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我国的历史学家特别是吴晗同志,对海瑞的历史地位以及研究海瑞的意义早已有过明确的论述。吴晗同志在《论海瑞》一文中说:“对海瑞总的评论是当时的人民说他好,当时的大地主说他不好。”同时也指出了“他和官僚地主中有矛盾的一面,但也有一致的一面,因之,有些官僚地主们在大骂、排挤、攻击之后,也还是说海瑞一些好话。”  相似文献   

2.
吴晗同志在《海瑞罢官》中,极力美化海瑞,说海瑞这个明朝的大官僚,是历史上的“清官”,他“爱护人民”,“事事处处为百姓设想”。这真是胡说八道。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清官”?我认为“清官”实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是地主阶级的天堂,农民的地狱,在那个社会里,没有哪一个封建官吏不是欺压人民  相似文献   

3.
李扬眉 《东岳论丛》2001,22(4):91-94
对传统伦理范畴的重新诠释 ,构成吴晗一生思想和学术建树的重要内容。著名的“道德三论”固然是吴晗对儒家道德资源的开掘 ,而他笔下的海瑞等众多“清官” ,也是作为传统道德的载体和人格化身而出现的。吴晗对“清官”的褒扬 ,是对传统道德间接而有力的肯定。在海瑞等“清官”身上 ,还凝聚着吴晗自己的人格理想。作为一个深深认同于历史传统的学者 ,吴晗不同意早年鲁迅的一个著名判断 :一部历史满本都写着“吃人”二字。联系到《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这时的重新发表 ,可以看出 ,在 2 0世纪 6 0年代初期 ,中国社会包括中国共产党 ,出现了一种向儒教伦理大踏步靠拢的趋向  相似文献   

4.
"清官"论析     
一、关于"清官"的研究 关于"清官"问题.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过相当激烈的学术争鸣与政治争论.50年代末,毛泽东针对当时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共产党内部出现的徇私枉法等现象,向党内同志提出了学习明代"清官"海瑞的号召,亦即提出了共产党人要发扬对人民负责、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品格以及丢弃曲意逢迎的思想作风等问题.在这样的政治、历史背景下,明史专家吴晗相继发表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等文章,编写了<海瑞罢官>的京剧剧本,从而引发了学术界对海瑞精神的评判,并由此拓展到对"清官"的讨论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姚文元同志在《文汇报》上发表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引起了广东学术界极大的注意。广东历史学会、广东语言文学学会筹委会和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文科的有关的系和专业,都先后就《海瑞罢官》及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大多数同志认为,姚文元同志的文章,对《海瑞罢官》这出戏,提出了很重要的和很中肯的批评意见,把问题提到了原则的高度。对海瑞和《海瑞罢官》的评价,实际上牵涉到如何对待历史人物和历史剧的问题,用什么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历史和怎样用艺术形式来反映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问题,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还是为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服务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中必须得到正确的解决的。一些同志在发言中,具体地分析了海瑞的“退田”和“平冤狱”的历史背景及其阶级实质后指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蒙问及我们当年编写历史琼剧《海瑞回朝》的经过情况,对你们的诚挚关怀,深表谢意! 新编历史琼剧《海瑞回朝》是在海南区党委宣传部领导下集体创作的,始于一九五九年夏,距今已二十年了。对于个人来说,确是“如烟往事俱忘却”,不必细说了。但这二十载春秋,却占去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史的三分之一。尤其在后段之中的十年,在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下,整个国家和民族都遭逢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而这番深灾大难又正是从一个海瑞戏作为爆发点的。这二十年的岁月,真是“要似崑崙崩绝壁,又  相似文献   

7.
从一九五九年六月开始,吳晗同志接连写了《篐鹇罨实邸贰ⅰ堵酆H稹返刃矶喔杷毯H鸬奈恼?反复强调了学习海瑞的“现实意义”。一九六一年,他又经过七次改写,完成了京剧《海瑞罢官》,还写了一篇序,再一次要求大家学习海瑞的“好品德”。剧本发表和演出后,报刊上一片赞扬,有的文章说它“深寓着丰富的意味”、“留给观众以想象的余地”,鼓吹“羞为甘草剂,敢做南包公”;有的评论文章极口称赞吳晗同志“是一位善于将历史研究和参加现实斗爭结合起来的史学家”、“用借古諷今的手法,做到了历史研究的古为今用”,这个戏更是“开辟了二条将自己的历史研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实、为人民  相似文献   

8.
编辑辑同志: 读贵刊一九八○年第二期所载纪念吴晗同志的文章、书目、照片,特别是夏鼐、张友仁同志的文章,内容翔实,持论公允,获益非浅。你们又做了一件好事。只是《吴晗同志著作目录》一文,稍有疏漏,现据所知,特为补正,以供参考: 一、《历史的镜子》系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初版,出版者为重庆生生出版社。  相似文献   

9.
吳晗同志說海瑞“一生处处事事为百姓設想,为民謀利”。說海瑞疏浚吳淞江、白茆河,“这两項工程对人民,对生产好处很大”。又說海瑞“亲自坐小船往来江上,监視工程的进行,不久就都完工了,人民大得好处。原来老百姓是不敢指望开河的,一来想这样的政府不会做这样的好事,二来想要做也无非要老百姓出錢。因此流传的民謠中有两句話說:‘要开吳淞江,除非海龙王’,意思是永世也开不了。现在人民的愿望实现了,河修  相似文献   

10.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出生于浙江省义乌市苦竹塘一户较富裕的农民之家。中学时代吴晗就曾靠节约下的零花钱买书读完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表现出对历史学的情有独钟。1930年夏,在上海的中国公学大学部求学的吴晗完成了学年论文《西汉的经济状况》,颇受好评。稍后,担任中国公学校长职务的著名学者胡适辞职到北平后,吴晗亦随之离开上海来到北平。在北平燕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期间,吴晗撰写出《胡应麟年谱》,这一考证成果有力地支持了胡适的观点,也奠定了吴晗的明史基础。1931年,吴晗先后报考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最后以文史、英文各100分,数学0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1934年5月吴晗发起组织“史学研究会”,在史学界逐渐崭露头角。毕业后,吴晗留清华任教,胡适先生“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小说些废话,多读些好书”的教导,对其一生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很多年来,关于史学工作的方向问题,一直被以吴晗同志为代表的一股反动史学思潮,搅得糊里糊涂。吴晗同志主张史学工作者脱离政治,脱离现实,钻到故纸堆中去,反对历史研究为无产阶级的政  相似文献   

12.
我只上过四年小学,不会写文章。不过,我读了吴晗同志关于道德问题的一些文章后,感到非常气愤,他竟然要我们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人民去“吸取”和“继承”封建道德和资产阶级道德。说什么封建阶级道德的“忠”、“孝”、“诚实”、“勇敌”、“雄心壮志”等都可以继承,而且可以移用到今天,还说什么“勤劳”、“刻苦耐劳”也是封建阶级的道德;什么资  相似文献   

13.
在六十年代,我国学术界曾经开展了一场声势颇大的道德问题的大辩论,引起了有关方面及其人士的注意,而其中主要是以批判吴晗同志的道德论为中心的。一九六二年,吴晗同志在《前线》杂志第十期和第十六期先后发表了《说道德》和《再说道德》两篇文章。一九六三年八月十九日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三说道德》一文,针对某些同志的批评意见,进一步地阐明对于道德问题的见解,从而引起了持续二、三年的这场大辩论。在辩论的开始阶段,多数同  相似文献   

14.
走自己的路     
夜读吴唅同志的《朱元璋传》,作者在自序中说了一个小故事:1941年,重庆的“国立编译馆”约他写一本《明史》,稿子写好一部分送去了,不久退回,附有一个条子:“红军之起,拟改为‘民军之起’,以下一律照改。”意思是:必须改红为民,《明史》才能出版。吴晗认为:国民党怕红军,连将近六百年前的明朝红军都怕,不敢让红军这个字眼出现;研  相似文献   

15.
我阅读了王红玫和秋白兰两位同志在《学术月刊》发表的“哲学的根本问题应当是两个”一文,有几个问题我不十分理解,因此特别提出向王红玫和秋白兰两位同志请教。王红玫和秋白兰两位同志在文章里论证“哲学的根本问题应当是两个”这论题时,曾阐述了两个论据:(1)“从思维对存在的关系来看,并没有包括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2)“理论的根据”,即列宁和毛主席有关这问题所给与的教导。我的问题是有关这两个论据的。先从第一个论据谈起。王红玫和秋白兰两位同志在提出第一个论据时,认为思维对存在的关系并没有包括  相似文献   

16.
自从新诗出世以来,一直争论不休并且毫无结果的老问题,最近又喧腾起来了。《诗刊》发表了孙绍振同志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当代文艺思潮》发表了徐敬亚同志“崛起的诗群”。上海《社会科学》发表了丁芒同志“建立新诗体刍议”。《解放日报》发表了陈言同志“中国新诗向何处去”等文章。恕我孤陋寡闻,其它有关的高论还未能拜读。就从以上文章看,仍然是发展中  相似文献   

17.
六十年代在我国学术界曾经就道德继承问题展开过一次大讨论,有哲学、历史、文艺界的许多同志参加,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这次讨论,是由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同志一九六二年五月、八月在《前线》杂志发表《说道德》、《再说道德》两篇短文开始的。当时,围绕着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的关系、继承什么和为什么可以继承、怎样继承等问题,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本来是一场正常的学术讨论。可是,到了一九六四年夏季,在林彪极“左”路线的影响下,凡是主张剥削阶级道德论中有某种东西可以批判继承的意见,都被当作修正主义观点,同“合二而一论”、“让步政策论”、“人性论”等等一起,被列为批判的重点。在当时,笔者也因为曾经在一九六三年十月六日、七  相似文献   

18.
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道德和思想品德修养问题都被列入禁区。谁研究道德问题谁就是宣扬吴晗道德论,谁提到修养,谁就是鼓吹刘少奇同志的“黑”修养,谁就会挨批、挨斗以至戴上反革命修正主义帽子,遭到残酷迫害。 历史是公正无情,而真理是不可战胜的。历史的实践证明:林彪、“四人帮”这伙寡廉鲜耻的流氓和政治骗子,疯狂地鼓吹“非道德论”,正是为了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和颠覆社会主义的江山,他们是一伙穷凶极恶的反革命匪帮。  相似文献   

19.
我想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是,拿两个在生平践履方面很不相同、可又在文章事业方面有某些类似的学术界历史人物,来进行一些比较,从比较中可以获致一点两点前人未尝触及的看法。提到钱牧斋,早已不是不热门的题目了。吴晗同志在国民党统治晚期所写的讥刺“社会贤达”的名文,数十年来脍灸人口。陈寅恪先生晚年以80余万言的大篇幅写柳为是,而钱正是柳的“半边天”,写柳仍在于写钱也。窈窥陈先生之笔,于钱、柳晚年移居白茅港与海上暗通往来之事,三致意焉。人的认识总是曲折  相似文献   

20.
读了许祥麟同志著《中国鬼戏》(天津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深感这是迄今为止我所知道的在中国鬼戏研究领域最为系统全面,而且发明最多的研究成果,一部很有份量的戏曲史论著作。该书的一个重要贡献,即在于它是第一部中国鬼戏发展史,填补了中国鬼戏研究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