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占有一席重要位置.她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沉重的身世感和感时伤世的情思结合在一起使她的整个作品中充满了阋尽世事后的沧桑与苍凉,充满了洞穿人生况味的冷静与思索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小说独树一帜、不同凡俗。文章从题材、人物、意象、视角、手法、语言等六个方面对其风格进行了阐述 ,认为“苍凉”是她小说风格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小说家池莉的小说笔调温煦,对笔下的人物充满了"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式的宽容和理解,但这不妨碍她对假恶丑的东西的无情。本文分析了池莉讽刺方法的独特性。池莉还在其小说中描写了新形势下人们心灵的骚动与欲望的喧嚣。笔者还对池莉的写作理念及写作风格作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小说往往蕴涵着一种直触人心的悲剧意识,而"苍凉"、"悲凉"也成了其小说风格的最佳代名词,同时,也是小说的核心所在。然而,其苍凉感的产生并不仅仅是由于故事的悲剧性,也来源于整个文本的字里行间以及作品之外的作者的个人因素。从文本和作者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张爱玲小说苍凉感产生的多方面原因,从而可以展示张爱玲及其小说的独到之处与美之所在。首先,从篇名的距离、故事的距离、世俗的贴近、人物的不彻底性、意象的暗示、创作者的隐匿六个视角探讨张爱玲小说苍凉感产生的文本技巧。其次,从中西文化的积淀和苍凉的人生体验两个方面揭示张爱玲自身的遭际在形成其作品苍凉基调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指出,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的小说具有浓郁的悲情色彩和苍凉的审美风格。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使她对"苍凉"有着深刻的体会,她把自己的苍凉情怀写进了小说,把苍凉诠释于亲情的无情、爱情的无爱,为世人描绘了一个无情无爱的苍凉世界。  相似文献   

6.
王蒙在小说文体革新上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语言的讽刺性尤其是反讽艺术,它使兼容于小说中的大量认知语体成为揭示社会喜剧现象和文化痼疾的审美手段,使小说中的政治性语言和不同时期的各种话语类型在解构政治权力和权威话语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文化蕴涵,并且通过超越二元对立的基本模式。对加强小说语言在主客融合中的审美理解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7.
钱钟书先生创作的小说并不多,但是却极有份量。他的小说以独特的讽刺形象和讽刺艺术风格,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文学现象。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钱钟书小说的讽刺艺术:首先,钱钟书小说的讽刺形象是独特的——是对病态知识分子的机智讽刺。其次,钱钟书在小说中运用了犀利精微的心理讽刺。再次,钱钟书小说的讽刺语言是独特的。幽默隽永,奇趣横生,几乎是涉笔成趣,浑然天成。而大量比喻的运用,则是其小说讽刺语言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小说,带有浓厚的创作主体的情感,笔下人物的精神世界,正是张爱玲本人对家庭、时代的无奈、无助和无望情绪的再现,是她自己"内心的现象".在这种情绪之下,作品中引人注目的失落和苍凉感,读来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相似文献   

9.
《花凋》是张爱玲小说讽刺艺术达到高峰的代表作之一.她用女性细腻的笔触,辛辣而不失调侃的讽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洋场没落生活的真实图景.张爱玲的嘲讽是犀利的、辛辣的,但又是善意的、温情的,在冰冷的嘲讽之下,掩藏着作者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  相似文献   

10.
苍凉在张爱玲的文本中拥有多种指向和生成方式:不仅指时代氛围和身世感受,更指向个体生存状态和人类命运,不仅体现为一种主观情绪体验,更承载着作者的存在之思.张爱玲的苍凉呈现出对庸常人生及传奇的消解和对丰盈生命的召唤,刻画了人类存在的易逝和恒常性,具有独特的现代性特征.同时,张爱玲对人性的深切关注和深刻透视,对于当下"人被遮蔽"的普遍现象及文学创作的日益物欲化和庸俗化具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反讽是张爱玲小说现代性的标志之一。该文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张爱玲小说中反讽叙事的四种类型 :言语反讽、情境反讽、结构反讽和模式反讽 ,还分析了她是如何以反讽解构爱的神话、父权神话、女性神话以及意志自由神话的 ,并由此透视她在世俗情趣与虚无底子之间的精神立场。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小说的人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学史上 ,致力于人性探索的作家中 ,张爱玲是其中一个。在四十年代的“孤岛”上海 ,张爱玲的小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她的笔触 ,直抵人性深处 ,对人性的假、丑、恶 ,做了酣畅淋漓的挖掘和表现。本文即从这个角度 ,剖析了张爱玲的小说内涵及她对现代文学作文题材的开拓。  相似文献   

13.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爱玲的大部分小说都以婚恋生活为题材,婚恋视角是其创作的基本视角。借助这一视角张爱玲表达了她对婚恋、亲情、人性等诸多问题极具个性的思考,其小说的主要思想价值也正体现在这种思考之中。基于对张爱玲小说思想价值的关注,本文从经济对婚恋的制约,心理因素与婚恋的关系,以及偶然事件亦即未可知的命运对婚恋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张爱玲小说中体现出的婚恋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的小说以悲剧故事见长,而"苍凉"是其悲剧叙事风格的内核。文章以具体分析她的长篇小说《半生缘》为基础,借鉴小说叙事学及有关悲剧美学思想,发掘作者独特的叙事技巧,从而展示张爱玲精到巧妙地处理内容与形式之间关系的才能,达到她对"苍凉"意味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是中国文坛上一位传奇式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小说始终渗透着强烈的悲剧意蕴,这是其小说特有的审美特征。本文主要从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蕴的形成原因、具体体现以及在艺术形式上的主要表现来探讨其小说中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6.
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和中国女作家张爱玲作为两位关注女性形象和男女关系的重要作家,分别在其作品中塑造出新女性的形象并不断探寻改善女性命运及两性关系的途径。他们的女性现有一定差异,但在探寻和谐的两性关系及人类的美好未来方面又存在诸多共性。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度和环境,传承着不同的文化,但他们作品表现出的对女性的关心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继承中外人学的思想潮流,深入意识底层写"破坏"中的男性形象.通过描写精神空虚的失势遗老,浮华于乱世中的纨绔子弟,颓败灰暗的夹缝人物以及极度压抑心理崩溃的一批典型男性形象,集中体现出该时代男性在大破坏的时代背景下,个体社会价值的普遍缺失,导致人性中动物性欲求的极度张扬,社会属性的隐退扭曲,以及由此引起的人性失衡.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小说中的世界是苍凉、黑暗的,在那里,现实利益完全把握了两性关系和亲情,人与人之间没有爱,人们笼罩在生存的寂寞和惶惑之中。这是对现实人生的一种深刻的悲剧体验,浸润着作家对整个文明和人生的彻悟之感。尽管远离时代主潮,也欠缺理想的光彩和斩钉截铁的力度,但却是人类在一切时代之中生活下来的记忆,也是张爱玲作品的现代性和独特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论小说中的反讽修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反讽修辞是一个具有拓殖性的概念 ,它的意义边界随着反讽技巧和手段在创作实践中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地被拓展着。成功的反讽有助于含蓄有力地体现自己的修辞目的。反讽由三个要素构成 ,即作者在小说中的非直陈式修辞性介入、两极对立因素的相互对比及轻松自信的超脱感和距离感。这些要素决定着反讽的性质及其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