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叙事结构的还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结构的动词性及其原理 一个作家动笔写他的叙事作品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如果他胸有成竹的话,他首先想到的大概是他的作品写成之后的“模样”,他所要创造的审美世界的风光和体制。惟有如此,他的写作行为和他的写作目标之间,才能形成投入心血和爆发灵感的张力,他的写作  相似文献   

2.
一锅黄骨鱼     
正他和她说分手时,她正在厨房里做他最爱吃的黄骨鱼,她随口"嗯"了一声后,才惊觉他说的是要离婚,而不是"六点钟可以开饭吧?"他说他爱上了单位新来的大学毕业生,那女孩年轻漂亮,浪漫多情,即使是上班时间也会偷偷给他小惊喜。他觉得他的情再一次被点燃,他乞求她  相似文献   

3.
企盼     
闫岩 《快乐青春》2011,(5):41-42
他生下来就是一个瞎子。医生说治好他的双眼起码要五万元,而且没有把握治好。父母彻底失望了,于是在他六岁那年冬天,父母把他丢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虽然母亲已经给他穿上了最厚的棉衣,可他还是觉得很冷。他开始“哇哇哇”地大哭,这一哭惊动了许多人。他一个劲儿地喊:“我要妈妈!”可是妈妈没有来,爸爸也没有来,他知道爸爸妈妈嫌他是个瞎子,不要他了。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是伟大的。在他生前,人们这样评价他;在他逝世后,人们仍然这样评价他。一个领袖人物,在他活着的时候,人们歌颂他的伟大这是寻常之事;在他去世之后,人们仍然公认他是伟大的,这就不是寻常之事了;尤其是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  相似文献   

5.
一、气度恢宏的个性美 毛泽东雄视千古,胸罗万壑。他的光辉的诗篇,是他半个多世纪追求、奋斗、革命实践的产物,是他博大、精深思想的艺术表现。在他的诗中溶入了他的整个的生命。因此,他的诗篇真正地表现着他鲜明的个性,不同凡俗的气质,他的人即诗,他的诗亦即其人。 法国雕塑家罗丹认为,“性格即是美”,让我们通过他的诗词,去认识这位无产阶级伟大领袖的个性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芮锋 《快乐青春》2014,(12):12-14
他出生于法国的鲁昂市,自幼便表现出独具一格的政治天赋,他在校时曾参加过无数次演讲,教过他的老师都说他天生一副好口才,加上聪明机灵,他始终担任班长职务。中学时,他已经是首屈一指的风云人物了,学校里组织的所有比赛,他都会欣然前往,全力以赴。  相似文献   

7.
杨斌 《西部观察》2005,(7):35-37
他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民间艺术高人,他擅长讲民间故事,唱民歌,打金钱板,划彩龙船等.他有一段传奇的流浪经历,正是在浪迹天涯的过程中,一字不识的他邂逅了中国民间故事第一大师.他是一位命运坎坷的单身男人,一生热衷的民间艺术在陶冶了他心灵、情操的同时,他那些来源于生活的素材,也让他饱经沧桑.……  相似文献   

8.
名人     
魏俊 《快乐青春》2014,(3):54-54
从前,有个人出了名,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每天家里都挤满了人,使他无法正常生活。于是,他和家人都躲了起来,搬到别的地方居住。名人躲藏起来后,人们还是不断地到他家去,参观他的房子以及他用过的东西,搜集他曾经说过的话和他的经历。  相似文献   

9.
他说他叫嫩头,我斜了眼瞅他,觉得好笑.这是一个奇怪的名字,他却不是一个奇怪的人,至少我现在这么认为.他很随和,像孩子一样顽皮的笑容始终悬挂唇角.他是我的师叔.  相似文献   

10.
现象学视阈中的“他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近代主体哲学强调"自我",表现出"唯我论"姿态,现代现象学兴起,改变了这一格局,他者受到重视,但现象学视闽中的他者又各有不同的言说.胡塞尔、海德格尔的他者仍然处于同一性中;他者与自我是一种对称关系;萨特只看到他者与自我的斗争;梅洛·庞蒂把他者肉身化,从意识哲学脱身而出;勒维纳斯奠定了真正的他者哲学,他者成为绝对他者.  相似文献   

11.
深藏的父爱     
正一父亲是个硬汉,他15岁时爷爷就去世了,剩下他和奶奶孤儿寡母。虽然他顶了爷爷的职去厂里当了工人,但家里家外大事小情都落在他单薄的肩上。他变得沉默寡言,一张脸总是冷冰冰的,但他很能干,从最基层的车间员工做起,一步步往上升当了厂长,后来又调到经贸局当了副局长。他给人的印象总是很冷峻,几乎不近人情。我不知道他在官场、在单位对人如何,但他对我,冷得就像我不是他的亲生儿子,尤其是他当了厂长后,架子端得可大了,好  相似文献   

12.
在他者的问题上,胡塞尔的现象学没有摆脱"先验唯我论"的模式。胡塞尔将自我作为先验的构造主体,将他者看作自我的影子,取消了他者的独立性。相比于胡塞尔,萨特突出了他者的地位。他认为自我和他者是比肩而立的,他者是对自我的限制,二者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他者就是自我的地狱。列维纳斯则认为他者是邻人和脸孔,自我必须对他者负责,主张"绝对他者伦理学"。胡塞尔的先验自我现象学没有他者的独立地位,他者只是自我的意识相关项和"阴影"。胡塞尔的先验自我具有一种吞噬"他者"的强力,他的现象学是"不道德"和非伦理的现象学。胡塞尔现象学缺乏伦理和他者的维度,这种缺陷被萨特和列维纳斯抓住,发展出了"面向他者本身"的现象学,突出了现象学研究的伦理维度和实践维度。但这种现象学已经超出了胡塞尔现象学的纯粹理论哲学和意识哲学范式。在此意义上,胡塞尔的先验自我现象学应该"面向他者本身",突破先验自我的藩篱。胡塞尔应该在实践和伦理生活中真正尊重他者,而不是在纯粹自我的理论世界中先验地、纯思辨地"构造"他者。  相似文献   

13.
追逐梦想     
阿珍 《快乐青春》2020,(1):53-54
他从小就立志做记者,梦想着拿到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12岁那年,他加入学校的记者团,然后到处采访名人。这期间,很多听说他梦想的人嗤之以鼻,有的甚至还嘲笑他是疯子。只有母亲开导他,劝慰他,并且义无反顾地支持他。母亲经常对他说:“青春短暂,有梦想怎么能不去追逐?等老了,生命到头了,再后悔已没有任何意义了。”就是这句话,让气馁、退缩的他义无反顾地继续向前。他甚至牺牲了一切休息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14.
分寸的力量     
晓明 《快乐青春》2014,(3):13-13
一位叫迈克尔的男孩长得又高又壮,他母亲害怕他会成为学校的“小霸王”,对他要求非常严格,叫他与人为善,学会忍耐。结果很多孩子欺负他,甚至打他。迈克尔对父亲说:“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们,但我知道这样做,  相似文献   

15.
儿子上幼儿园时,很受老师喜爱,他也很喜欢幼儿园的环境。上小学一年级后,他觉得很不适应,老师非常严厉,时常处罚他,作业也多,每天都要考试,这让他很不快乐。更让他不爽的是,尽管他的身高仅是中等,老师却安排他坐在最后,他找了几次老师要求换到前排,老师都没给换。他跟我说了这事,我给老师发了短信,老师随即把他的座位安排在了中间。可没过两个星期,又把他换到了后面,并说,以后不要让家长来管,我排座位是公正的。  相似文献   

16.
他是母亲一手带大的。他的父亲,一个老实巴交的泥瓦工,直到30多岁,才经人撮合,娶了他母亲。一年后,他出生了,白白胖胖的,像一轮满月。日子因他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一、文人与文盲这就是赫尔佐格,他说他就是他的电影。他吃过皮鞋,因为打赌输了;他拍片时将演员催眠;在亚玛逊拍片子,他用人力把大船从一条河流翻过大山拉到另一条河流;火山爆发了,人们在逃生,他和摄影师却往火山狂奔。他拍摄的人物,是侏儒,盲人,疯子(还有偏执狂),极限挑战者,其实,这些人都部分代表了他。  相似文献   

18.
怪奇,峭险,气概阔大,是王令诗风最突出之处,也是他别于唐人又异于宋人之处,这使他在宋代诗坛上独领风骚,彪炳千古。他的狂放不羁的气质和昂头天外的气派是他诗风的一个重要成因。他所具有的一种性喜“幽僻”,自我封闭,自我压抑,经常苦闷、忧伤的古怪个性,也是形成他诗风怪奇的一个因素。“寒饥”的生活,“穷悲”的境遇,又激发了他的不平之气。他的诗学韩愈、孟郊,这种诗学承传与其诗风也有关系。他的诗风还与他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有关。  相似文献   

19.
张进 《人文杂志》2001,(5):112-116
苏轼一生几经贬逐,饱受磨难,终不得大用.但他无论处顺处逆,都能保持坦然的快乐的心境,获得一种审美人生,又显示了他非凡的人生智慧.他的深刻的自省意识,他的辩证思维、理性精神,他对事物的达观和幽默以及他的审美心胸,都是他人生智慧的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电视相亲交友节目《非诚勿扰》来了一位身份有点特殊的男嘉宾,他是一位副乡长。我之所以印象深刻,并不是因为他的身份,而是他在台上面对24位女嘉宾所做的真情告白。他说,他是一个很顾家的人,孝敬父母,善待妻儿是他做人的底线,如果哪位女嘉宾能与他牵手,他一定会将她照顾得体贴入微,因为一个男人只有先将"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