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感恩"是舶来词,最初源自基督教教义,是一个带有浓烈宗教色彩的概念。在英国很多古老教堂的石墙上至今仍然雕刻着"思考"与"感恩"二词。"感恩"在牛津字典里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西哲詹姆斯说:"人性  相似文献   

2.
人生最先接受的是父母之恩,尔后接受的是教育之恩和民族国度之恩。受人之恩者需知人之恩,这是施恩的归属。人只受恩,不知恩,谈何感恩,更谈不上向他人施恩。因此,知恩教育尤为重要。在家应知道父母养育之恩,在学校应知道师  相似文献   

3.
张霞 《经营管理者》2009,(19):318-318
身为职工大学的一员,深切感到职工大学在培训中的重要性,创建职工大的“家”文化,让职大人感受到家的温暖,懂得感动、感激与感恩,以更饱满的热情回馈社会。这是让职大人感动、感激、感恩的一年,我们感动于同事的可爱,感激于领导的关怀,感恩于“家”的存在。二次创业,建设有特色一流培训中心,职大人努力着、奋斗着、奉献着、快乐着、收获着,我们几度为她的成绩欢呼,为她的发展雀跃!校园中不断上演出一幕比一幕精彩的“爱心”片段,感动还在传递,感激还在继续,感恩更加执着。感动服务,学员感动。真诚服务于学员是培训中心各项工作的重点和具体体现。为此,我们把“爱心体现在人性化的服务上,体现在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当学员  相似文献   

4.
作为学校德育重要内容的感恩教育,就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的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相似文献   

5.
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在人生的经历中,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单位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然而,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却日渐为世人所遗忘。尤其是现在的青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  相似文献   

6.
正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是群众的"主心骨"和发展的"领头雁",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受人关注。因此,必须常修"五心"来加强自身修养,提升思想境界,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切实增强先进性意识,树立先进形象。常修感恩之心,去恶守善。中国有句古训,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说的就是人要学会感恩。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  相似文献   

7.
基层领导干部选任中常会突然冲出一两匹"黑马",让人惊奇的同时也引起了诸多猜测,由此出现了"黑马效应",即难以预料的竞争者或出人意料的优胜者在群众心中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对"黑马效应"应科学处理,根除其负效应,使之产生正能量. "黑马现象"通常会产生以下影响. 一是对当事者的影响."黑马现象"的受益者是当事者.若当事者为"千里马",其会深切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肯定,进而把感恩之心转化为感恩之行,常会带着感情把任职压力转化成干工作的动力,不需扬鞭自奋蹄,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履行使命职责的生动实践中去,在新岗位建功立业,再创新的佳绩,续写"黑马"的传奇.  相似文献   

8.
正一次一点儿,但要经常。不要施恩太多,使人无法回报。给予太多等于不给,而是出售。不要使别人的感激耗尽。感恩而无法报答,他们便不再跟你来往。想失去他们,你只需让他们欠你很多便可以达到目的。若他们不想偿还,他们便会走得远远的,甚至与你为敌。雕像不想见雕塑它的雕刻师,同样,受恩的人宁愿再也不见施恩于他的人。切记,施恩的微妙所在:只有迫切想得到而又不  相似文献   

9.
"感恩",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对于医学生来说,感恩教育更有着深刻的意义,因为只有心存感恩,才能心中有爱,才可能去施爱,这也关乎医生的职业道德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从医学生入手来探讨感恩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肖蓓 《科学咨询》2008,(16):56-56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中华民族有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的美好传统.但近年来,一些学生觉得他人的关爱是理所当然,一味索取,不懂感激,甚至对关爱厌烦,逆反.  相似文献   

11.
黄小海 《科学咨询》2008,(22):43-43
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叫"感恩"."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所有美德的基础.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明白幸福的含义,才能笑对人生的风雨,才能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无疑是关键要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也指明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勾勒出的美好图景,最终统一于"人民梦"的历史语境."大河没水小河干",近代中国的百年奋斗,不断证明着一个朴素道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唯有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感恩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教育要先教育学生有感恩之情,然后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感恩教育中,我们必须使家庭、社会、学校三者联动起来,让教育形成合力,要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老师的授业解惑之情,回报国家的培养之爱。  相似文献   

14.
某杂志在"备课之窗"栏目中有这样一篇文章--<季羡林先生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针对一线教师解读"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话的困惑,编辑老师做了这样的回复--"……他对这种奇丽的景色和德国人爱花之真切保留着深刻的印象.异乡风光虽好,当时作者还是时常想念着祖国.  相似文献   

15.
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教育手段或方法使用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和施恩的教育.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值得我们不断传承和发扬.为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6.
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华"字,为中国各民族的概念,谓之中华民族."华"字意又为"荣",又同"花".《诗·周南·桃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句."华"字的上方是一个变化的化字,下面是一个十分的十字,谓之中华民族是一个"风化、教化、十足、十分"的民族与国度,上面"单立人"与"龙"字的缩写,又包含着华人与龙的关系,素有"龙的传人"之称谓.因此,"华"字,不胜枚举地形容了人、文、事、物的美好."华"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荣辱兴衰,是五千年的沧桑与文明锻造而成,是人类种族、国度、民族、思想、文明与智慧升华的结晶,在你的语言和词汇里,如果有"华"字的出现,那一定是美好的.  相似文献   

18.
《史记》载:少年韩信贫困时受漂母进饭之恩,尽管老母不望报答,但韩信为楚王后,还是以千金厚赠.这"一饭千金"的故事,无疑从正面肯定了知恩图报的做法.一饭之恩尚且图报,如遏拜官这类厚恩,肝脑涂地去报答也就不在话下了,起码也会有今人于银屏常见的那种情形:大臣奉诏任职,应声而五体投地,高唱"谢皇上隆恩",并三呼"万岁".  相似文献   

19.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中华民族有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的美好传统。但近年来,一些学生觉得他人的关爱是理所当然,一味索取,不懂感激,甚至对关爱厌烦、逆反。  相似文献   

20.
亨利·福特     
从宏观层面来说,福特的遗产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他完全因为在企业中的努力和创造出大量有影响力的产品,而得到全世界的颂扬。奥尔多斯.赫胥黎在《勇敢的新世界》一书中将现代定义为"A.F."——意思是,福特之后的时代。1934年,克莱德.巴罗((Clyde Barrow)这个声名狼藉的抢劫银行的大盗曾写信给福特表达他个人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