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技术决定论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硕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27-28
技术决定论是20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关于技术发展的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它建立在这样两个原则基础上:技术是自主的;技术变迁导致社会变迁。其理论可分为两大类:强技术决定论和弱技术决定论,前者认为技术是决定社会发展惟一重要的因素,而后者则主张技术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作用的。70年代后期,由于社会建构论的兴起,技术决定论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转而式微。 相似文献
2.
"技术决定论"把"精神要素"的技术知识说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科学的历史观是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科学技术只有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才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进行"现实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3.
冯套柱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35-38
如何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之间分配资源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对技术决定论和制度决定论进行简单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与制度之间关系的新解释。 相似文献
4.
科学划界被认为是认识论的中心问题。许多科学哲学家从自身的角度提出了科学划界的标准,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争论不休。科学划界的标准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逻辑主义绝对标准—历史主义相对标准—消解科学划界—多元标准划界四个阶段。科学划界包括划界主体、划界单元、划界标准三个要素。“真”、“善”、“美”虽是科学的特征,但用它们来概括科学的本质,把科学等同于“真”、“善”、“美”,是不确切的。由于科学本质固有的矛盾性,导致科学的划界标准难以确定,但是科学划界仍然是必要和可行的。科学划界的标准应该是动态发展的、多元的。必须区分科学与伪科学,正确区分和对待科学与非科学。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同时又是一种过程和实践,一种社会建制,一种人与自然打交道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关于教与学的形上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继民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84-88
传统意义上,教师的职业乃是教学,然而这种模糊的认识导致人们对“教”的遗忘,即缺乏对“教”之本质的反思。就作为“教”之本质意义上的“传道”与“反思”的层面而言,“教”是不能进行的,我们只能“无限”的切近,对教之本质的切近须靠“点拨”和“熏陶”。目前而言,以追求“高效”、“实用”为宗旨的教育模式恰恰使得我们忽视乃至遗忘了“教”之本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基本思想初探--兼谈作为技术决定论的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灿甲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10-16
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是理性和技术狂欢的时代,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发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马克思把技术界定为活动方式、生产方法等等;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技术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技术决定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决定着人的本质;技术决定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技术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经济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从技术的三维角度分析了现代技术观的演进过程,即技术决定论——部分条件论——条件总和论三个阶段。现代技术观割裂了技术与经济、自然、社会的有机联系,与和谐社会的目标系统有一定差距,因此构建和谐技术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人文主义技术哲学是人文主义学者创立的一种独特的技术哲学观。这种技术观着重研究和阐释技术的实质,并对技术发展给人类社会、自然界及人本身带来的种种后果进行反思,据此提出了一些解决技术危机的方法.本文对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从认识论、方法论及社会经济背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指出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基本特征为强烈的现实指向性、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和对“天人合一”的推崇性。 相似文献
9.
陈涯倩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
16至19世纪,西方对自由的理解由感性的体会转向概念的把握,并在马克思那里认识了自由的真面目——实践。这个理解过程在思维方式上表现为知性思维转向理性思维。在本体论上表现为存在的依据由物质转向自由,又由概念性的自由转向人的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向我们启示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指出他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出发,借用存在主义哲学追问技术,认为只有思入存在之中、唤醒人类重新亲临存在的缘起才能拯救技术,并以此来探讨其技术拯救之途,以图寻找到技术的家园。 相似文献
11.
人格同一性问题是近现代及当代西方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重点问题。国内近些年在与世界哲学接轨的过程中,开始初步接触到这个理论课题,并对人格同一性问题的经典文献、理论源头、基本概念和论域、判定人格同一性的标准等作了阐述,但是这些阐述存在不深、不全和不准确的问题。文章理清了人格同一性问题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概括出了西方哲学界对人格同一性标准的主要观点,回答了当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对人格同一性标准问题提出的新挑战,进而尝试提出了新的破解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与法律共同推动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对技术本质与法律本质的理论探究,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具有本质上的同质性和价值上的互补性。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技术对法律渗透与影响随之加强。技术规范成为法律内容;另一方面,法律对技术促进和规制,促进其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影响。现代社会,技术异化给法律提出了新问题,法律对技术的规制也使得两者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龙翔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31(5):154-159
"技术与社会关系问题"是技术社会需要关注和反思的现实问题。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处理和解决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技术与社会关系问题",在哲学领域一直存在着"社会的技术决定论"和"技术的社会建构论"的对立和争论。文章对这二种理论分别进行了哲学的解读,并分析和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和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4.
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动力来自高新技术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潮、科学哲学历史主义以及社会文化的多重影响。语境描述和规范界定,既是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进路,又是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方法。技术哲学的文化转向提出了技术哲学研究的新范式,扩大了技术哲学的研究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哲学的文化转向,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文化,实现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人文价值“三位一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克隆技术发展的超前预想与伦理观念的适当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3):27-31
本文将结合克隆技术的发展实际,谈及克隆技术与伦理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正是人们对克隆技术发展的某种超前预想引起了社会公众在伦理层面上的诸多争议和恐慌,而伦理观念的不适当介入将会影响到克隆技术的健康发展。我们以为,伦理观念对技术的发展应该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而不仅仅是为技术的发展设定“禁区”,伦理框架应该趋于开放。 相似文献
16.
德鲁克以国际管理教父而著称,但同时也是一位地道的技术哲学家,他对技术的本质、社会作用以及技术创新诸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德鲁克把技术看作是人类作用在具体事物上并与人类劳动相关的综合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他认为评价技术的测度是其绩效,创新是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德鲁克的技术哲学思想补充了传统西方技术哲学对技术发展动力机制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汪广仁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中国近代的科技思想是在中国社会、中国的工业和科学技术向近代化转轨的时期萌生的 ,是那一时期中西文化碰撞和交融的产物。它主要表现在科学功能观、科学开放观、科学实验观和科学价值观等方面。这些思想观念在今天仍是可以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电子科技大学构建基于“一校三体”的“三足鼎立”立体网格状的科技创新体系为例,探讨了研究型大学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路和方法,提出研究型大学构建新型科技创新体系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