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特别是吐谷浑时期大量手工业物品的出土,使我们看到吐谷浑手工业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其中较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有皮毛加工业、冶炼业、金属制造业、建筑业、酿造及制盐业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吐谷浑以西周时期的穆王道、春秋两汉的羌中道为基础,先后开辟了从羌中—湟水通往白龙江的西蜀道(含松潘道、岷山道),沿羌中—湟水逆行从祁连山各口进入河西走廊张掖的南山道,沿湟水西南通往黄河源头的白兰道,湟水向西域的羌中古道和吐谷浑到吐蕃的吐蕃道,为中西商贸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研究吐谷浑文化对了解丝绸南路、青海历史等具有重要的价值。都兰曾是吐谷浑活动的中心地带,现存热水血渭古墓是吐谷浑的重要文化遗存;吐谷浑治下的霍尔人为当今土族的重要族源;与吐谷浑相关的白兰地望当在今都兰一带,与汉代的"白狼"和元代的"白兰王"无关。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学界利用敦煌文献和墓志等出土材料极大地推进了吐谷浑史的研究。随着墓志的出土和对传世文献的梳理,琼山县主、慕容万、慕容仪等人物材料浮出水面。这些人物和吐谷浑慕容氏王室关系密切,为研究其王室世系和唐吐和亲方面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吐谷浑王国是由辽河一带的鲜卑人于西晋末年“天下丧乱”之时西迁至青海所建立的政权,到七世纪中叶被吐蕃攻灭为止,前后主要在青海牧区这块民族舞台上活跃了三百多年,立国悠久,声威浩大,踪迹不绝于史。然而,吐谷浑为什么会亡国?对此,古人未能细察,今人研究也尚欠深入。考虑到吐谷浑亡国颇有发人深省之处,影响亦属重大,故不度仄陋,撰文探索。是否有当,尚希读者不吝赐教。 一、吐谷浑亡国原因 (一)社会经济的衰败使吐谷浑丧失了抵御强敌入侵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民族战争是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民族间的交往有时伴随着战争而进行着。民族征战一方面给各族人民带来灾难,另一方面又是族际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起着某种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吐谷浑立国于唐若之间,是当时西北地区势力强盛的一个地方政权,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唐着双方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吐谷浑与唐若之间的关系多以战争形式表现出来,研究吐谷浑与唐善之间的关系对于研究唐若关系以及西北民族关系史都会有所研益。公元3世纪末,游牧于“徒河清山”(今辽宁省锦西县一带)的鲜卑族慕容氏之后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在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地区,发掘了一批吐谷浑贵族墓葬。该地区被考古学界认为是吐谷浑亡国后的“先茔”地,其中喜王慕容智墓保存最为完整。本文通过对武威地区吐谷浑墓发掘资料的整理,对葬俗进行溯源探究,从更多角度分析武威地区吐谷浑贵族墓葬葬俗特征。  相似文献   

8.
吐谷浑与吐蕃是我国古代两个强大的民族。它们皆兴起于青藏高原,而且建立了强盛的王朝,曾先后一度称雄甘青川藏地区,开发和建设了祖国的大西北。由于这两个民族在地域上连成一片,因此,他们之间素有来往,曾相互结盟、联姻、吸收中原先进文化,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本文从其地域、唐朝的民族政策及吐蕃对吐谷浑的统治等三个方面,就他们之间的关系,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旨在说明民族关系史上免不了兵戎相见的一面,但和平往来仍是民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茶卡地区新发现的吐谷浑王陵的族属、陵墓主人的身份等做了考证,并就王陵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吐谷浑属鲜卑慕容部,大约在西晋末年迁徙至甘青交界之地,曾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政权达3个世纪.亡国后,部分部众东迁,进入燕云地区.契丹族兴起后,这部分吐谷浑为辽朝所统治,辽朝按照“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控制其治下的吐谷浑,吐谷浑要向辽朝上贡物品,参与辽朝的对外征讨.辽亡后,部分吐谷浑逐渐融入到汉族之中.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陆续出土了11方唐代吐谷浑慕容氏墓志.不少学者利用墓志从吐谷浑史和唐吐关系方面入手进行了研究.由于志文的残缺以及其内容和史传记载相矛盾,学界对其研究成果不尽一致,有些问题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吐谷浑与隋唐王朝互使述论李大龙一吐谷浑与隋王朝的使者往来最早可追溯到隋开皇四年(584)。据《隋书》卷1《高祖上》载:开皇四年四月,隋主杨坚“宴突厥、高丽、吐谷浑使者于大兴殿。”这是有关吐谷浑和隋王朝使者往来的最早记载,自此之后至隋大业五年(609)...  相似文献   

13.
已经公布的《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志》为唐代吐谷浑史又添一重要史料,但已有文章多处释录、断句有误。该墓志为吐谷浑王室子弟称王现象又添一证,也成为了吐谷浑由周边藩属到迁居内地,最终融合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又一物证。志主祖“丽杜吐浑可汗”与其父兄“拔勤豆可汗”的称号皆可考证。志文明确记载慕容智所葬之地为“大可汗陵”,此处也是吐谷浑王室多位成员的墓地所在。探明“大可汗陵”所指,并解读吐谷浑王室的凉州情结,必须与历任吐谷浑可汗与隋唐王朝的关系结合起来,也必须与吐谷浑投唐之际的唐蕃关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青海省都兰县香加乡哈日赛沟墓葬中的连珠纹做了介绍和分析,认为其乃各种文化融合之产物。  相似文献   

15.
从敦煌文献看归义军时代的吐谷浑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初吐谷浑亡国后,不少吐谷浑人进入河陇与西域地区,生息繁衍。本文以敦煌文献与石窟题记中所记载到的吐谷浑人资料,对唐后期五代宋初以瓜、沙二州为中心的河西及西城东境的吐谷浑人后裔进行考察,力图揭明此一时期吐谷浑人的聚落分布、职业特征、汉化情况及其与归义军政权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吐谷浑王族慕容氏在瓜沙地区已成为上层统治阶层,尤其是对瓜州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14—2015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发掘了一座北朝后期墓葬,根据墓志确定为西魏吐谷浑晖华公主及其夫乞伏孝达的合葬墓。乞伏孝达墓志已漫漶不可释读,晖华公主墓志则载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信息。由墓志可知,晖华公主"讳库罗伏,字尉芮文",是"吐谷浑主明元之第四女也"。吐谷浑主明元之名,不见于中古史书,应该是指担任吐谷浑国主长达半世纪的伏连筹。明元很可能是一个模拟中原制度的谥号。晖华公主的姐姐即是柔然可汗阿那瓌的可敦。西魏文帝于大统三年(537)迎娶阿那瓌长女,是为悼皇后。阿那瓌请晖华公主夫妇到柔然,以送亲主使的身份陪送茹茹公主到长安。晖华公主墓志所记吐谷浑与柔然两大政治体的名号多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吐谷浑民族是公元4世纪初至7世纪中叶活动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民族,它所建立的政权前后存在了350年,对西北地区尤其是青海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西晋末年,吐谷浑民族万里跋涉,由东北出发,在西北扎根,其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吐谷浑部虽然与留居辽西的慕容鲜卑同根同源,但在其西迁以后,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自吐谷浑西迁之日,就开始了与辽西慕容鲜卑的历史分野.  相似文献   

18.
十六国时期吐谷浑在青海地区建立政权,尽管这个政权偏居一隅,并与当时内地政权对峙,但它一直非常明确地认同“中国”,无论是在政权首领名号的选择使用上、历代国主的日常言语中,还是在处理与周边政权的关系问题上,都非常清楚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将藏文史籍中的"阿夏"部族归拢为吐谷浑,致使国内学界错误地将"阿夏"视为"吐谷浑"的藏文名称。文章借助大量藏文史料,考辨了藏文化语境下的阿夏和吐谷浑的族属关系,进而提出"阿夏"部族并不能简单地与"吐谷浑"归入同一个族群之中,它们各自有源,族属有别,不能混淆为同一族群的不同称谓。  相似文献   

20.
7世纪中叶以来,吐蕃相继将吐谷浑和南诏收于治下。在对吐谷浑和南诏进行统治的同时,吐谷浑和南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离心力”,给吐蕃进行有效统治带来了挑战。吐蕃对二者的不同统治政策,导致了迥然各异的统治结果。通过吐蕃对二者不同的统治政策及其成因的分析,揭示出统治政策和统治结果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