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中逐渐融入了更多的民族音乐元素,艺术歌曲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其反映的理念和内涵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推动了民族音乐的发展。通过梳理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发展历程及意义,并根据不同时期融入的民族音乐元素做出一些分析、研究,进而指出中国艺术歌曲与民族音乐二者融合是相互的,中国艺术歌曲在创作中借鉴、融入了很多民族音乐元素,而且未来还要将民族音乐元素作为重要因素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民族音乐正经历着变革和种种考验,它的未来应当受到大家的关注。文章回顾了上古时期的中国音乐的审美标准,为民族音乐正本清源,接着着重透视了后工业化时代中人们心理变化与民族音乐的关系,审美标准多元化、偶像文化对民族音乐的解构,网络文化对民族音乐发展的影响。对于当下一些流弊,笔者进行了批判性思考,旨在唤起大家的关注,为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种理性思维视角。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澳大利亚成功促进了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音乐的发展,其经验值得借鉴;要不断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商业化,进而实现大众化,以便更好地坚持传统、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民族音乐。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在艺术全面繁荣的今天,民族音乐却遭遇了发展困境。解析困境背后的原因发现,深挖民族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教育在民族音乐发展中的作用同等重要。因此,要转变观念,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民族音乐教育,为实现教育的本质、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创新、为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凝练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代著名的音乐家,李焕之在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民族音乐方面,坚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音乐艺术“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信条,从而使其民族音乐作品体现出了“民族气质”和“大众显质”的音乐哲理,富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指引着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方向,为中国当代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的音乐创作者大多主张“以西为师”,走“西化”的道路,对民族音乐持否定态度。而赵元任却熟悉和喜爱中国传统音乐,他强调借用西方作曲技术来提高和改进民族音乐,他的创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汪立三将中国民族音乐语言与西方作曲技法融合,借鉴现代演奏技法,创作了《他山集》五首序曲与赋格,这是一部具有中国民族音乐神韵的钢琴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8.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浩如烟海,各具特色。本文通过梳理少数民族音乐课程,并结合笔者声乐专业实际,从藏族民歌的演唱技巧方面入手,分析少数民族音乐在中国音乐中的地位、传承和发展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师钢琴教学中民族音乐教育之主体意识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的钢琴教学活动受欧洲古典音乐中心论的影响,存在着忽视民族音乐的倾向.音乐教师应更新观念,勇于创新,探索民族音乐教育主体意识的新思路,重塑民族音乐的主体意识,继承、发展和弘扬中国民族音乐.  相似文献   

10.
隋、唐燕乐兴盛,佐证了"中国民族音乐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交流融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汉族音乐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外国音乐文化相互交融,衍生发展"的轨迹。因而坚持保护和继承民族音乐,培养高素质的民族音乐人才是民族音乐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人在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中,追求人的存在的超越和审美化人生,追求生命、灵魂的不朽和永恒,这一取向为古希腊审美主义的发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希腊哲人对人的存在处境和世界存在的理性反思,标举和谐、逻各斯、美和善作为一种终极价值,从而不断推进人和人的生活、人类社会的完满化及其人与宇宙、人与自然的和谐建构,并依此对人生和社会意义进行哲学追求。前苏格拉底的审美价值形而上学为西方审美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12.
论21世纪道德教育发展的主导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分析和把握21世纪道德教育的主导趋势,可以使我们尽快摆脱陈腐落后道德思想观念的束缚,主动适应新世纪社会和人发展的要求,并在道德实践中做出符合新世纪要求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选择。这是新世纪伊始迫切需要研究而又具有重要现实和长远意义的课题。在市场化、知识化和全球化三大浪潮中,21世纪道德教育发展的主导趋势是:实现优秀传统道德现代化的趋势;东西方优秀道德融合的趋势;人类社会道德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同时要强调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东方道德与西方道德、多元化与一体化及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低生育率和老龄化背景下,要实现老有所安和关怀少年的成长,国家体系化的高质量养老公共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分析“一老一小”人口形势、生育意愿下降背后的原因,研究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路径。研究认为,构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要强调“一个中心”:敬老爱幼、安老怀少;“两翼互动”,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和生育友好型社会;“四轮驱动”,即高质量取决于服务的福利性、有效性、可及性和及时性。研究还认为,对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群体的服务是养老服务业的重点人群,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养老责任包括对这些人群的兜底养老、普惠养老、公平养老和品质养老的责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包括老年的价值友好、文化友好、政策友好、环境友好和服务友好;生育友好型社会的生育责任包括适度生育、优化生育、生育服务和生育保障的责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则要体现生育的价值(文化)友好、福利友好、婚姻友好和服务友好。研究表明,在全方位构建现代化“安老怀少”统一的政策、制度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社区是关键环节,需要顶层设计和分类推进相协调,才能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4.
消极自由观与积极自由观是当代西方各种自由观分歧的焦点,而这种分歧集中体现在自由与道德、自由与能力、自由与市场三个方面.这两种自由观各有得失,消极自由主义者所确立的物理主义的自由观虽然实现了客观性和道德中立性,但它不过是一种对个人价值、基本利益和需要漠不关心的"流浪汉式"的自由观;而积极自由观虽然关注权利、财富和机会的分配制度,但它是一种求助于人性论和价值观的高度规范性的解释方式,难以使自由主义成为客观的"科学".最后,文章指出了双方发生理论分歧的现实基础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 30周年。 30年来中日两国通过高层频繁互访、三个和平友好纲领性文件的制定和遵行 ,保证了两国和平友好关系和良好的经贸往来。 30年来 ,两国的经贸往来主要表现在双边贸易、日元贷款、日商对华投资等三个方面。展望 2 1世纪 ,中日双方如能有效地克服大国化趋势造成的摩擦 ,进一步正视和处理好历史问题 ,解决好技术协助和交流等问题 ,将展现出更大的合作空间和领域 ,取得更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党内腐败现象危害极大。滋生腐败的原因复杂多样 ,因此 ,遏制腐败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任务。要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风党纪教育是基础 ;用竞争机制选拔用好干部是核心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是关键 ;加强法制建设是保障 ;进一步强化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力度是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逻辑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中国逻辑元研究的主题,是用现代语言和逻辑工具诠释中国逻辑文本,揭示中国逻辑的 体系、内容、本质和规律,比较中外逻辑异同。中国逻辑元研究的研究价值是继承弘扬中国逻辑精华。中国逻 辑元研究期待兼容博采,促进中国逻辑的发展和中外逻辑融合。  相似文献   

18.
马洛继承和拓展传统,通过再现和变形策略,把普罗米修斯神话嵌入《浮士德》剧本中,构建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普罗米修斯神话这个古典范式赋予了浮士德源自希腊神话里的求知精神和欲望,他的求知行动被放大投射到西方文化传统大语境的背景上,浮士德因此被塑造成了一个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真理和知识的人物化身。把该剧与普罗米修斯神话联系起来考察,有助于了解马洛构建求知神话的渊源和过程,充分认识浮士德这个人物形象,更好地阐释和欣赏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9.
伯恩施坦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新材料"为借口,声称垄断组织和信用制度一样可以调节生产和流通,消除经济危机的产生;中小企业的广泛存在,以及它们表现出的"适应性"和"顽强性",完全有能力和大企业竞争、并存等言论,遭到了考茨基、卢森堡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批驳.考茨基和卢森堡对伯恩施坦资本主义"适应论"的批驳有相同的视角,但态度、方法和侧重点却有差别,这对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原则去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及对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新现象、新趋势都是很有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庄子对"望之畅然"的旧国旧都、对风起北方的描绘,海德格尔对阿尔卑斯山、博登湖、东北风等自然物的依恋,阐发的是心与物融契为一体的神圣与澄明之境,都深蕴着他们对人与世界原初关联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