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矛盾加重,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手段日趋多样激烈,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任何群体性事件都会经历从酝酿蓄能、诱导发生,到发展激化,最后平息控制的过程,其中涉及不同的心理活动.因此,以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作为研究的纵坐标,从社会心理角度分析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深刻原因、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发生发展机制,有利于提出系统的预防、预警及应对策略,将有助于政府提升执政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保障经济和社会顺利、健康发展,保护人民利益.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事件包括群体性上访和群体性治安事件,是指一定数量的人群为了实现某种目的,采取围攻、静坐、游行、集会等方式对抗党政机关乃至破坏社会财物,危害社会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群体行为。它是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的表现形式。在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是改革开放过程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的激化;要通过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提高民主法制建设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事件社会心理机制探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性事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的社会心理机制。在酝酿形成阶段,主要是相对剥夺感和基本的归因偏差;在诱导发生阶段,主要是从众心理和传言的扩散;在发展激化阶段,主要是情绪相互感染、行为模仿和“去个性化”匿名心理。基于上述社会心理学机制分析,本文对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提出了4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建设步伐的进一步推进,在全国各个城市中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因个人或团体性利益而升级的各种群体性事件愈演愈烈,所以正确的处理群体性事件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当一次群体性事件能妥善处理之后,才能避免矛盾的激化,事态的升级。  相似文献   

6.
刘波 《管理科学文摘》2014,(17):174-175
本文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定义进行了阐释,介绍了我国近几年社会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分析了其发生的深刻原因和背景,重点提供了一些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高发,且呈现出新特点和新形式,成为影响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特征和原因,提出了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对策,以有效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发生数量和频率都在不断上升,群体性事件已成为一个让政府和学者都深感复杂的话题.在所有群体性事件中,涉及“三农”问题的群体性事件更是层出不穷.面对与日俱增的农村群体性事件,我们不得不追问:农民为何要通过体制外的集体行动与政府对话,而不诉诸体制内的利益表达渠道?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频发与农民话语权的式微有何关联?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频发?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08,(30):22-22
7月23日,云南省普洱市政府就7月19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发生的一起群体性突发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当地官员认为,孟连"7·19"事件表面上看是警民冲突,实际上是胶农与橡胶公司之间的经济利益纠纷未能及时解决,矛盾不断积累、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无直接利益冲突"作为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已经成为现阶段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风险源之一。在"无直接利益冲突"发生、发展、激化的不同阶段,参与者的群体心理是具有不同特点的,由此决定了不同阶段的心理纾解重点也是不同的。在酝酿阶段,应防止消极情绪郁积发酵;在发生阶段,应阻却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化;在激化阶段,应遏制从众行为向越轨行为转化。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处在转型时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尤其是群体性事件逐年激增,耗费了巨大的社会资源,导致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维稳成本不断攀高。《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安排情况》显示,这一年公共安全支出预算为7017.63亿元,因此,政府"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很有必要的。群体性事件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规模不断扩大,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手段方式趋于激烈,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日益严重,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突出问题。正确认识和分析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成因,从而积极预防和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阶段,也正是社会矛盾及冲突的多发期,油经济发展和体质转型导致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如何做到合理、有效的消解群体性事件,协调好各类社会矛盾与冲突,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本文即从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入手,拟对此类事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耿瑞珍 《领导科学》2012,(23):34-36
近年我国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群体性事件表现各异,原因复杂.笔者认为,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利益失衡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群体性事件虽然无法完全杜绝,但也并非不可控制.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在应对群体性事件时一定要有正确的思维进路,一方面做到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对已出现的问题要应对有序.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须明确以下几点. 一、明确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由 对于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学术界存在很多不同的说法,比如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渠道的不畅、公共决策的失误和不当行政、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冲突、社会分配不公、官员腐败、制度缺陷等.笔者认为,利益失衡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一定程度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是一定的人群(阶级和集团)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一定条件下的选择,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追求利益是人们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所以,利益问题是引发人们行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伴随中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益矛盾与冲突日益加剧,因各种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攀升。由于与公众接触最为直接与频繁,地方政府是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体力量。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影响其防治群体性事件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群体性事件背景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对提高地方政府防治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上访事件的成因及化解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加快转型、城市化加速推进和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由于生产生活方式和利益格局发生重大调整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逐年增多态势,已成为困扰各级党委、政府的普遍性问题.结合工作实践.笔者对各地中心城区群体性事件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群体性事件既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我们党执政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是什么?利益表达与群体性事件是什么关系?如何预防和治理群体性事件?陈秀梅教授的《冲突与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与利益表达机制的有效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书,以严密的逻辑分析,独特的创新视角,开阔的国际视野,流畅的语言表达解答了上述问题,读来使人茅塞顿开,受益匪浅。读这本书,使我们从深层次认清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该书在对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综合分析的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频频出现在我国各地,并呈现出与其他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相互交织的趋势,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成为了我国公共管理,特别是应急管理的新课题。利用社会心理学的集群行为概念,结合网络、网民和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可以分析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发生机理。基于对发生机理的解析,结合当前应急信息管理的理论,从信息的收集、传播、共享、发布几大方面,提出对此类事件的应对策略,为公共部门制定措施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转轨和经济转型进程的加快,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由此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在不断增多。舆论贯穿群体性事件发展的始终,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能有效的预防和解决群体性事件。本文分析了舆论在群体性事件中的发展进程、影响,及舆论引导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舆论引导的不利因素及有效进行舆论引导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蔡锦明 《管理科学文摘》2010,(36):246-246,256
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对于维护高校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分析了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探讨了预防和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原则,并从高校的视角提出了如何预防和妥善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步骤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