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金庸在十八年间用十五部武侠小说为我们诠释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武侠嘉年华",《鹿鼎记》是金庸小说创作生涯的最后一部作品,主人公韦小宝的人物塑造可以说倾注了他的毕生心血,融入了他对"侠"的全新理解。与之前的陈家洛、郭靖、萧峰、袁承志、令狐冲、胡斐、杨过、张无忌等大侠的形象有所不同,韦小宝可谓一个另类,他凭借着一股无赖痞相混迹于江湖与皇宫,如鱼得水。韦小宝独特的处世之道使他从街头地痞到官拜"鹿鼎公",成为金庸笔下最精彩、最特立独行却也最平民化的"侠义之士"。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07,(2):86-87
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武术家、社会活动家韦小宝,男,江苏扬州人氏,估计为1/2汉族血统,约生于清顺治初年。他的家庭是一个贫苦下层劳动人民家庭,从小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使他对劳动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养成了吃苦耐劳、随机应变的品格,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相信是因为革命工作的需要的原因,他的父亲从小离开了他和家庭,他的母亲韦春花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使他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韦小宝年纪虽小,却已经具备了许多大人都没有的胆识。  相似文献   

3.
鲁迅笔下的阿Q和金庸笔下的韦小宝是文学人物画廊中两个典型的人物形象。阿Q与韦小宝无论在社会地位还是生活经历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两人身上又有很多共性。对两人的"精神胜利法"、国民性的典型特征和个体生命的生存状态的差异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他们能拨动国人民族文化心弦的原因,以及同存于两人身上的中国传统文化缺陷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常流露出一种孤独的情绪。作为沈从文基本思维模式的“情绪的散步”,既影响他文学创作的整体面貌,彰显着他的创作意蕴和文学风格,又制约着他对于社会人生的认识深度,并从心理深层决定着他的孤独情绪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韦小宝,这是江湖世界里一个不朽的传奇,是所有英雄侠客才子佳人美丽传说的终结。每每提到韦小宝三个字,就仿佛能看见这拖着辫子的小家伙脸上露着贼忒嘻嘻的笑站在面前。他的笑是那么地让每个人熟悉而又心惊胆颤,就像是照镜子时无意间发现自己脸上的雀斑和粉刺。这位清康熙年间的“一代奇人”简直是古往今来际遇和运气天下第一好之人,  相似文献   

6.
一、黑格尔、马克思、韦伯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这里,我们将从讨论西方人产生的观念只适用于西方社会,而不适用于东方的认识展开分析。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讲义》中,用相当篇幅对亚洲进行了划时代的尝试。但是在当时黑格尔的东洋观中亚洲是没有历史的。他认为,亚洲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个体主义作为一个舶来品进入中国,然而,个体主义所蕴含的道德观念与传统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并不相容。从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到当代普通民众,往往简化了个体主义的复杂内涵并把它用作服务于各种目标的工具。进入中国百年,个体主义至今依然作为一种他性而存在于中国社会。回顾文献,有助于我们认识西方个体主义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相互牵涉与抵牾的支流。更深刻的认识则有待我们进一步运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在参与观察他者的日常生活的基础上获得。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公关思想和公关实践。《鹿鼎记》中的公关先生韦小宝,在他的思想意识中,存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公关理论与行为。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孔孟儒家和由墨家发展而来的江湖豪侠一直倡导的一条伦理道德原则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特别是义与和的儒家思想贯穿了他的整个公关思想,并在实践中体现出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过去,人们在文学理论研究中,只注重文学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一般本质的阐述,而对于它的特质则注意不够.本文试图在阐述文学艺术一般本质的基础上,着重谈谈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特质. 人们常说,文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它的唯一源泉.显然,这是就文学的来源说的,即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都可以从社会生活中找到根源.然而,实践证明,任何作家从事创作,总是要通过对生活的描写把他对生活的认识与感受反映出来,表达他的一定思想感情与意愿.只不过他的认识与感受、思想感情与意愿,是通过对生活的具体描写,或者说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例如鲁迅  相似文献   

10.
同是一部《庄子》 ,向秀与嵇康有着不同的解读。向秀是面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他试图协调个体与社会、自然与名教的尖锐矛盾 ,在“人间世”里为乱世士人寻找一条安顿心灵和生命的道路。嵇康则是贴近个体生命的诠释 ,他试图通过开掘精神世界的空间 ,于现实社会之上营造自由的人生意境和精神家园 ,进入其中作“逍遥游”。前者是社会现实的需要 ,后者是个体觉醒的必然。两种不同的认识共同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理解金庸小说《鹿鼎记》,小说故事的历史背景和金庸本人的历史观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以康熙帝为切入点,可以看到金庸对满汉文化融合的态度;而从天地会入手,则可据此分析金庸的历史观;上述两个角度在韦小宝那里形成了一个结点,从而使得《鹿鼎记》成为金庸小说中一部非常特别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从吴融和韦昭度关系的角度可见吴融的政治命运和其诗歌创作。韦昭度之死是唐末藩镇势力侵陵帝室的结果;韦昭度之死作为吴融的重要的人生记忆影响了他的一生和其诗歌创作;韦昭度之死给吴融诗歌增加了一种凝重的品格。  相似文献   

13.
鲁迅"文学的自觉"说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迅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精湛研究,开创了中古文学研究的新格局,具有堪称典范的意义,但并不意味着其研究中的所有观点都是不容置疑的.他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提出建安"文学的自觉"说,很有可能借鉴了日本汉学家铃木虎雄的观点.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下,他讲演中提到的一些关于魏晋文学的见解,并未经过严格的学术论证.对于其中的几处疑点,值得我们再商榷.  相似文献   

14.
"以数为纪"是用数字分别语句,然后再用数字将分别的语句概括起来。邓小平经常运用"以数为纪"的思维方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其典型代表。"以数为纪"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产生。邓小平"以数为纪"的思维方式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魏汉津为北宋后期雅乐乐律的制订者,根据其雅乐乐律所制作的雅乐当时称之为<大晟乐>,又被以其名字命名为"魏汉津乐",具有极高的地位.其雅乐乐律理论主要有两点,一是"身为度",二是"中正律".其雅乐乐律理论不仅受到当时一些人的批判,也受到后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魏源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在满清王朝江河日下、内忧外患的危急情势下,他提出了对内改革弊政,对外实行开放的主张,这一思想后来被洋务派所吸收、运用,对洋务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萧统《文选》收录先秦以迄汉魏六朝赋十卷 ,明确表示出对作家作品的评价 ,从而构成萧统文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本文以《文选》收录历代赋的事实为依据 ,通过统计分析 ,具体勾勒出萧统关于赋的基本品评态度 ,并对萧统以赋为首的文献依据、关于题材的十五分类等问题 ,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指出萧统对汉魏六朝赋的具体评价 ,在许多方面都与后人的理解存有很大的差异 ,这是研究这一时期赋文学史要注意的。同时认为 ,这种现象的形成 ,表明今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本身存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时间意识是一种生命的感觉,是一种存在的体验。王维对于时间的感知,超越了中国人在时间问题上恐惧和忧患的“集体无意识”,表现出时间的无常性、时间的无时间性和时间的瞬息永恒性。其参破时间而抗拒时间的方式是:归去,不还,闭关。王维消融于山水,自失于时间,进入澄明而无限的时间流,进入生命存在的绝对自由的空间,他的山水田园诗也即成为其把握当下感性生活的诗意存在状态的直观。  相似文献   

19.
清代思想家魏源的诗文创作早已为世人所肯定,特别是他的山水诗歌更受到研究者的注目。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魏源所处的特定时代、他本人的特殊个性以及对山水诗的贡献等几个方面,从他的山水诗歌创作入手进行再次的探讨,力求更真切地了解魏源与他的山水诗歌。  相似文献   

20.
韦庄是晚唐五代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作家之一。韦氏家道中落,韦庄的祖父辈、父辈未见于史册。根据相关文献史料、家讳以及韦庄现存诗歌推断,韦庄属于逍遥房,为韦应物四世孙的可能性较大;而非韦见素之后。并且考究韦应物夫妇墓志、韦庆复夫妇墓志、韦氏家风等,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记载之韦厚复加以质疑,认为韦庆复和韦厚复应为同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