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由电流谐波导致转矩脉动而影响电机性能的问题,课题组建立了谐波转矩模型,同时基于三相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结合PI控制搭建了谐波抑制模块,并以谐波电流环的方式并入控制系统实现抑制电流谐波和降低转矩脉动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将谐波抑制模块加入到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后,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端相电流波形的正弦度提高,各次谐波失真率均有所降低,转矩脉动受到抑制。该研究为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脉动抑制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由于电力系统日益广泛地使用非线性特征的用电设备和电力变压器夜间运行时的电压偏高,造成电流中的谐波含量较大。这些谐波电流注入电力系统,使电力系统的电压产生谐波分量,引进正弦电压波形畸变,本文介绍利用等效电路分析谐波电压作用下的谐波电流、谐波转矩及产生的谐波损耗对笼型异步电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由逆变器供电的高速列车大功率牵引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大量谐波,导致电机转速发生振荡,最终对车辆系统动力学特性产生影响。针对该问题,从异步电机运行的电磁理论出发,分析了产生时间谐波转矩的机理,在研究基波谐波等效电路的基础上,提出了谐波电路中参数的计算方法。导出了异步电机基波电磁转矩、谐波电磁转矩的计算公式;获得各阶谐波转矩的时域及频域分布。通过计算实例对异步电机谐波转矩进行分析和计算,为进一步研究谐波转矩对车辆系统动力学的影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永磁同步伺服电机转矩脉动直接影响轻工设备伺服系统的控制精度的问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优化电机定子齿冠的方法来抑制电机转矩脉动。基于不等气隙长度的思想,该方法的宗旨是保持定子齿冠中间部分对应的气隙长度不变,而齿冠对称轴两边的气隙变长,通过合理选择电机定子齿冠的形状能够抑制电机转矩脉动。使用有限元软件搭建12槽8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样机进行仿真计算,通过对定子齿进行优化,电机电磁转矩脉动和齿槽转矩得到了抑制。研究表明采用课题组提出的方法能够优化电机转矩脉动,对设计高性能电机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多相感应电机转矩密度的提高依赖于非正弦气隙磁密行波的合理构建,由于传统的电流相位、幅值控制策略无 法给出期望的非正弦磁密行波,因此文章研究了控制多相感应电机定子相电流中基波和谐波幅值、相位、频率的大小来 构建期望的气隙磁密波形的方法、首先基于单根载流导体产生的气隙磁动势波形,推导了任意相数、不对称、包含任意 高次谐波电流波形激励的具有典型绕组结构的多相感应电机的磁动势分布表达式。根据以上磁动势分析结论,多相电 机可通过变电流相序变极。针对气隙磁密行波逼近方波波形的案例,根据所提出的磁动势分析方法分析和预测了理想 空载励磁电流的波形。将预测波形和方波供电下的励磁电流波形进行了比较,从FFT分析结果来看,仍需微调各次谐波 电压相位,从而实现各次电流相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电流型变频调速系统抑制转矩脉动的方法。利用转矩测试装置不仅能够观察脉动的大小;而且还可通过调制直流回路电流达到抑制转矩的脉动,实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三相四线制电容中点式的有源电力滤波器基于DSP的控制方法,补偿指令电流的计算与直流侧电容电压的控制都由DSP实现,通过实验验证,可以有效地消除非线性负载产生的谐波与无功分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存在的齿槽转矩问题,提出一种电机结构优化的方法削弱齿槽转矩。基于能量法和傅里叶分解法对齿槽转矩进行了解析,确定永磁体厚度和定子槽口宽度作为设计变量优化电机结构。对比优化前后齿槽转矩及其谐波,结果显示所提出的电机结构优化方法能够有效降低12次,24次及36次谐波幅值,且优化之后的峰 峰值仅为优化之前的7.99%。通过比较优化前后电机稳态运行时的电磁转矩,验证了所提出的结构优化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电机输出转矩特性。  相似文献   

9.
电力谐波对电力系统的危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谐波使电气设备(电机、变压器和电容器等)附加损耗和发热,效率降低,绝缘加速老化,缩短使用寿命,甚至损坏;使同步发电机的额定输出功率降低,转矩降低;降低继电保护、控制、以及检测装置的工作精度和可靠性等。本文分析了电力系统中产生谐波的原因,并对电力谐波的危害及其表现形式做了研究。为保证电力系统中所有设备能在电磁兼容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正常工作,必须抑制并防止电力系统中因谐波危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同步磁阻电机存在的转矩密度低、效率低等问题,课题组设计了一种10极12槽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定子采用隔齿绕分数槽集中绕组,减小了相间耦合,增大了绕组自感,从而提高了电机的容错能力;此外,通过永磁辅助,增大电机的交直轴电感差,提高了电机的转矩密度;针对样机转矩脉动较大的问题,采用转子不对称磁障结构与定子斜槽的改进方法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电机的转矩脉动从32.0%减小到15.0%,表明课题组设计方案和优化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提高微网储能变流器的动、静态性能,提出融合了前馈解耦控制的电网电压定向双闭环控制策略,在三相电 压源型变流器(d,q)坐标系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以电网电压矢量定向并同步旋转,电流内环采用前馈解耦直接电流控制, 解耦了有功电流与无功电流,提高了内环电流的跟踪速度与精度,同时加速了外环电压的响应速度。仿真结果表明,变 流器系统响应速度快、网侧电流谐波含量低、直流侧电压稳定且纹波电压小,能以单位功率因数双向运行。提出的控制 方法可行有效,具有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SPWM逆变电源输出电压中含有丰富的高频谐波成分,高频谐波在用电设备中引起严重的电磁干扰问题,降低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通过对SPWM逆变电源的输出谐波分析,提出了一种采用随机调制进行谐波抑制的方法。该方法能使逆变电源的输出电压频谱连续分布而不影响基波分量,使逆变电源的输出谐波能量分布更加均匀,从而降低输出谐波的峰值幅度,减小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干扰。通过Simulink软件仿真和实验测试,表明采用随机调制后SPWM逆变电源输出谐波峰值幅度降低了约10dB。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介绍了SOC单片机C8051F020和电能采集芯片MAXQ3180之间的SPI通信.SPI通信是一种全双工通信方式,不仅通信速率高,而且通信接口线路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同步串行总线SPI通信,使得系统能够在极少占用引脚的情况下,实现了电压、电流、功率因数以及谐波等参数的准确测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光伏并网系统中传统双PI控制所得并网电流质量不高的缺陷,提出了电压外环采用PI调节,电流内环采 用无差拍的控制策略。阐述了无差拍控制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预测型无差拍控制的实现方法。分析了谐波产生的主 要原因并采用数字滤波方式来提高精度。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整个系统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理论上该控制 策略能将电流总谐波失真控制在1%以内。在样机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有效改善并网电流质量,达到国家 对光伏并网电流THD小于5%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政治文明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和谐,而和谐社会的创建和维系离不开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过程。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现实,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基于直接转矩控制中的感应电动机在低速运转时存在较大的转矩脉动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在对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的开关控制表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新型双层滞环控制的开关控制表,使感应电动机的转矩脉动达到最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转矩脉动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教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教育公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教育公平现状仍不容乐观,必须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3mm低电压二次谐波渐变结构复合腔回旋管,采用二次回旋谐波工作可以在获得高效率的同时,降低工作磁场到基波工作所要求磁场的1/2,使磁场系统简单紧凑。选择工作电压为25kV,可以降低回旋管对绝缘的要求和供电系统的体积及重量;采用渐变结构复合腔控制模式竞争和提高效率;工作模式为低损耗的TE02/TE03模式,有利于连续波工作。通过对回旋管中谐振腔结构、模式竞争以及注—波互作用的研究,分析了高频结构特性、寄生模式的抑制和工作参数优化等问题,给出了模拟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9.
BOOST-PFC电路反馈环节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平均电流控制BOOST─PFC电路的原理,建立了电流环和电压环的小信号简化模型,讨论了双环反馈环节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提出最优设计的思想和数学模型,并以一种BOOST─PFC电路为例进行优化设计,计算模拟结果显示优化后有关指标好于优化前。  相似文献   

20.
谐波电流的产生和谐波电流引发的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大量用电设备的投入,非线性负载的比例逐渐增大,产生谐波的设备类型及数量均已剧增,并将继续增长。因此,低压配电系统中负载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使在三相正弦激励的作用下,三相线电流也将发生非正弦畸变,产生谐波电流。由此带来了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电气防火等许多新的课题。其中,尤为迫切的是谐波的产生和危害的认识问题,需要设计人员及规章制定人员必须很慎重地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