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勇 《快乐青春》2010,(3):61-62
饺子是我国民间喜爱的传统食品。不过,饺子最初不是食品,而是一味药,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  相似文献   

2.
医改五策     
几千年来,中国名医甚多,古有医圣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近如北京四大名医肖龙友、施今墨、汪逢春、孔伯华等等.这些人之所以成为优秀医生的楷模,均系医术高超、医德高尚.  相似文献   

3.
医改五策     
几千年来.中国名医甚多.古有医圣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近如北京四大名医肖龙友、施今墨、汪逢春、孔伯华等等。这些人之所以成为优秀医生的楷模,均系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然而,如今评选优秀医生,这“两高”不够,还须再加上一“高”——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4.
正手脚冰凉,尤其是青年女性,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也不是疑难杂症,早在东汉年间,医圣张仲景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伤寒杂病论》记载:"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各45克,大枣25颗,甘草、通草各30克。将以上7味药材同入锅内,加水1.5升,煮取0.6升,去滓。每次  相似文献   

5.
正小柴胡颗粒不是治疗感冒的药物吗?为什么有的人用药不见效呢?是我们对小柴胡颗粒的药性了解不够吗?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全面认识小柴胡颗粒。小柴胡颗粒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的小柴胡汤,是一个疗效显著、使用范围极广的方剂,因此才有了中成药小柴胡颗粒的产生。小柴胡颗粒由柴胡、黄芩、半夏(姜制)、党参、生姜、甘草、大枣组成,辅料为蔗糖。主要功效:解表散热、  相似文献   

6.
正方一:四逆散(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配方]柴胡6~10克,炒枳壳6~10克,白芍6~10克,炙甘草6~10克,小麦15~30克。[用法]先将上述5味药浸泡半小时,然后大火烧开后立即改小火煎煮30~40分钟,取汁约200毫升。分中午饭后、晚上睡前两次服,可连服3~7  相似文献   

7.
正有歌诀云:"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万病此方宗。"小柴胡汤乃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名方,清代伤寒学家柯琴喻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列为和解诸方之首。貌不惊人,出奇制胜此方构成简洁,用药平淡无奇,可谓"貌不惊人"。但在《伤寒杂病论》各方中,唯有小柴胡汤最显著。此方无论组方之善,效验之宏,应用之广,其余  相似文献   

8.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具有法家思想的杰出医学家。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他以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为指导,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创立了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中医学术理论体系,有效地指导着医疗实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我国人民的保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同儒家唯心论作斗争中创造性地总结出优秀的临床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秦汉以后,中国医药学已成为促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张仲景的著作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7—19世纪,中日两国传统医界均出现了复古思潮。中国的医学复古思潮具有经学化特点,强调以《黄帝内经》等古代经典为理论和临床的准则。日本的汉方医学“古方派”也以复古为取向,却发掘出独特的“疾医”观念,除了认可中国扁鹊和张仲景等少数医家外,对文化意蕴浓厚的中国医经理论和后世各派医家予以一概否定,又在“去理论化”的基础上构建了从中国汉代跳跃到日本江户的医学“道统”。这一现象背后有江户儒学道统“自立”诉求的深刻影响。“复古”思想的不同倾向,左右了两国传统医学在近代西方医学冲击下的反应模式和存废结局。这对思考文化与医学的关系有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南阳地区的蒙古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南阳地区雄踞豫西南,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江汉.白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水源丰富,适宜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是国家的棉花基地之一.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东汉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万代医宗张仲景出生于此;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亦曾躬耕南阳.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南阳游历时,曾留下“此地多英豪,名播天限间”的佳句.在历史上及现代都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大家和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