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历代开明君主都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重视人才、识别人才、选拔人才和任用人才的思想原则和主张。而其官吏的选拔,隋以前以长官荐举为主,隋以后以公开报考、按成绩择优录用的科举制为主。保举任官起源于战国时期,宋代形成保举责任制,荐人者须对被荐者任职后的行为负连带责任,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私谊滥举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明代官吏考核制度方面存有歧见的四个问题进行了考释,揭示了朝觐考察与京察制度的形成发展过程,并就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三年一次朝觐考察制度确立于洪武年间;京官考察期限先后三变,至弘治十七年形成六年一察定制;大计并不专指对外官的考察,可用以指称任何定期性的考察活动;久任制不仅没有代替或破坏考核制度,反而有益于对官吏的考核。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古代包装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包装是一个庞杂的体系,涉及诸多层面,其中进步的科技成是其发展的推动力,同时它的发展与传统的经济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包装造型的演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社会原因,且风格出现了不同的类型及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玻璃工艺的起源和特点 根据考古发掘,我国已发现的古代玻璃器可以上溯到西周,在陕西、河南、山东等地的西周墓葬和遗址中,曾出土了大量的玻璃珠和管,有的墓葬中出土的珠和管竟达千件以上。珠和管的颜色有浅绿、浅兰、紫和白,珠有正园、椭园、扁园、梭、菱等形状。 有人认为西周的玻璃工艺是与青铜冶炼联系在一起的,玻璃的原料是从炼铜的废渣中提取得来,然后对玻璃溶液进行热处理,用衬芯的方法,制成有孔的珠和管。在这之前,还应有一个比较原始的制造玻璃的阶段,即对玻璃块的冷加工阶段。 上述的推测是很有道理的,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将硬度很高的玉或玛瑙制成工具或装饰品,自然也能对天然玻璃或玻玻璃废料进行冷加工,制成器物。笔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官吏考课制度的历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官吏考课制度经过近四千年的历史沿革,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组织系统、考核标准,提出了对各类不同职务官吏分类考核,以及考核与奖惩相结合的方法,对于中国古代国家建立行政监察体系、澄清吏治、奖勤罚懒,扬善排恶,激励官员勤政廉洁,提高政府行政机构的工作效率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古代官吏考课中的一些制度、方法和技术,与今天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通过分析研究,我们可以从更深层次找出干部考核评价工作中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有助于我们今天建立、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宋朝官吏采取侵吞、盗窃、骗取、勒索、非法经商和受贿等多种手法进行贪赃活动,严重危及宋王朝的财政收入,妨碍了行政效能,毒害了社会风气,使封建政令走样变形,破坏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加深了阶级矛盾,导致了农民起义。宋朝官吏的贪赃,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封建官僚政治的缺陷、封建统治者的包庇纵容以及封建剥削制度所致。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古代官吏腐败与制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官吏腐败是封建社会体制的必然产物,而官吏腐败本身也逐渐制度化,成为一种事实制度。这种事实制度作为法外制度,可以影响甚至转变为法定制度,也可以使束缚、制约它的法定制度变成具文制度。这就是官吏腐败禁而不止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8.
礼仪制度是华夏文明的根本特征之一,它具有等级性、象征性和政治性三个特点,这从礼器、礼物、礼辞、礼仪动作、行礼的时间和空间等要素中都可得到说明.中国古代礼制的繁复程度及其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之深巨,它与专制政治、宗法社会结构结合之紧密,都为世界其他文明所罕见.由之可以透视中国传统文明的其他特点.  相似文献   

9.
我的《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一文发表后,有的同志提出不同意见,有些启发。现就这些意见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如有错误或不当之处,希同志们指正。一、关于瓦尔那和迦提的概念1980年印度出版的《印度历史评论》杂志发表了S·杰斯沃尔所写的《早期印度社会史研究》一文。文章开端就论及瓦尔那(varna)和迦提(jati)的概念,并对与此有关的各家说法作了简要的评述。笔者读后感到这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遂写了一篇题为《关于种姓的几个概念问题》的文章。因此,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司法官吏责任制度是古代吏治中的关键内容。它内容丰富,规范详密,自成体系,几乎涉及现代诉讼的每个环节.甚至在某些环节的责任要求比现代更为严格。它强调对违法的司法官吏课以刑事惩罚和行政处罚;法律规定很严,但实际执行很少,立法与实践相脱节;皇权主宰着它的功能的发挥,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它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司法腐败,对于减少或缓解冤狱对人民的摧残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开采和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之一。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曾产生过重要作用。煤炭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煤炭的来源众说纷纭,国内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在古代中国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煤炭曾有数十个不同的名称。用手工生产煤炭的场所统称为煤窑。古人对煤炭的利用经历了饰物、装饰品、生产生活燃料等过程,煤炭在中国古代的用途相当广泛。  相似文献   

12.
西周吴国的史事,见于文献记载又较为集中的,汉以前主要是《春秋左氏传》和《国语》。而有系统的记述,那是汉人司马迁的《史记》。袁康的《越绝书》,赵晔的《吴越春秋》,在某些方面比《史记·吴太伯世家》要详尽一些。《诗》、《论语》、《公羊传》、《谷梁传》、《逸周书》、《世本》、《古本竹书纪年》、《战国策》、《墨子》、《韩非子》以及《吕氏春秋》、《淮南子》等,都有零星的片段的论述。金文也提供了些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夏商两朝不是奴隶社会,而是王权专制的雏形氏族部落国家;中国的封建社会,应从西周起到战国末为止,秦统一后,秦始皇全面开创了皇权专制的政体,打破封建壁垒,这对于巩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所以两千余年的皇权制社会应叫它皇权社会,而不应称之谓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4.
引渡是与犯罪作斗争的一种国际合作,是国家之间刑事司法互助的一项重要制度。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引渡制度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并且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普遍性国际公约对整个引渡加以规定,因此有必要对引渡主体、引渡客体、引渡的基本程序和法律依据以及关于“政治犯不引渡”等一系列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统治者、官僚群体和平民百姓围绕官吏选任方式的理性自利博弈,是导致中国古代人事选拔制度变迁的本因。阶层利益均衡是评判选官用人制度稳定与否的标准尺度,这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坚信政治结果就是行为者策略性计算结果的观点不谋而合。以我国历代人事选拔制度演进脉络为主线,用制度分析和发展框架作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分析工具,对制度变迁及其动因进行全方位研究,并深入挖掘古代人事制度变迁对今天人事选拔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古代谏诤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谏诤是人们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的谏诤主要指臣下对君主提出批评或建议。在君主专制政体之下,谏诤与君主决策、国家兴衰关系甚大。本文在系统考察中国古代谏诤历程及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国古代谏诤制度的演进,君主的求谏、纳谏与拒谏,臣僚的谏诤艺术及谏诤的性质与作用。其中揭示的君臣间在谏诤方面的规律性问题,即使对今天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建立正常的民主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制化 ,行政复议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 ,行政复议制度的作用日显重要。在其实施过程中收到了很大成效 ,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其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点浅薄建议 ,希望能对行政复议工作、行政复议法的有效实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根据判例在法律体系中的作用,古代中国判例的发展可划分为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五个历史时期。判例对补充和完善成文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封建专制集权、成文法和司法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社会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古代中国判例并未最终形成为判例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官吏任用、管理的回避制度,是中国和世界法制史最早实行的一种为防止官员之间朋比勾结,循情任私,干扰国家中央与地方行政官员任用、管理的重要制度,同时也是严格依照法律进行人事管理的法定原则。我国自秦汉至晚清,几乎历代封建王朝都无不重视回避制度的设立与实施,其内容除了涉及人事吏治外,还涉及到考试制度与人才选拔、培养制度等,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此,认真考察中国古代回避制度的沿革及其相关问题,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国古代官吏的考核制度为考察对象,力图通过对官吏考核制度各阶段的纵向分析,以便获取某些有益的启示,扬长避短,古为今用,以完善我国当前的公务员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