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尼采后期坚持认为自己是彻底的反形而上学者,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或者拒绝承认的是,在对传统形而上学批判之后他又完整重构了新的形而上学。尼采的批判性主要针对传统形而上学抽象方式或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本体论、形而上学目的论,而重构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一、利用抽象思维为世界生成变化概括出一种本质或基础——权力意志;二、阐释或者建构人类主体性——超人;三、寻求一种时空超越性慰藉——永恒轮回。尼采深刻影响了西方形而上学史,具有巨大的转折性意义。后现代主义继承了尼采批判性的成分,拒绝其新的形而上学建构,这一现象是形而上学自身消解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尼采的永恒轮回虽是一个表示世界、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概念,但尼采坚持这一概念,目的却不在于以此建立一个更完善的世界观理论,而是用它论证永恒的生命,肯定生命的价值,从而建立一种独特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3.
尼采站在反对基督教和自柏拉图以来的欧洲哲学传统的立场上,反对信仰永恒的上帝,以永恒回归对终末提出说明。他认为在人生的回归中,后来的生命与已有过的生命在内容上一致,是已有过的生命的完全重复,再来的生命不是一种新生命或更好的生命或相同的生命,而是这一致而同己的生命的重新再来。他重视人本身的价值,以权力意志肯定“我能”而否定“顺从上帝”,以永恒回归强调生命的独特性,以彻底的虚无激励人追求成为生命的强者,从而揭开人生真相。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尼采的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的基本观点 ,从“发展的思维方式”、“辩证的一元论观点”、“超人模式”、“对立统一的圆周运动”四个方面 ,论述了尼采站在一元论的立场上向世人展示的一种发展的辩证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5.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是第一位非道德主义形而上学家,而非海德格尔所说的最后一位存在论形而上学家,其使命是超克道德。借助于伦理与道德的区分,我们发现,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是伦理教师而非道德教师:他教诲超人和永恒轮回伦理,力促人类精神实现从道德向伦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酒神精神是尼采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思想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底蕴。从酒神精神的概念出发,追寻了这一思想 提出的渊源与意义,并且阐释了酒神精神与尼采其他思想之间的关联性,然后从尼采哲学中窥探出酒神精神肯定生命与勇于 探索的现实意义,希望当下青年人可以从中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在尼采的思想中存在一些深刻的矛盾:一方面尼采宣告上帝死了,从而为虚无主义鸣锣开道,另一方面尼采又企图克服虚无主义;一方面尼采的"永恒轮回"可被视为虚无主义产生的根由,另一方面它又可被理解为克服虚无主义的动因.从尼采的问题意识出发考察这些矛盾,发现它们都是一种为了在一个"上帝死了"和理性的神话被打碎的时代重建价值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德国哲学家尼采一生创作了许多诗歌,从中学时代的抒情诗到1888年的《狄奥尼索斯颂歌》,他的诗歌创作历经了 30年.但尼采诗歌似乎并不好读,也难于讨论.尼采诗歌可分为抒情诗(歌曲)与格言诗两类,其抒情诗的顶峰是酒神颂歌,而格言诗则更多的是传达尼采的哲思.区别于音乐性的抒情之歌,尼采把自己的格言写作命名为"无歌的思索",而...  相似文献   

9.
"超人学说"是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所呈现出的核心观念,它强调人应当具有创造性地不断自我超越,从而保持活力并恢复人的生存意义。要对"超人学说"这一概念展开讨论,首先需要明确通向超人之路的前提,接着还需要对超人与上帝的区分、人的存在性等问题进行论证和解决,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这一概念,并了解"超人学说"在现实层面上对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11.
现代性作为欧洲启蒙时代的文化成就与精神产物,在其自身的发展与演变中矛盾百出、危机四伏。尼采反对启蒙的设计,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现代性建构的两个支柱: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尼采揭示了理性的非逻辑来源,否定其独裁的权威,同时,谴责人道主义扭曲了人的形象,造成人性的固化与渺小。尼采为现代性提供的艺术式拯救方案虽以失败而告终,却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2.
在尼采《苏鲁支语录》的"读与写"篇中,"血""笑""舞"三个意象相互关联。在"血"的生成性、"笑"的反讽性与"舞"的轻灵性背后,正是精神与肉体、自我与他人、瞬间与永恒之间界限的消弭。而"血""笑""舞"三个意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正在于超人,其内在的意义就是消弭的界限。这也就表明,在封闭界限消弭的尽头,恰恰诞生了尼采所指示的超人,生成了尼采的格言体作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艾青人物诗中的母亲题材的诗歌文本,在梳理与概述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原理,从母子结构的内在机理视角切入,着重对大堰河等母亲形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得出了"不是艾青创造了大堰河,而是大堰河创造了艾青"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笔下的东京形象既是自我的社会镜像,又是建立在民族复兴意义上的日本文化和生活想象。周作人在个人性分与民族古昔里找到了与东京日常生活的契合点,对落语、川柳、浮世绘等的接受确立了他介入五四新文学的角度和姿态。民俗、遗传和国粹则是另外形式的“日常生活”。周作人的东京形象重构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对自我与他人或自我与世界的调适风度。在反抗与革命的框架下,周作人别构了日常生活的现代性空间。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40年代前期,在国民政府"开发西北"和"到西北去"的舆论造势和内地战乱灾荒引发的大规模人口流动的现实推动下,出现了一些或政府组织或民间自发的科学考察团和移民屯垦潮。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现实中的新疆问题积习至千头万绪,新疆游记中关于新疆的介绍主要呈现出两个面向:一是美化新疆自然风光和人文地理,以期稳定民心和宣传新疆,凝聚国土意识和国家立场;二是直面新疆混乱时局和诸多问题,努力破解"谜一样的新疆",以期引发国人的关注重视。无论怎样的书写,无疑都在进一步巩固国人对于新疆作为国家领土固有一部分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塑造了"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体现了"迷惘的一代"的文学的基本特征,他本人因而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然而其女主人公布莱特@阿什利却遭到了人们的谩骂和唾弃.以历史的眼光,分析了海明威笔下的新女性形象,并指出布莱特是时代的新女性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7.
在古希腊著作家笔下,古代埃及国富民丰、阶层分明,历史悠久,是文明嚆矢,但同时又被描绘成野蛮、排外的国家形象。与史源、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变化以及希腊人对外观念的变迁密切相关的这种形象建构,一方面基于著作家的亲身经历,另一方面也不乏他们对异域的诸多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