唤醒了弗朗西斯卡沉寂多年的想象和激情并进一步解放了她被压抑的爱欲,从而使她冲破了传统感性的牢笼并超越异化,成长为一个新感性的人。  相似文献   

11.
王蒙的短篇小说《神鸟》是中国当代文学新感性写作的成功范例,它揭示了现代艺术隐蔽而复杂的新感性之维,表达了王蒙对于现代艺术的他在性处境的理解,表现了现代艺术向原始艺术复归的可能。死亡与复活是王蒙《神鸟》始终牵缠的主题。小说中反复出现的神鸟实际不过是现代都市文明语境下构建的一个象征性的文化图腾,其背后隐藏着王蒙对人生与艺术、世俗与神圣、感性与理性等二元对立关系的思考,表明了艺术在绝境中的希望与生机。  相似文献   

12.
维柯《新科学》的核心是诗性智慧,而诗性智慧的基础则是诗性形而上学。诗性形而上学的提出挑战了欧洲17~18世纪形而上学的理性权威,从此为19~20世纪现代及后现代等人文领域的理论建立开了先河。本文从维柯的真理观、天神意旨、感性三方面探讨维柯的诗性形而上学何所是及为何所是。  相似文献   

13.
审美资本主义的审美价值,既是现代社会生产与艺术联动的产物,又是资本将审美要素纳入增殖逻辑的新手段。审美资本主义以商品的展示价值重塑商品逻辑;以审美的无限性与超越性促逼商品流通,赋予商品从物性的满足到关系性的崇拜。以打上审美价值烙印的复制化与程序化的工业定制,迎合大众消遣的艺术消费,本质上是以审美体验感性化、消费审美自然化、消费享乐化为特点的感性活动新异化,是资本以审美消费来驱动增殖的经济逻辑、以审美价值改造生命追求的政治宰制。唯有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穿透审美资本主义审美价值的政治叙事,才能洞悉资本主义形态变化的本质,才能真正使审美价值复归人的感性丰盈、朝向人的现实解放。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中的新闻消费主义倾向,是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在传播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现象。这种新现象虽然表现类型甚多,但总体特征是以迎合观众的心理需求,满足观众的感性欲望为目的,其娱乐化、浅表化的特点比较突出。大众传媒中的消费主义倾向已引起传播方式与功能作用的变化,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媒中的新闻消费主义倾向,是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在传播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现象。这种新现象虽然表现类型甚多,但总体特征是以迎合观众的心理需求,满足观众的感性欲望为目的,其娱乐化、浅表化的特点比较突出。大众传媒中的消费主义倾向已引起传播方式与功能作用的变化,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费尔巴哈把自己的新哲学称之为“光明正大的感性哲学”。他从人本学的人的学说出发阐述了感性,并把感性规定为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感性东西是第一位的实体。人是感性的存在,只有爱才是一个对象在我们头脑之外存在的真正的本体论证明。感性、现实性、真理性是同一的。这样一来,他的感性也就成了一个本体论的概念,人本学哲学也就是感性本体论哲学。他提出“我欲故我在”,主张只有既与感性紧紧相联又同物质手段相联的意志,才能在行动上确证包括人在内的一切感性实体的存在,这就为后人构建理解感性本体论的新视阈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鲍姆嘉通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一门系统研究"感性"的学科"感性学",即美学,并且将美学大厦建筑在"感性"这一基石之上。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不厌其烦地提到"感性"一词。通过分析其中"感性世界"、"感性需要"与"感性意识"等核心概念的意义,即可挖掘出"感性"所包含的美学意蕴:一方面"感性世界"所体现的美学对象世界是可能的,另一方面从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入手,探讨对象世界诉诸于人的"感性需要"与"感性意识",以实现"感性"的解放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在注重感性消费的今天,人们消费与阅读文学经典的热情依然很高,只不过已从过去的敬畏转为现在的调侃而已。尽管如此,文学经典与感性化的消费观之间仍存在着隔膜。实用主义的阅读与消费观或许是消除隔膜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 90年代初 ,为适应和满足日本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日本教育界出现了新的教育理念 ,即以培养学生丰富感性 ,推进“教育个性”、鼓励创新为显著特征的感性教育。感性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过程 ;二是注重个性养成的评价标准 ;三是体现“新学力观”的教育目标 ;四是鼓励开放性的教学活动 ;五是颇具多样性的实施载体。日本感性教育的新理论及其基本实践操作模式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沟通直觉与实践有多重理论进路。与现代新儒家把作为直觉境界呈现之基础的实践归结为道德实践不同,冯契的广义认识论表现了更广阔的理论视野。道家"破"的修身工夫、儒家的道德实践以及唯物史观的感性实践都被纳入"实践"的范畴,并进而把感性实践作为最基础、最本源的实践,由此对直觉境界与实践工夫的关系作了深层次、多角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