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唐人神龙元年说为基点,在《李白与孟浩然初识交游新考论 》的基础上,对李白与孟浩然中后期的交游及诗歌进行了新考探,提出了李白与孟浩然中后期交游为:开元十七年秋,于溧阳作《游溧阳北湖亭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是年冬于扬州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开元二十三年,作《赠孟浩然》的新观点和新系年。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文史互证的方法 ,从李白与孟浩然的交游、孟浩然和韩朝宗的交游进行综合考察 ,并依据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诏令 ,结合诗文内容 ,重新考订李白《与韩荆州书》不作于开元二十二年 ,《赠孟浩然》诗不作于开元二十七年 ,而皆作于开元二十三年  相似文献   

3.
以唐人神龙元年说为基点,对李白与孟浩然初识交游进行了新考探。提出了李白与孟浩然交游为: 开元十四年暮春初识, 作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开元十五年作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4.
《孟浩然集》中的《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得秋字》、《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这两首诗 ,前首确为孟浩然所作 ,后首当为张郎中 (愿 )所作。  相似文献   

5.
《孟浩然集》中的《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得秋字》、《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这两首诗 ,前首为孟浩然作 ,后首当为张愿 (张郎中 )所作。  相似文献   

6.
孟浩然入京与下江东问题辨说王辉斌在孟浩然的生平中,入京与下江东(包括游吴越)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两件外事活动,因之研究者特多,以致使其成为唐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据我陋见,最早涉及这一问题者,当首推陈贻掀《孟浩然事迹考辨》(以下简称《考辩》)、...  相似文献   

7.
细察孟浩然赠答酬唱之作,可知其交游甚广,既有宰辅州牧,亦有僧道隐士,入而为儒,出而好道,可谓隐逸情怀与仕进精神并存。孟浩然前期隐逸为寻求终南捷径,后期隐逸则缘于仕进无门,看似处于仕隐矛盾之中,实则隐逸思想为其仕进思想派生之物,其非传统之道隐,实为儒隐。盛唐精神与尚儒家风赋予孟浩然进取之心,积极交游显贵,意在谋求仕进,入世之心至死未泯,儒家仕进观始终为其思想之主流。  相似文献   

8.
历来人们大多认为孟浩然的归隐源于仕途上的挫折和政治的毫无出路,这一看法有些一厢情愿,忽略了对孟浩然自身兴趣的关注.虽然有关孟浩然的史料相当稀少,但从现存他的诗歌中,我们还是能够发现他对山水的爱好是由衷的.这决定了他交游的对象、他诗歌创作的题材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孟浩然隐逸趣尚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人们对孟浩然的生平行状、对孟浩然的诗歌已多有论述,而对孟浩然的诗人品性、性格构成则语焉不详。笔者以为,研究孟浩然的性情对欣赏孟浩然那种澹泊清远的诗歌是必不可少的,有其人必有其诗,而以诗印证其人则更可见出人品与诗品的统一。本文想就孟浩然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好静慕隐的性情作一番粗浅探讨,藉以说明孟浩然疏淡简远的诗风的成因。《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孟浩然,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新唐书》卷二百三:  相似文献   

10.
刘文刚同志《孟浩然佚诗新辑》(见《四川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收孟浩然佚诗二首,佚句一联。他把《送张舍人往江东》一诗,作孟浩然佚诗辑录,值得商榷。 (一)《送张舍人往江东》作孟浩然诗,并非刘的发现。所谓“新辑”,其实是失于搜检。孙望先生《全唐诗补逸》(见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外编》),早已据《又玄集》辑  相似文献   

11.
(1)《李白二送孟浩然》话说李白在黄鹤楼为老朋友孟浩然送别,心里十分舍不得,于是写了《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光如流水,转眼间已到了20世纪。李白又有好几个月没有见到孟浩然了,为了消  相似文献   

12.
孟浩然(689—740),以字行,名不祥(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有《孟浩然集》四卷,存诗二百六十多首.孟浩然的诗在当时名气很大,与王维并称“王孟”,其田园山水诗,形成一种流派.李白赞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杜甫也说:“清诗句句尽堪传.”但他诗的境界不够开阔,缺乏社会意义,苏轼说:“浩然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五引).这话颇切中其弊.王仕源在《孟浩然集序》中说他“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五言诗中,又以五律成就更高.《过故人庄》,正是五律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3.
刘禹锡作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一直是唐代文学研究中的热点。建国以来,在刘氏生平的研究方面,成绩斐然。六十年代初,卞孝查先生就出版了《刘禹锡年谱》,①第一次对刘氏仕宦交游及文学活动作了全面考述,八十年代以来,他又陆续发表了新著《刘禹锡丛考》②及《刘禹锡与令狐楚》③等一系列文章,进一步对其身世交游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考察,这些对推动刘禹锡和唐代文学研究的深入,无疑功不可没。然而或因为刘禹锡本身记载有误,或由于现存刘集版本歧异,或因对刘氏诗文未加详考,刘禹锡交游史上至今仍有不少疑误。本文拟就《刘禹锡年谱》…  相似文献   

14.
孟浩然四题     
隐鹿门山孟浩然隐居鹿门的具体时间,向来没有成说。《新唐书》本传载:“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卷二○三《文艺传》) 又据《唐才子传》,张子容与孟浩然同隐.其张子容传云:“初,(张子容)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诗篇唱答颇多。”(卷一)检孟浩然集有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据明铜活字本)诗,证明张子容确实曾经隐居过(《唐才子传》既言其隐鹿门,白鹤岩  相似文献   

15.
近撰《飞蓬自远与终朝独思——李杜交游诗述略》一文(《杜甫研究学刊》1991年第1、2、3、4期连载),试图对李白与杜甫之交游及其交游诗作一较为系统之考察。为不使行文过于枝蔓,因另为《杜甫〈遣怀〉诗吹台辨》文(载《文学遗产》1991年第3期),以辨明杜诗《遣怀》“气酣登吹台”之“吹台”实为“平台”之误。而此文限于篇幅,有的相关问题无由申说,故更为补说于此。  相似文献   

16.
参照王辉斌先生的《孟浩然年谱》 ,对孟集中的 2 0多首诗的作年进行具体考察 ,并依其年代的先后进行编年排列以证其行年 ,有助于全方位地研究孟浩然其人其作  相似文献   

17.
一、《过龙泉寺精舍》非孟郊佚诗而系孟浩然诗中华书局1981年版《全唐诗外编》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汝州部》所载,辑《过龙泉寺精舍》五言七韵为孟郊佚诗,误。此篇显见于宋蜀刻本、明铜活字本《孟浩然集》(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文同,仅题别作《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当系孟浩然诗。另有三证:其一,诗中“远公”、“虎溪”二典并出自庐山,前者见于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六《晋庐山释慧远》,后者见于《莲社高贤传·百二十三人传》。考孟郊一生并无  相似文献   

18.
《上安州裴长史书》是研究李白开元年间行踪交游的重要作品。《上安州裴长史书》系年历来说法不一。本文结合李白诗文和其他史料对其行踪交游进行考证,认为此《书》应当作于开元二十二年,写作目的是希望获得裴长史的举荐,从而为李白开元年间入长安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9.
永泰二年(766年)春末夏初,杜甫作客夔州,与当地主人柏茂琳有过交游,并写下《览镜呈柏中丞》、《陪柏中丞观宴将士二首》等诗作。仇兆鳌认为此等诗歌是杜公"有望于中丞",朱东润先生则直接批判"这实在不是诗而是乞丐口中的《莲花落》",从而认为"诗人堕落成新兴军阀的帮闲"。杜甫与柏茂琳交游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学者对此尚无研究。文章通过大量史料的整理,对上述交游作品的题旨详加释证,纠正过往谀颂之误,并以此为基础,考察了杜甫与柏茂琳交游之始末,这对了解杜甫寄食状态下的人格和创作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20.
明代各种版本的孟浩然诗集,收诗都在二百六十首以上。《全唐诗》最多,收诗二百六十七首,断句二联。(所辑佚诗虽有个别赝诗,但绝大多数都是孟浩然的作品。)但孟浩然佚诗并未辑完,现代从敦煌石室抄本中所辑佚诗可以证明。因此,孟浩然诗仍有一个继续辑侠的问题。笔者今尚辑得孟浩然佚诗二首,佚句一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