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源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电力转型发展是能源革命的关键。以电为中心、以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为重点是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关键举措,也是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长久之计。当前,我国新能源开发与消纳存在错位,新能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基于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发电企业处在生产环节,电网企业处在分配和流通环节,国民经济处于需求侧。电力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缺一不可,只有相互匹配,才能保障电力再生产的高效运转和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故推进我国电力行业能源清洁低碳转型,需要从发电端、电网端、用电端和储能端四个环节共同发力,保障新能源“发得出”、“送得走”、“用得了”。  相似文献   

2.
依据中国能源平衡表(2014年和2015年)绘制并分析了中国能源流图,按能源类别概述了能源生产、供给和消费及其在部门间的转换和流动状况,重点列出煤炭调入调出量在1千万吨以上的省份;分析了全国各省煤炭、电力的区域调动情况;阐明中国在世界能源发展中的地位及各能源品种在中国的发展状况。通过能源流图看出,2014年能源供应增长1.52%,消费增速跌至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13年和2014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均在60%以上;天然气利用在中国起步较晚,未来还有较大增长潜力;中国煤电占总发电量的75%,气电与主要发达国家的24%相差甚远;此外,全国各省中6省煤炭、电力净调出与5省煤炭、电力净调入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3.
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命题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能源供求矛盾、能源结构问题、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管理体制机制上。文章针对能源产业粗放增长和“黑色增长”提出了能源产业绿色转型概念,其内涵特征是能源结构清洁化、能源使用高效化和能源技术低碳化;在总结国外能源产业转型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能源绿色转型的三维分析框架,并从能源的全生命周期、能源利益相关者共赢和能源绿色转型能力建设三个角度提出了我国能源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几乎每年夏季出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电荒”困局,使用1999-2008年我国(除西藏外)30个省市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我国各地区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探究解决“电荒”之道.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以及工业结构较重的东三省经济增长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较高,未来电力供求矛盾在这些地区可能进一步突出;存在资源诅咒现象的山西省,以及广大西部地区,生产要素利用率低下,浪费严重.加速产业升级与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增加电力供给,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才能逐步破解我国面临的能源困境.  相似文献   

5.
智能工业转型和能源转型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二者互相促进有利于实现协同转型。利用2007—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智能工业转型与区域能源转型互动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互动效应的存在性并研究互动关系的形成机理,分析我国智能工业转型和区域能源转型的演化特征及互动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2007—2020年间,智能工业转型与区域能源转型水平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互动效应;智能工业转型对区域能源转型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企业效益,而区域能源转型对智能工业转型的影响则源于政策驱动;融资环境、企业运营和环境政策等变量对这种互动关系产生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异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碳中和目标不仅会促进中国能源系统低碳转型,也将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发生转变。研究梳理了碳达峰国家达峰时的能源结构、经济特征和重点领域碳中和政策,从而识别出需重点关注的减排措施和低碳政策。基于此,利用中国能源经济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型),综合模拟了四种类型减排政策(组合)对中国宏观经济、能源和排放的影响,分析了中国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的碳排放路径、行业减排规划、能源深度脱碳进程等多个层面的转型发展方案。研究表明,1 295个组合政策情景中仅有48个政策组合可实现碳中和目标,减排任务艰巨;要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能源排放需在2029年前达峰,峰值不超过104.2亿吨,2040年和2050年的碳排放量需控制在77亿吨和45亿吨以下;化石能源、电力、重工业和轻工业是重点减排部门,不同时期需重点聚焦的部门需要动态调整;加快能源结构向非化石能源转型,强化电能在终端用能中的主体地位,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过81%,终端电气化率需提高至74%;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整体经济代价可控,2020—2060年GDP年均增速有望保持在3.46%左右。  相似文献   

7.
中国能源结构优化的多目标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正在由主要关注能源系统供需平衡,转向关注能源与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涉及到技术、成本、资金与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如何通过能源结构的优化,使得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目标都能实现。本文将这一问题转化为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能源结构优化模型进行研究,并运用所构建的模型对2020年我国能源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对优化结果的分析讨论得出几点结论:1.能源结构发生变化,2.深度利用煤炭资源,3.能源安全问题需要重视,4.进一步加快水电建设,5.积极发展核电,6.提高煤炭转换成电力的比重7,.高度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1985—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山东省经济增长、各能源消费量及能源消费总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发现,山东省经济增长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和能源消费总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短期内,山东省的经济增长主要受煤炭和电力消费量波动的影响,而石油(原油)和天然气的作用却不显著,能源消费总量的贡献也由于各能源影响效果的综合叠加而不显著;存在煤炭、天然气和电力消费量到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而石油和能源消费总量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UN COMTRADE数据,分析1992—2015年中国与南亚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总体规模、产品结构和国别结构,并依据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从需求、结构和竞争力三个角度剖析了出口贸易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南亚地区进口需求规模的增加是中国对南亚地区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但其作用强度逐渐减弱;农产品结构变化总体上对中国—南亚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贡献较小甚至在部分时段阻碍出口增长,近年来出口结构适应性有所提升。竞争力因素对农产品出口有着积极的作用,中国对南亚地区农产品出口的增长正由需求主导转向竞争力主导。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总量中的权重日益加大,数据的生产要素性在产业发展中不断得到论证。由于产业布局、经济基础的差异,数据要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差距较大。借助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运用两套指标体系分别测度2008年—2013年、2013年—2020年的数据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介入前后支撑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阻碍因素变化较小;各地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的敏锐性与经济发展基础呈现正相关关系;东部地区、核心城市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权重进一步加大;城市群中心化格局正在取代四大区域板块分布格局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主导。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北京地区经济建设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完善 ,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以及居民收入的逐年增长 ,使得北京地区近年来居民生活用电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 ,用电量大幅度增长 ,用电结构也相应发生改变。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居民用电消费结构及数量的统计计算与分析 ,找出影响北京地区居民生活用电增长和结构变化的几种工业因素 ,预测并展望了北京地区未来居民电力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及居民用电市场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Hausman检验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我国能源消费尤其是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今后,要加大对本地区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增加区域能源供给;大力开发替代能源与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市数字经济的面板数据,利用脱钩模型测度区域经济碳脱钩水平,并通过面板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碳脱钩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整体经济碳脱钩水平不断上升,东北地区存在较大碳脱钩阻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和北部地区逐级递减;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经济碳脱钩,能源结构优化是数据经济促进经济碳脱钩的重要机制。未来国家应更加重视东北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东北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考虑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数字人才、产业数字化水平较低的特点,应适当引导东部地区数字技术向西部、东北地区流动,发挥数字技术的后发优势,防止数字技术在区域上的脱节;鉴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改善能源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碳脱钩,还需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和能源革命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经济和能源发展将进入新的时期。电力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如何利用好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科学发展成为电力企业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重点分析了电力行业发展形势、电力产业政策走向,并阐述了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对电力企业战略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转型赋能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是电力企业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优化电力营商环境产生的影响,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信息化、数字化、数智化三个阶段入手,分析了信息化、数字化、数智化之间的关系及作用;基于“数智化”所形成的“数据-信息-知识-决策-执行”的闭环,依据整体性治理理论、路径依赖理论,提出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的路径,即“数字化建设-业务协同-服务体系转型升级-数字人才培养-数字化管理”的优化路径。最后,从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建立数字化治理模式、优化组织管理模式、培育数字化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实现优化电力营商环境路径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作为二次能源,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动力能源作用,而国民经济是否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其关键因素就在于动力能否持续稳定地有效供给。受诸多因素影响,当前我国电力行业的运行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在分析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现状的基础上,建立电力行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加强电力行业节能降耗工作的一系列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实现出口结构的优化和转型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对58个国家或地区2016-2021年的出口商品数据,文章讨论了美联储加息是否影响我国出口结构的优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美联储加息不利于我国出口结构的优化和转型,且具有国家异质性。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的检验,假说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美联储加息主要通过影响我国人民币实际汇率、中美利率差、进口需求三个方面作用于我国出口结构,且我国产品竞争力对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具有调节效应。研究建议,我国应合理使用汇率和利率工具来降低加息带来的负面效应,并大力扶持国内技术发展,以增强产品竞争力,助力贸易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国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我国煤炭消费的基本分析,本文运用了协整理论分析了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建立了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得出了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短期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了煤炭消费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和对经济产出的贡献,煤炭比重的过大是我国能源效率低的重要原因,煤炭对经济的产出的贡献低于能源对经济的平均产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加快能源结构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传统化石能源为辅的转型升级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之一,然而这一转型升级过程非常复杂,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方能实现,数字经济作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研究其能否有效促进能源结构转型以及传导作用机制如何,对实现能源领域碳减排至关重要。以我国2013—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探究了数字经济是否影响能源结构转型,并检验了产业结构升级、新兴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促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传导作用机制,同时考察了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正向影响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进程;产业结构升级、新兴技术创新发挥了一定的传导作用,且二者存在相互促进关系;数字经济对能源结构转型的影响存在非线性效应,数字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受到的影响更显著;数字经济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但并未对相邻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推动发挥正向外部效应;此外,数字经济对能源结构转型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东部地区、低碳试点地区更易从数字经济中获益。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95—2014年中国、美国和日本制造业产业数据,建立涵盖经济、能源、科技和碳排放因素的双目标产业结构规划模型,运用序贯算法给出优化后制造业产值和碳排放,并进行中美日制造业结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产业结构既能保证经济效益增长,也能对碳减排产生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