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俳句是根植于日本本土的文学样式这一现象,仅在影响研究的视域下看待芭蕉的文学创作势必会忽视其自身的独创性和完整性.艺术品不仅仅是来源和影响的总和,应视其为一个整体,从别处将获得的原材料在整体中不再是外来的死东西,而已同化于一个新结构之中.1芭蕉的文学创作不仅是对中国文学的习得和模仿,还有他自身对文学美的理解.要在实证性文学关系案例分析中找到文学现象中的流传、变异和规律是曾顺庆先生提出的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的意义所在:在客观事实为证的基础上,正视比较文学间的影响关系;与此同时,能够还原、再现被影响对象自身所蕴含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广义角度分析虚拟及其关系,将广义上的虚拟关系划分为完全虚拟关系和非完全虚拟关系,进一步将非完全虚拟关系划分为前实后虚的非完全虚拟关系、前虚后实的非完全虚拟关系和现实非完全虚拟关系;分析当代语境下的网络虚拟、网络虚拟关系的本质、网络虚拟关系的价值、网络虚拟关系对人的虚拟本质与现实本质的影响及其网络生活的本质;并从法律、道德及管理角度给出网络虚拟关系的指导对策。  相似文献   

3.
郑绩 《浙江学刊》2007,(2):56-61
郁达夫的作品素以抒写自身而名,他本人也认为文学作品都是本人的自叙传。因此在郁达夫研究领域中,精神分析,尤其症候分析是常用的方法,郁达夫的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因此常常被用来互相印证。然而郁达夫对于文学是自叙的看法,从另一个角度也证实了他在文学与现实中的双重自我构想,两者之间的关系还在于互相构建。而这种文学与自身的重构,正是出于文学与社会对现代性实现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为一种精神存在方式,体现了对人的生存状态深刻的道德关注甚至终极关怀,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包含了道德上的自省和反思,能够通过启迪和诱导人们的行为方式而发挥道德感化功能.文学中的道德判断是以情感判断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并且是从主体出发,由情感而生判断,个人的价值观念和主观好恶免不了渗透其中.因而文学的道德评判是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超越道德判断的层次,把人物或行为纳入多维价值系统进行立体的观照,从而做出更高的富于人生哲理意味的把握,因此,文学的道德诉求与道德超越是文学与道德关系的两面.  相似文献   

5.
杜梁 《求是学刊》2014,(3):124-129
新时期以来对"文学是人学"这个命题的质疑与阐释相互缠绕,引起了不同范围的论争。对这一命题学理逻辑的质疑与阐释,从生态文艺学角度提出的自然与人之关系的质疑与阐释,以及对于命题中"人学"理解的歧义与争论等,都既具有启发意义又值得进一步商榷。现代社会人文精神的困厄向我们昭示了新的阐释之维:一方面,追求自由与超越是人的生命本性;另一方面,文学以审美的方式显现着人的自由性,因此人的自由与文学的自由性具有内在的同一性。这是一个文学价值论的维度,从这个维度来理解文学,作家以审美创造的方式实现超越和追求精神自由,而读者则通过文学作品,以审美想象的方式实现超越并获得自由,"文学是人学"的意义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6.
马汉广 《学习与探索》2012,(5):119-123,163
巴塞尔姆《白雪公主》通过对格林童话的戏仿,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危机意识。一方面,传统文化以话语碎片的形式进入当下,成为新的话语和意义的生长点,并进而成为现代人生存的直接现实;另一方面,人也必然要反抗这种话语的现实,以求解脱自我身份认同的危机,但这种反抗却只能是以一种话语去对抗另一种话语。这就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现代倡导和实践"兼容并包"理念的一个最佳典范,蔡元培时期的北大则被人视为实行"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一个不可企及的范本.本文以蔡元培为中心,从史料出发,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兼容并包思想的形成过程作了梳理,对他在担任教育总长与北大校长期间所实施的教育方针及采取的变革措施作了深入全面的分析.文章认为:蔡元培倡导"兼容并包"的价值理念,并以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所揭橥的"思想自由之通则"作为包容思想的理论基础,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从其一生行事来看,他既有兼容并包的一面,也有很不宽容的男一面--这在他作为利益之争的当事者一方时表现得尤其明显.在多元冲突的现代社会背景下,除了思想上的包容和人格上的容人之量以外,还必须建立一种可以容纳、协调和整合彼此之间有着各种矛盾的各个不同利益主体的社会机制,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制度构架.  相似文献   

8.
尹疏雨 《社科纵横》2012,(2):72-73,93
法官与律师之间非正常关系的情况是极为复杂的。现有的研究成果在解读材料以及分析方面缺乏洞见。必须寻找一种合适的视角,采取适当的分析工具,才能够深刻地解读法官与律师之间关系因素的真正原因,以及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使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建立非正常关系运作的模型,可以清晰地看出非正常关系的内在运作机制,从而能够有效控制非正常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盟关系:现实与理解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探讨中国与东盟关系中,东盟对中国理解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双方应该如何摆脱现实与理解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清代经史关系的变化错综复杂,经史纠葛既受学术自身演化的影响,又与社会变迁密不可分,其主流表现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清初学者尊经重史,史学思想受社会变革及汉、宋兼采之学的共同影响,立足当世,批判现实,博求实证,经史之学的共同指向是经世致用。乾嘉时期,汉、宋分化,汉学特起,学风转化。汉学反对空谈义理、重视名物训诂的思想,直接导致了史学领域重考证、轻议论的治史风格的形成。及至晚清,社会危机催生了今文经学,今文经学的史学性使变易历史观得以畅行。同时,因学术因缘与社会巨变的影响,使得经学由学术中心而边缘化并最后消亡,史学则由边缘走向学术中心,完成了经史互动的最后转换。  相似文献   

11.
王晓东  刘松 《求是学刊》2002,29(4):38-42
马丁·布伯是 2 0世纪声名斐然的犹太教哲学家。他提出了哲学的“关系本体论” ,或者说“我—你”哲学。从我—你关系出发 ,对传统哲学的“我—它”关系进行了批判。马丁·布伯的我—你哲学或关系本体论 ,是对人类生存的神学人本主义意义上的反思 ,同时也是对西方文化和社会危机的浪漫主义的批判。他的神学可以称之为浪漫神学。布伯的哲学思想具有很大的合理性 ,同时也具有很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马汉广 《求是学刊》2013,40(2):115-123
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观念的提出,已不同于歌德和马克思当年提出的世界文学概念,它既包含有那种世界主义的乌托邦理想,同时又是一种消解中心、多元并存,以全球化眼光看待本土经验的文学实践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场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地域文化的大合唱,也是一场文化战争,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文学概念有着多重意蕴,历来被人们在不同层面和意义上使用,诸如大写的文学、小写的文学,精英文学、大众文学,纸质文学、网络文学等等.过去我们研究的文学一般都是指前者,即大写的、由少数精英创作的、被印制成书刊文字的文学.这种研究表面上研究的是文学,但实际上是通过研究来认识主体自身,揭示主体是如何在文学活动中被建构起来的.自从雅各布森提出文学性概念以来,文学研究范式实现了从宏大理论叙事向文学作品自身的转型,从而进入了对具体的、大众消费的、新媒体形式下的文学概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赵春荣 《探求》2007,3(4):58-65
发生在70年前的"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的损失。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国共合作、全民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70年后的今天,抚今追昔,既有宝贵的经验、沉痛的教训,但更多的是深刻的历史启示和对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从米尔斯的经典文本入手,指出"中产阶级"概念当中包括结构位置和价值期许的双重意蕴。没有切实的结构位置,价值期许就失却了具体的担当者而悬在半空;但没有价值期许,结构位置也就元气消散而徒有躯壳。中产阶级研究在当下中国情景中的根本困扰是,内含在"中产阶级"概念中的结构位置与价值期许的双重意蕴在现实中并非稳定地耦合在一起。解决上述困扰的现实办法,不是使中产阶级概念"操作化"或"指标化",而应当是立足于具体的结构位置,然后从不同结构位置彼此如何"看待"的关系视角去考察结构位置与价值期许之间的动态关系,去考察对"中产阶级"的社会认知在这种动态关系中如何逐渐沉淀凝结。  相似文献   

16.
李怡 《唐都学刊》2003,19(1):53-55
“全球化”是新世纪中国学术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国西部文学”虽然已经阐述了多年 ,但在今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之中 ,无疑也产生了特殊的意义。但将这两个“重大”置放在一起 ,其意义的连接却变得曲曲折折了。从表面上看 ,“全球化”与“中国西部” ,这是一个普遍性的时间和一个特殊空间的问题。我们常常在说“全球化时代”如何如何 ,这也就是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正在怎么“化”的过程 ,这是一个时间的过程。“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西部文学” ,似乎应当考虑的是一个局部空间的文学现象如何适应更有普遍意义的时代发展的要求。当然…  相似文献   

17.
司法体制在国家纵向权力安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个国家宪政框架中的权力结构存在线性式、宝塔式和网络式三种理论模式。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典型的网络式结构特征。联邦制和司法权在联邦制国家的权力结构中形成了立体宪政结构。联邦制中的司法权结构模式可以分为美国模式的"双轨交叉式"结构和德国模式的"多支汇总式"结构。这些对中国解决"司法权地方化"问题的司法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唐艳 《唐都学刊》2023,(2):42-52
董仲舒请雨、止雨祝辞中既强调天道阴阳原理,又渗透着人之为人的性情、意志与精神,从中可以揭示出天人互动的内在机制。董仲舒要求“择巫之洁清辩言利辞者以为祝”,以虔诚、恭敬之心去感化天。《请雨祝》《止雨祝》超越了商汤祷辞中鬼神崇拜与血腥残忍的蒙昧面向,以“开阴闭阳”“开阳而闭阴”的天人感应原理来实施求雨、止雨之术,更趋于理性化和人文化。“以身度天”是人通达天的独特体认方法,人们以人之本能欲求与情绪好恶去揣度天,人喜爱美食好酒,天、神也应如此,故祝辞中强调敬进“清酒”“膊脯”“肥牲”的人间上等食物,使用叹词来引发天与人的情感共鸣,以劝诱上天达成人们的祈愿。《止雨祝》严正强调“无使阴灭阳”,阳尊于阴,阴不可凌阳,借此以申明天意,表达人对天的绝对遵从与崇高敬意。人与神灵沟通的动力源于其对天道的理性认识与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严复与斯宾塞、赫胥黎的思想关系,存在着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严复在几乎所有的主要问题上都接受了斯宾塞的理论,而另一种观点认为,严复的理论是对斯宾塞和赫胥黎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的糅合、折衷。从伦理学的角度对折衷论的论据考察发现,这些论据都难以成立,把严复珀!解为斯宾塞主义者比将其理解为折衷主义者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0.
姚文放 《求是学刊》2013,40(3):108-113
一、表征性解释的释义①所谓表征性解释(symptomatic interpretation),是乔纳森.卡勒在《文学理论》一书中讨论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时提出的,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鉴赏性解释(appreciative interpretation)。②在卡勒看来,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转化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对于作品的解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