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因科学的有关研究成果已经证明,基因不仅决定了人类的生理机制,也在影响着人类的心理活动.据此可知,文学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也必与基因相关.基因信息,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源泉,也会影响其创作才能、艺术个性等等;不仅决定了艺术形式或某些形式要素的生成,同时也在维系着某些形式规则的稳定性.此外...  相似文献   

2.
在封建阶级人伦道德的熏陶下,有一群为爱而生、却又为爱而毁的女人,其复杂的悲剧内蕴不仅揭示了社会、历史、文化、道德等诸多矛盾关系,使之具有丰富的认识意义和艺术价值,而且对现代人类尤其女性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改造自我也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3.
综合了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的会聚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给技术带来变革,也会改变我们人类自身的处境。技术的会聚与技术集成并不相同,它更强调不同技术间的融合创造,对整个技术体系重新塑造。技术会聚对于理解技术本身、打开技术的动态黑箱有着重要的意义。技术会聚蕴涵的技术潜能值得重视,而其具有的不可预知性也呼唤技术伦理的关注与参与。技术哲学应当关注这一新对象,使其发展造福而不是危及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类以客观世界意象为基础对意义符号的操作和应用。世界观是人类对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基本认知定位,是由语言来传播表达的。世界观的形成不仅受到外部客观世界的影响,也受到宗教、文化、艺术的影响。电影、文学、艺术等都会作用于人脑,影响人的世界观,从这一意义上说由文化环境定义的意象组合也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电脑作者的出现是人机共同进化的产物。利用电脑程序进行文艺创作一直是电脑开发者的梦想,TALE—SPIN,MINSTREL,MEXICA,BRUTUS以及《真正的爱情》出版发行,这些标志性的事件记录着电脑作者不断发展的轨迹。电脑作者的作品,在结构、内容、悬念和整体的质量方面都堪与人类创作的优秀作品相媲关。但若以文艺领域的“创造性”为基准,那么,电脑作者只能算作是我们人类写作的助手和伙伴。正是在此意义上,电脑作者开创了新媒体时代的写作变革。  相似文献   

6.
人类面向的 2 1世纪 ,将是知识经济———信息时代 ,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时代 ,同时也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意识将渗透于每个国家经济体制之中 ,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效率将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在繁荣发展的经济背后 ,人们看到了知识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从电脑的发明到电脑步入家庭、工厂 ,再到电脑与商业的交融 ,以至现在的高科技“硅谷”的建立 ,知识层次的不断更新所带来的惊喜变化都在说明一个问题 :知识就是财富 ,而不断的创新则是财富积累和成倍增长的先决条件。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7.
电脑和网络的广泛使用,对写作(尤其是汉语写作)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从写作学的角度看,电脑和网络主要是工具而不是媒介,但是工具的变革也会对劳动者产生重大影响。目前,这种影响是双重的,其间固然有弊,但其利更为明显。在高科技条件下,写作主体更要坚守人文精神,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驾驭新的写作工具。  相似文献   

8.
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后,其对世界政治理论内容的丰富、国际社会分析范式的创新和全球治理实践方案的提供均具有重要世界意义。在当代社会,为了全人类整体利益和集体安全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世界人民的现实需要,也是各国民众的明智选择。然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尚需诸如思想共识、制度规范和外部环境等基本条件。中国政府不仅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且主动实践这一理念,为世界的合作共赢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9.
《北方人》2007,(7)
电脑延伸了人脑,让人类最古老的器官一点点解放出来。人脑纵有《大英百科全书》的容量,也无需再死记硬背,统统留给了电脑。而内存被无用的东西侵  相似文献   

10.
人类纪的文学使命:修补精神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已经进入“人类纪”,“人类纪”远不仅是一个地质科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跨越了人与自然的多学科的概念,一个全体地球人类都不得不密切关注的整体性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一种充盈着生态学意味的“全球化”。而“精神圈”的存在则是“人类纪”的重要表征。人类在酿造了地球生物圈的种种危机的同时,也给地球的精神圈遗留下种种偏执和扭曲、空洞和裂隙。修补地球破碎的“精神圈”,是文学艺术在人类纪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