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中华民族要实现振兴.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范畴,它可以从“提出新观点”、“转换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方法”、“发现并使用新材料新手段”、“提出的新观点、新理论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创新社会科学学科”等六个方面把握。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立法工作”。这是在中共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立法问题,也是《意见》的创新和十分引人注目之处。作为长期从事法学研究的学者,我感到有几个问题需要讨论:  相似文献   

3.
2001年以来,江泽民同志就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连续三次发表重要讲话,把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定位为“两个不可替代”,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四个同样重要”,对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提出了“五个高度重视”和“五点要求”,并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  相似文献   

4.
“创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笔谈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是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赋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崇高使命。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在努力推动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研究中实现理论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华中科技大学最近联合举办了“创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高层学术论坛 ,积极探索创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问题。本刊特发表这组文章 ,以反映此次论坛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努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意见》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宣传和普及”的要求,广泛动员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担负起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和服务社会的崇高职责,把2005年科技活动周活动落到实处,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四川省社科联、成都市社科联组织相关学会、协会、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及工作人员,在成都市青羊区苏坡乡开展了以“提倡科学精神,构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日活动。  相似文献   

6.
在最近召开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 ,许多专家严肃地指出 ,必须进一步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的学术质量 ,提高办刊水平。重提学术 ,不仅因为学术是办好学报必须把握的重要原则 ,而且在于学术是当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性前提。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在于创新 ,而创新的要义就是学术创新。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学术创新 ,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才能有效地得到充实、进步和升华。如果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总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没有新思维 ,没有新观点 ,没有新概括 ,没有新突破 ,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7.
庞汉生 《广西社会科学》2003,(11):J001-J00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典范 ,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最集中体现 ,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灵魂和政治方向。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建设 ,与时俱进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着力研究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努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一、指导思想 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八次(2006年度)资助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出版项目旨在通过资助,激励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研究会、协会)会员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及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多出精品力作,更好地服务我市“三个文明”建设,以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的“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论”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重大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种关于“如何认识把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重大问题的世界观学说,又是一种关于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分析解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重大问题的方法论学说。文章主要从方法论维度,对习近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论”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方法、''时代性和原创性相统一’的方法、''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方法”等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方法论分析,以有助于人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把握习近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论”内在的方法论意蕴。  相似文献   

10.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我们党全部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而且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也是衡量哲学社会科学性质和水平的根本尺度。只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才能使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实现理论上的创新和与时俱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党与时俱进地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  相似文献   

11.
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制定部署我省社会科学事业跨世纪发展规划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工作会议,于5月20日至21日在杭州召开。浙江省委副书记刘枫在会上作了题为《关于进一步繁荣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他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两次讲话,在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极端重要性,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这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在对待哲学社会科学问题上的觉悟程度,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是我们党更加成熟的重要表现。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是共产党人的一个优良传统。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强调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科学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十六大之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江泽民同志曾连续就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问题发表了三次重要讲话。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问题的重要讲话,既是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关怀和巨大鼓舞,也是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解决好学风问题是题中应有之义。而解决好学风问题,从当前的情况看,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于理论研究领域里如何实现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统一问题。从大的方面讲,哲学社会科学的定位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现实,立足当代,充分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我省提出的“三兼顾、三为主”的原则就体现了这种功能。但从学理上讲,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地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存在着一些地方和领导干部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地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亟须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记社会实践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源泉,重点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机制创新、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良好运行机制、优化社科资源配置等。  相似文献   

16.
魏长宝 《江汉论坛》2003,(3):126-127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三次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创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以大力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华中科技大学于2002年10月26-27日在武汉隆重举办了“创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高层学术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为论坛发去贺信。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湖北省委副书记邓道坤出席会议。李铁映在贺信中…  相似文献   

17.
(一 )当前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最基本的任务 ,就是要认真学习和努力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真正从“三个代表”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我们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发表后 ,社科战线在学习宣传这一重要思想方面已经作了很多工作 ,但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对哲学社会科学在落实好“三个代表”要求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这里主要是两个问题。第一是理论创新问题。去年 6月 ,江泽民总书记在宁夏、甘肃考察工作时再次强调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困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起步之年,是三到五年再造一个鞍山的关键之年。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自然辩证法在中国演化成科学技术哲学。这个领域的研究问题异常庞杂,从曲高和寡的自然哲学、认识论问题到大众关注的伪科学、科技创新问题,从久远的科技史问题到时兴的环境伦理、克隆人、虚拟实在问题,从科学方法和科学规范问题到问题意识的树立、超越情怀的培养问题,基本上囊括了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各个领域。而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问题域,是伴随着对于科学本质的认识、科学方法论的总结与反思、科学思想史研究的深入、科技社会学与科技伦理等领域的探索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兴起而不断拓展、深化的。刘大椿教授是我国当代科技哲学专业的领军性人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迄今为止,他的研究取向集中体现了中国科技哲学领域的基本发展方向。刘大椿教授的学术生涯从“科学是什么”这个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开始,历经了一个逐渐向方法论、科学思想史、科技社会学、技术哲学、乃至科技伦理学、技术创新研究、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等领域发散的过程。他不是试图营建无所不包的体系,而是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追随问题给出别开生面的思考,似乎在经历着一个从中心到边缘的转换。正是在这种转换中,新的理论生长点不断出现,研究的问题域不断扩张,创新型的思维活动异常活跃。他率先提出了科学活动论、互补方法论等理论,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基本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他所编写的教材和发表的论著一直在学界有着重要影响并广为采用。  相似文献   

20.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仅指“加速”,更指“高质量”和“高境界”,因此需要方法论自觉。其中核心环节就是学界要站在“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时代方位上,明确肩负新时代根本性使命,即深刻梳理和总体反思西方话语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以研究范式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谱写新篇章,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知识体系。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