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忆得诗有初婚牧石先生示诗。有日成博议几千行之句敬和诗。家世节录先君文词夫之获见者赠处士陶公万梧文注夫之妻父。刘明遇譔陶孺人墓志铭陶孺人产衡阳千畝侯赀累钜万作合于青灯布缕之孝廉而不挟富以骄其夫家。夏从牧石公读史曳塗居。忆得诗有夏日读史曳塗居闻松声怀夏叔直先生诗。家世节录仲父和易而方介恬于荣利博识工行楷书古诗晚築室坰外号曳塗居莳花植药怡然忘物每谓漆园吏东皋先生去人不远牧石公孙敏生。玉之公五子字幼重号卓枫行八。  相似文献   

2.
三代以上。治与学本诸已。而天下有治功。三代以下。治与学不本乎身。而天下无治术。岂今人果不及古人耶。由其所以为治与学者。未得其本故也。中庸曰。治国其如示诸掌乎。论语曰。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孟子曰。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又曰。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夫以天下之大。而化为寘诸掌中之小。岂故为是大言耶。盖固有运于掌中之道在也。孔子之语曾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其语子贡亦然。曾子释之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曰忠曰恕。其为词也二。而以此释一贯。何耶。中心为忠。如心为恕。以忠恕待人。其视人  相似文献   

3.
毁方终觉不成圆。生就高怀喜自然。豪气骑龙犹昔日。天才倚马愧当年。赠逸有倚昔湘绮师马万言同李白犹龙一见得玄经之语又皮鹿门赠逸有倚先生序逸诗序中有以天才许之至今思之愧甚座无宣父狂惊客。志尚陈平懒计田。囘首江山正摇落。横戈何日剌苻坚。  相似文献   

4.
船山社友周木崖君避難潭城以丁丑除夕所作七律一章見示時余亦於上年冬避炸囘縣過陰曆年與有同感閱之彌增棖觸步和二律一寫愁懷連月奔馳席未溫自敵機初次來湘轟炸後住處屢遷後乃决計囘潭狼煙到處有啼痕逃生反得鄉居樂離潭多載與里中親朋往還談讌極歡投宿難忘地主恩注長未錄擾攘一年看又盡蒼茫八表歎同昏百千浩刦誰能避佛  相似文献   

5.
唐德刚<胡适杂忆>里有这样一段话:"有一次我问李宗仁先生对胡先生的看法,李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吾人如不以人废言.则这四个字倒是对胡先生很恰当的评语.  相似文献   

6.
王宏 《船山学刊》2019,(6):113-113
船山先生《示子侄》与历代家训迥异,该文从大处着眼,并从教育的关键处——立志与习惯养成切入,高屋建瓴、言简意赅、文质兼美地彰显了船山先生之家风。记得年幼之时,父亲为我发蒙,拿出先祖船山先生《示子侄》家训碑文拓片,逐字逐句教我识读,并备齐文房四宝,手把手教我抄写。从习诵抄录《示子侄》家训开始,我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
慈训安能一日忘。课经常在纺车旁。荻灰欲共儿心熱。灯影弥增母节光。提命早知期望苦。迈征今与岁华长。嗟余囘忆床头拜。清藜幼时自塾归母病在床向床前一拜母曰予即死当佑汝人学也手  相似文献   

8.
如此凄清最可憐晓风疎柳对婵娟冯郎词句王郎画一段风流忆往年青衫笠影貌蘧蘧妙句频伽更起予。郭(?)题诗有浩荡江湖未后期之句惭媿江湖归未得淡烟和。  相似文献   

9.
严肃谨慎,意在“求实”——忆谭其骧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肃谨慎,意在“求实”——忆谭其骧先生史为乐谭其骧先生字季龙,是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我于1962年在复旦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后,考取研究生,师从谭先生研究历史地理学,有机会经常聆听先生的教诲。我感触至深的是,不论先生从事研究、撰写论著,还是指导...  相似文献   

10.
对理学家诗 ,总体评价不高。但对具体作家、具体作品作具体分析 ,不是一棍子打死。“句中眼”应为“警策”处 ,而非“警句”。舍去篇章不顾 ,就不能称为“句中眼”。“句中眼”也不一定就在五言诗的第三字、七言诗的第五字上。“句中眼”不必句句有眼 ,也不一定为声音之“响”字。  相似文献   

11.
富贵不可。恋佳城聊自图凤楼山更秀石冷月同孤待死心还热求生志尚迂活埋余亦乞船山先生有我自从天乞活埋之句吾道赖谁扶  相似文献   

12.
出书而不做必要交待,如同让人吃下一顿糊里糊涂的大餐,殊为美中不足.故此,梁西先生同我合著的<法学教育方法论--同读者讨论国际法研究、论文写作和课堂讲授等问题>一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之际,先生要我写几句说明,我立即应承下来.一则,我既已附骥在先,又何惮再佛头著秽?二则,先生年逾八旬,目力欠佳,师母严禁先生伏案劳顿.我虽无七步成诗之能,出点力气总还是可以的,就权当效戏彩斑衣吧.  相似文献   

13.
蓝益江 《东南学术》2000,(4):114-119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 ,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1]这句话对我的影响相当之大 ,以至成为我的座右铭。我生于山区 ,长于农村 ,高中毕业后去插队当农民 ,然后又当测绘工人 ,漫山遍野地跑 ,不停地在爬山。当我步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大门之后 ,我以马克思这句名言来激励自己 ,去攀登一座座高山。一在动荡的“文革”之后 ,我有幸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考上了厦门大学经济系 ,就读于王亚南先生执教过的政治经济学专业。对此专业的选择应缘于我插队的经历。在中学时期 ,我的兴趣在…  相似文献   

14.
蒋光慈与鲁迅的一段史实 鲁迅先生在《伪自由书·后记》中写道: “现在使我记起了蒋光慈先生。” “事情是早已过去,恐怕有四五年了,当蒋光慈先生组织太阳社,和创造社联盟,率领‘小将’来围剿我的时候,他曾经做过一篇文章,其中有几句,大意是说,鲁迅向  相似文献   

15.
姚合<姚少监诗集>卷三有<九日寄钱可复>一诗,傅璇琮先生<唐五代文学编年史>、陶敏先生<姚合年谱>皆未言其创作时间.其诗云:"数杯黄菊酒,千里白云天.上国名方振,戎州病未痊.静愁惟忆醉,闲走不胜眠.惆怅东门别,相逢知几年."诗中有"戎州病未痊"一句,姚合早年曾从事魏博田弘正幕府,开成四年至五年曾任陕虢观察使,亦"诏遣理兵戎"(<酬光禄田卿六韵见寄>).<新唐书·钱徽传>:"子可复、方义.可复死郑注时."知钱可复卒于大和九年"甘露之变"时.故姚合诗所云之"戎州"当指其入魏博幕之时.姚合入魏博幕,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定于元和十二年末或十三年春.又,元和十五年十月田弘正移镇镇州,<九日寄钱可复>作于秋之重九,故姚合<九日寄钱可复>的写作时间当在元和十三年秋至元和十五年十月间.  相似文献   

16.
"贰于×"句有两种相成相反之语义:一为对某有二心或叛离某(A类句),一为(有二心而)叛向、归依于某(B类句).这种观点可以正确解释古代典籍中"贰于×"句,也符合历代多数训诂家及现代学者的看法.而杨亦鸣先生<再谈〈左传〉贰于×>等文则多有可商.  相似文献   

17.
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有“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句,自此何逊扬州咏梅遂成故实,为后代文人乐于使用。而其语所涉之史实本来不明,由于“伪苏注”的掺入,情况变得更加纷纭复杂。笔者在旧稿基础上进一步勾稽考索其言之所据,同时对历代围绕这一故实的诸家之说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8.
白兰国址再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九五○年夏秋间,客沪上顾颉刚先生寓。某日,顾先生偶问到白兰这个羌族部落国的所在地,我约略查考了一些有关资料,草了一篇《白兰地望考》,供先生参考。时隔卅多年,当时自己谈了一些什么,也已完全淡忘,不复省忆。到了八十年代的今天,我才有机会看到顾先生《史林杂识》(初编),其中《白兰》篇有:“有友自青海来,余因以此问题质之”的话,始知顾先生在考证此问题时,兼采了我当时的一些说法,不禁惶悚汗下!因而在近两年所写的有关文章中对此续做过一些探讨,但仍很零散,且不免错误。《青海社会科学》一九八二年第2期刊载了聪喆同志《白兰国址辨》,对此问题做出了新的探讨。此文先曾送我看过,我认为他一空依傍,独抒己见,且对有关地区实地做过考察,甚有助于对此问题的重新论证。随后聪喆同志又写了一篇驳诰“维州白  相似文献   

19.
唐德刚先生在《胡适杂忆》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他问李宗仁对胡适的看法.李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这位胡适的弟子也同样认为“胡先生在盛名之下是十分‘爱惜羽毛’的。”胡适本人在1922年曾反诘道:“有人说我们‘爱惜羽毛’……我们若不爱惜羽毛。今天还有我们说话的余地吗?”在时隔二十年的1947年.他在日记里明确写下了“我不是爱惜羽毛的人”。  相似文献   

20.
原来我是打定主意独身一辈子,因为我看到许多家庭都不幸福,有的谈恋爱时海誓山盟,有的不顾家长挥刀舞棒的阻挠,结成鸳鸯,可婚后不到几年,同床异梦者有之,分道扬镳者有之,厮打砍杀视若仇敌者有之……因此,我对结婚有一种恐惧感。我常想,与其结婚找痛苦、找麻烦,倒不如独身清静自在。 但命运之神以乎觉得我不该享受那份孤独,我有缘结了连理。蜜月时,夫说:“我们不只是蜜月、蜜年,我俩要蜜一辈子”。我自然欣然赞同。 我和夫有许多共同点和爱好:物质生活以温饱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