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讯     
经济内需扩大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中国扩大内需正在推动国家的经济增长——在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美国经济持续低迷之时,这对于全球经济来说,无疑是个潜在的利好消息。中国的国内需求正在部分程度上弥补对其出口需求减少的影响,从而使中国能够较好应对出口量适度下降的情况,过去出口减少曾对其经济造成重创。同时也表明,中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中央多次强调消费需求的作用体现了当前拉动我国国内消费需求对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表明了扩大国内需求是推动我国经济走上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左秦 《经理人》2023,(3):10-12
<正>基于两大趋势影响,使得中国劳动力的技能升级转型迫在眉睫。其一、中国逐渐从出口、制造、投资拉动型经济,转向内需、服务和创新驱动型经济——这种转变,极大地改变了现有工作类型;其二、数字化和自动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因此,无论是以重复性体力劳动为代表的制造业岗位,还是需要数据输入和验证等基本认知技能的服务业岗位,其需求都在减少。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经济活动当中,由于国际需求减弱的大环境影响,国外贸易商相当关注中国政府存出口退税率方面的优惠举措。一旦某个领域上调出口退税率,国外贸易商很可能借此做文章,而国内出口企业为保订单,容易做出妥协  相似文献   

5.
《决策与信息》2006,(2):69-69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一旦产能过剩将会导致固定投资下降,在其他板块没有追上的同时,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放缓。从2005年的数字看,固定投资约占中国GDP增长的四至五成,产能过剩如果导致投资减少,就会影响经济增长。同时,外来投资者正在减慢把厂房迁往中国内地的步伐,因此,他估计今年的出口只会增长15%,远低于2005年的28%。  相似文献   

6.
名刊要览     
《决策》2009,(6):8-8
亚洲经济:卧虎藏龙 亚洲很可能在全球率先复苏。亚洲在全球经济衰退中出口急剧下降倍受打击,有人担心这些主要依靠出口的国家经济,在美国和欧洲的消费需求反弹之前,不会出现稳步复苏。然而,亚洲的强劲弹跳力不容小觑。它们在经历20世纪末的亚洲经济危机后,出人意料地迅速反弹,它们可能再度令人惊讶。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增长四十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实现了4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改革开放形成的持续制度创新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制度保障。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劳动要素支撑,但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逐步减少,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驱动模式从早期的劳动力要素驱动为主,逐步转向劳动与资本要素共同驱动、资本要素驱动为主和资本要素与自主创新共同驱动。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出口在基础需求中占比的先升后降,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模式也从早期的内需拉动为主转变为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最后再度转向内需拉动为主。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1990~2000年新一轮轻工业化和2000~2010年的再度重化工业化发展之后,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第三产业相对快速发展的转型发展时期。从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依然具有持续较快增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伴随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中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制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国际经济动荡主要是通过贸易流和资本流两个渠道影响中国经济的。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中,贸易流的影响主要通过四个环节传递:·需求减少。危机导致亚洲国家国内需求锐减,进而使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下降。·汇率贬值。亚洲国家的货币贬值使中国出口商品在亚洲危机国和第三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倾销。由于急于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一些亚洲危机国家完全不顾成本和价格竭力扩大出口,从而造成中国出口的困难。·初级产品价格。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份额和就业份额已经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趋势,展现出了“过早”、“过快”去工业化的发展态势,中央为此提出了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发展要求。文章通过对15个去工业化国家的投入产出分解分析,将制造业增加值份额的下降分为了相对增加值率、国内供给率、生产结构、最终需求结构和最终需求量五个因素所引起的变化。分解发现,国内供给率、生产结构、最终需求结构因素是导致大部分国家去工业化的主要原因,而生产结构、最终需求结构和最终需求量因素是导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份额下降的原因。中国最终需求中对制造业需求降低是由于消费结构中制造业份额下降和出口需求降低。为此,要确保中国制造业份额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自主创新,扩大国际国内制造业市场;提升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创造制造业新需求;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缓解去工业化导致的经济增长放缓。  相似文献   

10.
中国要想从以出口,投资拉动的经济模式向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的模式转型,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方努力,多管齐下,才能使其在保持经济稳定的前提下完美转身,而且发展农村经济是根本,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李霞 《经营管理者》2009,(17):219-219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把以外需为主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内外需共同拉动。长期以来,我国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降低,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大国,外贸依存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美国次贷“飓风”引发的国际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外贸出口产生了重创。08年下半年来连续的外贸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未能改变中国进出口双降的局面。中国进一步鼓励出口的政策空间已经非常有限,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给中国带来巨大的风险。危机促变,当前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进行转型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09,(7):8-9
出口导向政策需要反思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认为,最近一些年,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而国际经济体系存在的问题,在中国早就有反应,根本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粗放的增长方式通过出口导向的政策,就和世界金融体系联系在一起了。但是,正像所有采取出口导向的国家一样,成功执行这种政策十年二十年后,  相似文献   

14.
丁加祥  孙武 《决策与信息》2011,(11):182-184
2008年金融中中国是最大的间接受害者,巨额的外汇储备造成了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强势的出口经济也正在制造着同世界各国的贸易摩擦。内需不足、出口依赖,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二元化经济,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等显示了中国经济结构的不均衡。本文分析了上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希望能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15.
从需求角度来讲,拉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和出口。其中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为重要的动力。从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多年来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消费需求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主要因素。扩大消费  相似文献   

16.
《领导文萃》2008,(10):6-7
中国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开始在中国各地显现出来,而此时恰逢美国的次贷危机日益恶化,世界经济开始变得前途末卜。中国2月的出口为873亿美元,仅比去年同期增长6.5%,与过去20%以上的增幅相比,速度明显放慢,当月,中国向美国出口15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吹风     
《领导文萃》2015,(3):134
习近平:中国经济的强韧性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支撑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中国经济的强韧性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支撑。我们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以目前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  相似文献   

18.
自2008年8月1日起,我国的部分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旨在确保经济稳定较快增长,对纺织品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可适度缓解当前由于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外部需求放缓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造成的经营压力。但出口退税率上调可以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产生多大促进作用?什么样的出口退税政策最有利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19.
经济     
《领导文萃》2013,(24):130-131
中国转型影响未来全球经济 全球经济的大部分动力来自中国。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金融时报》撰文时曾提到,中国将持续保持健康的经济增速,并坚持对外开放。同时,中国将精简政府规模,力推结构性改革,刺激国内消费。城镇化将让一亿农村人口在接下来的10年内成为城镇居民.这将大大提高国内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20.
高初建 《经营管理者》2011,(11):101-101
由于民营企业普遍实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差,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所带来的压力,很难支撑。显然,对民营出口企业正在面临的困难,我们不能无动于衷,袖手旁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