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币加入SDR 预期对其国际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主要体现在其国际影响力及对国际主要国家货币汇率波动的反应程度。人民币纳入SDR 货币篮子将会改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基于2015 年8 月11 日至2016 年3 月16 日的样本区间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检验人民币加入SDR 预期因素对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人民币加入SDR 预期能够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尤其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影响力将大大增加,但是其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的影响力仍显不足;第二,样本区间内,人民币自由化程度并没有提升,因为人民币汇率并没有随着世界主要货币汇率的波动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2.
结合极值理论(EVT)和基于广义随机占优理论的高阶ES测度对三种国际主要货币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性风险进行考察,实证结果表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二阶及二阶以上广义随机占优于日元对人民币汇率和欧元对人民币汇率,而日元对人民币汇率和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之间不存在四阶及四阶以下广义随机占优关系。使用ES(n)可以提高风险控制可靠性,提升风险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3.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声明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增大,双向波动特征逐渐显著,与世界主要货币的联系日益密切。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货币序列进行有效分解与重构,以提取最适合表达汇率序列波动特征的短期波动项,并进一步采用动态溢出和复杂网络的方法,从“811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项的溢出强度和方向两个维度,定量考察此次汇改的成效。结果表明:“811汇改”对人民币汇率对外溢出指数和净溢出指数的影响都是短期的,波动溢出效应有限;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反映出汇率制度改革的复杂性,由此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新开放宏观经济学为基本分析框架,通过引入本币充当国际计价货币条件,研究了汇率制度选择以及汇率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问题。结果表明,本币充当国际计价货币条件下基于福利标准的一国汇率制度选择应考虑本币充当国际计价货币程度因素,同时也认为在充当国际计价货币的条件下,人民币灵活弹性汇率机制的形成应配以产业升级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当代信用货币,已经成为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货币发行国法律为货币权利(力)来源的"主权信用货币"。当今社会,有国际影响力的货币都是主权信用货币。主权信用货币具有地域性,在域外流通时,必将与东道国的货币主权发生矛盾。法定货币具有绝对的地域性,存款货币仅具有相对的地域性,二者在域外流通时,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不尽相同。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主权信用货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人民币域外流通的范围与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人民币必将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域外主体持有和使用人民币必须遵守人民币流通与融通规范。我国现行货币法基本上不能为人民币域外流通提供法律保障,因此有必要修改相关法律,为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奠定法律基础,从而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更好地维护人民币所能带来的国家利益和全球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6.
美国政府以Paul Krugman教授反传统的“世界经济调节理论”为指导,持续通过巨额“量化宽松”政策推行美元战略性贬值,其最终目标就是维护美国在国际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并通过逼迫人民币升值、提升国际重要资源价格以及诱发全球流动性泛滥等途径从战略上打压正在崛起的中国经济以及其他美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对手.为此,中国应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加快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以及积极稳妥地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政策配合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币逐渐走出国门,被其他国家所接受,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文章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认为经济基本面、金融深化、币值稳定和网络外部性对货币的国际储备份额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可行性,并进一步讨论了人民币国际化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之间的配合,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监管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利用VAR模型,分别以Granger因果检验法和向量自回归分解法检验中国同业拆借利率、货币供应量对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解释能力,及利率变化对汇率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利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都具有贡献度,且利率的变化对汇率波动的影响比货币量对其的影响更快也更多。货币供应量、利率对人民币汇率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当前外汇制度改革的核心。国内对以钉住一揽子货币来代替单一钉住美元逐渐达成共识。在币种构成中加入上期人民币,以本币为名义锚,依据博弈规则设置权重,能够建立主动的汇率形成机制,实现内外均衡,实现人民币汇率向均衡水平平滑过渡,并增强人民币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博弈—升值压力下的人民币汇率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制定经历了两个相对重要的时期:一个是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一个是自2002年底以来全球面临通货紧缩压力之时.这两次人民币汇率政策选择过程,也是中国货币当局与美国、日本等经济大国的国际博弈过程.本文通过对上述两个时期的博弈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抽象分析模型,探索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关於人民币汇率的激烈争论,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在人民币贬值问题上,理论界在理念上尚存在一些混沌迷茫的“雾区”。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青年*济学者王曙光。记者:请问.咱们国家对人民币币值是否高估?王曙光: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根源之一,在於这些国家货币实际汇率的严重高估,从而诱致大幅激烈贬值和资本迅速抽逃。尽管有此学者从购买力平价理论出发推论中国人民币汇率不存在高估问题,但是就连这些学者也承认,由於金融危机中亚洲国家的货币过度贬值,确定形成人民币对这些国家货币的真实汇率的高…  相似文献   

12.
范德胜 《国际论坛》2011,(4):54-59,81
近年来,伴随着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我国境内,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一方面,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在外汇市场给人民币带来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央行被动购入外汇,造成外汇占款增多。外汇占款日趋成为我国基础货币供应主渠道,货币供应量被动增加,超额货币供应又推动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人民币内外价值日趋出现背离趋势。本文认为,现行汇率制度下国际资本流入使基础货币被动放大,我国货币政策失去独立性,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是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的货币供给受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强。文章在用相关性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回归分析的实证方法就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我国的货币供给是正向的影响;对不同层次的货币影响强弱不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波动与我国货币供给的联系更为密切;使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加。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历史表明,在美元成为主导性国际货币背景下发生的汇率之争,美国是赢家。而当前的汇率之争也一定会增加新兴经济体维持现有国际分工的成本。在现有的国际分工格局刚性和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下,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汇率采取的防御性汇率管理策略———央行在名义有效汇率上存在缓和的非对称损失偏好,符合中国经济增长和渐进改革的模式,体现了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不对称的实情。通过防御性汇率管理策略来降低维持现有国际分工格局的成本依然是未来数年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从区域合作的视角出发,以"双重货币区域理论"和"最优货币区理论"为基础,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货币合作中关于主权货币和区域共同货币的诸多核心问题进行了理论解释。根据经济带的现实条件,应分贸易支持、汇率改革和机构保障三个阶段,逐步实现多边货币互换、实施汇率联动、减少对霸权货币的依赖。与此同时,还需借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资本支持,推动经济带的货币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分析并比较了国际比较项目组(ICP)以1993年和2005年为基准年的2005年世界各国的货币购买力和汇率数据,得出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时期,其汇率将逐步趋向于货币的购买力;对于发达的经济体而言,其长期均衡汇率就是货币的购买力的结论。最后运用动态购买力平价理论分析得出升值将是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从人民币境外流通的现状和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分析人民币的国际化,进而结合世界上已有的国际货币来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应采用区域货币合作、区域金融合作的形式,逐渐从区域货币走向世界货币。在此过程中注意地域经济基础,确保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不要让汇率政策成为经济强国金融政策的“附庸”。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货币的网络效应是一国货币获得国际货币地位并得以维系的基础,网络效应从理论上解释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但是当前网络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阐释仍然缺如。以石油美元为切入点,梳理石油美元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分析美国是如何通过对石油生产的控制,配合国内深度发达的金融市场,使得美元全面主导石油的计价权、定价权、交易媒介、结算货币、风险管理、富余资金投资等多个领域,从而形成了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国际货币网络效应的基础; 进一步分析了石油美元体系潜在的脆弱性、近期涌现的石油贸易去美元化现象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研究认为,鉴于目前以石油美元体系等为基础所形成的网络效应,以美元为主导的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 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应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等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促进大宗商品计价、定价与贸易结算等人民币化,培育人民币使用的网络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Edwaids(1994)、Elbadawi(1994)ERER模型的基础上,结合Williamson(1985,1994)FEER模型关于均衡汇率影响要素的结论,构建了人民币均衡汇率影响要素的误差修正方程,通过人民币均衡汇率与实际经济要素(国民收入、贸易条件和技术进步等)和货币因素(通货膨胀率、利率差)的协整与误差修正机制的分析,发现货币因素对人民币均衡汇率波动的短期效应要大于实际经济要素的作用,而人民币均衡汇率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稳定机制,实际经济要素在人民币均衡汇率的长期变动趋势方面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中国家由于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显示出“偏好”钉住汇率制度的倾向。近几年,相继出现的害怕浮动论、原罪论和美德两难论等,对于这种现象给出了新的解释。同时,近期在钉住汇率制度验证方面影响力较大的几个实证分析方法也支持了上述观点。这些理论和实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理解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东亚汇率制度博弈局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